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容创新是图书出版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其客观评价方法极为欠缺。本文运用量化分析方法,试图构建可以操作的图书出版内容创新评估方法。认为图书出版内容创新的评价指标有三项:一是图书选题本身的价值,二是书中精神文化内涵的价值,三是图书内在形式的价值,并具体提出图书内容创新评估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主题出版图书的内容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提升内容质量要摒弃就质量论质量的思维局限.真正科学的内容质量控制要贯穿图书出版的全过程,把内容质量控制的规划提前到选题策划阶段.在编辑加工环节,要按照内容质量控制的要求落实策划阶段的总体设计;在推广阶段,要注意收集读者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完善.《永远追随》为主题出版项目的内容质量控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图书选题质量管理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数剧降、成本飙升、退货不断、库存尾大不掉、发行折扣愈打愈大,频频出现的危机使图书出版从困惑发展到沮丧.透过重重危机,从图书出版自身上找原因,我们会发现选题质量问题其实是导致图书出版陷入重围的罪魁祸首.因此,加强图书选题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图书质量,是图书出版摆脱危机走出低谷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4.
燕楠 《出版广角》2016,(11):58-60
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丛书是大象社系列知名产品之一.该社通过对作者源头质量把控、编辑合力、质检补救行业专家评议以及师生监督等环节进行流程管理,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监控图书质量,提升了该套丛书的内容质量,并获得多方好评.  相似文献   

5.
左慧 《出版参考》2018,(2):26-28
当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不断增强,这对于中国图书“走出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策划出符合国际市场的优质外向型图书是中国出版人应着重思考的课题.本文从分析国内出版“走出去”现状及问题入手,阐述了图书内容创新的意义,并对内容创新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加以实际案例进行论证,以期达到集思广益,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6.
何迪 《出版参考》2005,(3S):4-4
新闻出版总署对加强图书质量管理一直十分重视,于1997年颁布《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经过几年的实施,发现该规定法律依据不足、内容繁琐、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2004年初起草修改稿,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于2005年5月1日起实施。这对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强化图书质量管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读者的认可度是图书内容质量的试金石 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刷4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我们判断一本书内容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但不能是判断图书内容质量高低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图书质量管理营销项的评价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新出图 [1 997]79号 ) (以下简称《规定》) ,将图书质量管理分为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印装质量等不同管理环节 ,在《规定》的第二章第三条更明确指出 :“为了便于管理 ,本规定将有连带关系的选题和内容 ,合并为内容项 ;将编辑加工和校对 ,合并为编校项。”《规定》还具体规定了内容项和编校项质量管理的分级和标准 (在附则中附有《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图书质检国家标准” ,这一标准为各出版社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进行图书质量监控提供了科学依…  相似文献   

9.
内容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线,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数字出版产业大发展在给消费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同时,也给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把控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针对目前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希望能为数字编辑或从事数字出版质量管理的行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芳 《出版参考》2015,(4):57-58
2002年,国务院颁布《出版管理条例》;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图书质量管理规定》;2005年3月1日《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开始执行,明确了图书编辑出版的责任机制,并细化为图书的前期保障机制、中期保障机制和后期保障机制,在每一阶段,都有关于图书质量保障的具体要求.可见,国家对图书的编校质量非常重视,出版社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应构建完善的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将精品战略落到实处.如何提高教育理论图书的编校质量,笔者认为应严把选题关、编校关和质量关.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出版在保证和提高科技文化内容质量工作方面的首要任务是把好人才关,重视并培养复合型人才是融合创新的人力保障,明确市场定位并优化资源与结构配置是运营管理的组织保障,突出内容资源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是提升科学文化内容质量水平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和印制四个方面。根据图书的成书过程和图书作为一个物体的形态,我们不妨将图书质量的四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内容和编校属于内在质量,是图书的内涵,是图书的隐形的潜在的东西;设计和印制基本属于外在质量,是内容的载体,是图书的有形的显在的东西。图书质量的把握和提高必须从内在、外在质量两方面着手,科技图书作为传承科学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更应如此。内在质量的把握和提高新《规定》比1997年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增加了对出版内容…  相似文献   

13.
徐云鹏 《青年记者》2012,(14):86-87
当前,科技图书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在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汽车、建筑等领域,每年都出版大量的图书,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怎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科技图书呢?这是每一位科技图书编辑所关心的问题.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4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为合格.  相似文献   

14.
在影响出版内容创新的诸多因素中,机制问题已成瓶颈.出版内容创新的机制体系包括生产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其中,生产机制是源头,激励机制是关键,保障机制是推手.本文以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为视野,论述了出版内容创新的生产机制.该机制的建设包括选题策划机制、选题论证与决策机制、审稿机制、国有出版社与民营文化公司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段维 《编辑学刊》2006,(4):36-39
一、图书质量生态概念的提出 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图书质量通常被喻为出版工作的生命线.如何提高图书质量,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3,(9):6
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时表示:内容生产的创新,包括三方面,一个是作者问题。作者是内容生产创作的主体,是第一位的。二是出版者的创新。出版社要考虑在出版创新方面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帮助作者进行内容创新。出版者担负有内容生产创新的责任。出版者有出版权、传播权和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这些需求信息会对  相似文献   

17.
张贺在《人民日报》撰文说:在数字化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出版本身。笔者认为,对中国出版业而言,危机并不是数字化出版所引发的。虽然现在我们每年出版图书30多万种,位居世界第一,但如果剔除跟风、重复的,剔除引进翻译的,剔除教材教辅,完全由我们自己原创的优秀之作究竟有多少?超过500亿元的积压库存图书已经充分说明,内容质量的低下和创新能力的薄弱,才是中国出版业的真正危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对出版战线来说,可说是向质量聚焦年。李鹏总理签发了《出版管理条例》,紧接着,新闻出版署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相继出台,对出版工作从以数量规模向以质量效益转移,起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说明了国家对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视和决心。    相似文献   

19.
张贺在《人民日报》撰文说:在数字化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出版本身。笔者认为,对中国出版业而言,危机并不是数字化出版所引发的。虽然现在我们每年出版图书30多万种,位居世界第一,但如果剔除跟风、重复的,剔除引进翻译的,剔除教材教辅,完全由我们自己原创的优秀之作究竟有多少?超过500亿元的积压库存图书已经充分说明,内容质量的低下和创新能力的薄弱,才是中国出版业的真正危机。  相似文献   

20.
教材内容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永恒的话题。《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十分明显,图书内容质量是基础,是关键。一、教材内容质量的现状不容忽视我国图书中,教材所占比重很大,其内容质量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一些教材的内容质量问题较多,应引起注意和重视。跨进本世纪,各出版社纷纷以“21世纪教材”为题,出版了各种教材。这本来是一件好事,跟上时代的步伐,值得肯定。遗憾的是,并非挂上此头衔的,都体现出了21世纪教材的内容。例如某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结构》,引用的参考文献有一篇是1976年的外文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