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出版产品、国际出版合作与交流、中文国际传播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出版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策略:加快出版数字化转型,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的出版走出去传媒生态;开展多元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策略拓展出版走出去国际渠道与平台;运用语言学习载体,基于"互联网+语言+资源"思维搭建国际中文教育与资源平台,在推广国际中文教育的同时推动中文教学资源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2.
按其使命与职责,出版业应该在国际传播中承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职能.长期以来,中国出版人积极作为,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传统的国际传播观念、传播战略和传播策略都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传播效能有待提高.中国出版欲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就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更新传播观念,改进传播策略,精选传播主体,甄别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渠道,革新传播方式,提高全体从业者的国际传播素养,以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投入知识生产实践,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樊雅梦 《东南传播》2016,(6):107-109
医学期刊的栏目建设应以培养、维系持续性学术共同体为核心。在数字化出版的时代,栏目应基于数字出版点面式、检索性、多平台的传播特点,以开放式的策划理念、精准的标引和分层级的内容设计构建栏目,形成以栏目为核心的可持续扩充的学术共同体,在数字化的多样性传播中提升期刊的学术、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志刚  度冉 《出版广角》2016,(19):34-37
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应该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目的,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地缘优势占领华语文化圈;二是打造华文出版"中国"品牌,传播中华文化;三是利用文化影响带动华文出版经济.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应该强调五种策略,即国际化、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百年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少数民族文版的出版工作历经1921-1949年、1949-1978年、1978年至今共三个阶段,取得光辉成就,呈现出文本系统逐渐完整、出版力量日益强大、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等三个特点.百年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少数民族文版的传播工作取得巨大进展:一是传播主体从党员干部扩展到各族群众,二是传播媒介从传统媒介发展到现代媒介,三是传播效果从初步理解演变到高度认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少数民族文版的百年出版传播意义重大,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本基础,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徐海 《出版广角》2021,(10):6-9
自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启动主题出版工程以来,主题出版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我国图书市场重要而活跃的板块.近两年,主题出版的内涵扩展到宣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的新型复合型选题开始出现.文章提出,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挖掘增进民族团结和促进祖国统一的主题,挖掘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题,以及寻找中国之治现代化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肯尼亚为观测站,探究了肯尼亚出版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对非出版的动因及对外传播路向进行深度溯追,同时对中国对非出版的前景展开多维考察,以期增强我国出版的国际传播力和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8.
罗银生 《出版广角》2017,(20):53-55
文章以2014年第七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入选的27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期刊“两微一网”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情况.数据表明,大多数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己开通了一个或者多个数字出版平台,但在平台建设及内容生产和运营上还有待加强.文章认为,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数字出版采编队伍建设、平台融合和平台品牌化运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1.
李京 《中国出版》2022,(16):58-61
世界变局对中国国际传播带来新挑战,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以优化国际传播精准水平为策略、以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落地为支撑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理念。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文明互鉴,正向引导国际公共舆论;在文明交互中提升中国方案的“在地性”,精准施策增强文化认同;以网络正义观驾驭平台算法,弥合数字鸿沟共享发展红利等,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国际传播精准化实践理念内核——"精准传播"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传播精准化的三重链路:以国际传播目标精准化为核心链路,以国际传播内容精准化为关键链路,以国际传播主体精准化为支撑链路,对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精准化水平构思了建设性理路.只有以技术精准带动国际传播总体精准、不断推进国际传播精准化实践的链路融合、持续优化国际传播精准化实践的建设性理路,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精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学传播路径主要体现在出版传播路径、翻译传播路径、阅读传播路径三个方面.文章以出版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阐述互联网时代英美文学传播遭遇的瓶颈,指出发展出版传播路径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而提出英美文学传统出版与电子出版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淼 《传媒》2021,(19):62-63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201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类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多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一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航海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以纪录片来宣传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将我国悠久的海洋文明史和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软实力,改变我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逆差,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基于此,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出版6集纪录片《筑梦蔚蓝》,从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及跨文化传播三个维度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影像表达.该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于2021年7月以优秀成绩通过结项验收.  相似文献   

15.
年鉴作为一种大型工具书,相较于期刊和著作有其独特之处,可以为探讨出版实践及其本质提供以往被忽视的知识。文章通过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辑出版实践的案例分析,尝试回应如下问题:编辑出版如何进行知识生产,如何助力学科发展?编辑出版的知识共同体如何形成、维系与发展?编辑出版如何提供知识服务,如何提供知识传播平台?如何在数字时代想象编辑出版的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文章认为,从知识共同体看出版,可以勾连出版的知识生产、知识形式和知识传播。这一视角的转变,或可进一步打开出版学研究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孙莹  龙杰 《中国编辑》2024,(3):47-53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为指引,厘清我国科技期刊建设的目标方向、行动指南、实践路径,助力科技期刊更好地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贡献学术力量。本文试图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视域出发,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为研究案例,提出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方向: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建设;创造知识共享图景,打通知识生产产业链;以知识创新为根本,凝聚学术共同体,构建中国学术出版体系;以国际化与平台化为导向,聚焦科技期刊建设重难点;阐释基于技术逻辑、传播逻辑、出版逻辑维度的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玉 《科技与出版》2021,(7):116-121
长城是中华文化最显著的标志符号之一,也是构成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最稳定的元素之一.优化长城文化出版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于提升长城文化话语影响力.本文以长城文化的出版传播为观察对象,分析长城文化认知模糊问题,提出基于共同体意识的长城文化出版传播路径,以期提升中华文化认同度,推动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传播.  相似文献   

18.
编辑能力国际化是新时代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现实要求,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科技工业的巨大发展有效地对外传播,是图书编辑的职业责任,也是出版工作在新时代应当履行的社会使命.国际化编辑需要在广泛学习行业动态下,结合国际出版实际工作需求,积极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和技巧,尤其应该着重培养和提升意识形态把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能力、专业知识更新与数据库建设能力、内容平台搭建与传播渠道拓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中,广西具有地理区位、民俗文化、人文往来等特殊性,被赋予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需以特色、精准、立体思维提升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效能,实现从“大众”到“特色”的本土化传播,做好从“泛化”到“精准”的浸润式传播,构建由“平面”到“立体”的现代化全媒体传播格局,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20.
始建于1954年12月的法律社,伴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风风雨雨走过了50年。50年的路我们这样走过:出版法律图书及其他出版物近6000种,成为中国传播法律思想和法律知识最具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参建新中国第一个法学教材编辑部,最早出版数百种法学教材,培育了几代法律人,成为新中国法学教材的出版之源;出版了新中国有史以来的全部法律文本,把法律交给了亿万人民;出版了中国最多的法学著作,积累优秀法律文化,引领法学出版之潮流;出版了中国最多的普法读物,直接推动了四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出版了中国最多的法律职业考试教材和资料,成就了数以万计法律职业人的梦想;建成了集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多媒体法律出版机构;在法律出版界,率先进行大规模的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