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网民快速增长,互联网中的广告信息传播在面对形态多样的受众行为时,不得不改变在大众传播时代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成为定向传播,即将受众进一步"分众"。互联网带来了分众传播更充分的实现基础,而"分众传播"正好契合了这些人的复杂性,"分众传播"模式使人们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这一转变对整个商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实现了信息与受众的互动,信息才具有价值。分类传播时代有价值的分众传播将会幸免于竞争的恶劣生存状态,以其价值而在特定的人群中享有稳固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2.
张宇 《新闻前哨》2015,(1):74-75
分众传媒作为中国知名的视听新媒体企业,紧抓"分众"概念,开创了传媒行业新蓝海,发展迅猛。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无处不在的分众广告形成市场饱和,移动智能终端占据了分众传媒所依赖的"无聊时间",受众注意力转移,分众传播发展面临挑战,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的演变现状值得分析。  相似文献   

3.
档案信息实行分众传播是适应档案信息受众分化、馆藏档案数量迅速增长及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网络化的需要.档案信息分众传播有别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它以承认差异性为前提、以提高传播效率为目的,因此,需要制定适应分众传播理念的档案信息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含义及优势,将档案信息受众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众化细分,提出了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策略以及在进行档案信息分众化传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传播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信息的传播。档案信息资源丰富,受众需求不一,有必要进行分众传播。通过分析分众传播有关理念及这些理念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对档案信息的分众传播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档案信息分众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现阶段信息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自身的特点,将分众传播中的有关理念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传播实践中是分众传播时代的自然现象.较之传统的档案传播模式,分众传播视角下的档案传播模式中的因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以传播主体、受众和效果为落脚点,从分众传播的角度来研究非物质文化档案传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为载体,以分众传播理论为研究工具,以期用分众传播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提供理论指导,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中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钱广贵 《新闻界》2009,(2):22-24,128
本文从受众本位的传播转型的角度对分众类广告传媒(以分众传媒公司为代表)的发展和博兴进行了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型广告模式——移动视频广告应运而生,并凭借稀缺的价值、超高的点击转化率等优势一跃成为广告业界新宠.面对受众日趋个性化的需求,移动视频广告面临诸多挑战,还需以多元化传播样态抢占市场与流量份额.  相似文献   

9.
周景秋 《传媒》2015,(21):67-69
数字营销时代,传播从媒体传播转变为人际传播.传统媒体投放形式已无法适应自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传播转型的方向.广告与公关的边界走向模糊,原生广告应运而生,新的组织架构正在形成.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告营销市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其魅力已经显现.本文试图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探寻广告全新的价值,指出"互联网+"时代广告变革的四大关键点,提出广告应审时度势,实现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儒俊 《传媒》2015,(14):63-64
在网络快速普及、4G网络大面积覆盖、消费者“碎片化”及广告媒体“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新媒体是所有媒介形式中最方便快捷、最具普遍性的信息传播平台,因其信息直达、反馈及时、影响力大和信服力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本文结合当前广告市场的现状,分析和总结新媒体广告传播策略的特点、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途径,期望其保持优势、趋利避害,营造一个发展平衡的广告生态环境,促进新媒体广告市场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文娟 《新闻世界》2012,(11):87-88
当下我国受众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分众传播既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又开启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因此,一种借助特定渠道精确瞄准目标客户和目标消费者的特定需求的媒体形式——DM广告,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的观点,分析DM广告的优势、劣势及其在传播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我国的DM广告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传杰 《传媒》2016,(24):75-77
"互联网+"背景下,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日益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其产品推送方式也更加视觉化、个人化.但移动网络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流行音乐的规模化传播效果,自媒体平台的推送式传播与用户的个人化音乐需求存在错位.流行音乐应借力于自媒体文化集群效应下的精准化分众传播、圈层扩散传播,以便更有效地拓展自身的受众市场,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柯赟 《传媒》2015,(24):71-73
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社交网络飞速发展,成为舆论传播、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场所,其传播和演化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在分析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机制、舆论演化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网的舆论传播与演化机制规律,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楼宇液晶电视与生俱来的传播优势使之成为分众传播的必然产物。但是,楼宇电视却没能制定出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广告传播策略。本文结合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分析阻碍楼宇液晶电视广告发展的原因,总结经验,探讨适合楼宇电视未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和手持终端的迅猛发展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获取方式,而档案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公众,充分运用新技术,利用移动APP创新服务.文章基于档案馆“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用户对档案信息内容和形式需求的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借鉴分众传播的理念,在分析我国档案移动APP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许敏佳 《传媒》2015,(22):61-63
了解场景,就站在了风口上;谁能占据场景,就能赢得未来.美国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2014年出版的《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提出,场景时代已经到来.本文旨在说明,随着场景时代的到来,在大众传播伊始就有分众化的传播趋势,而PC互联网、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使媒介分众化更为流行,新浪体育新闻就是分众化传播的有力佐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把受众放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使用与满足”,技术成为场景建构的最重要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环境下,整合营销传播依然是企业营销的有效手段。传播的信息能够使正确的、基于价值的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变得更加有效。本文针对传播信息的重要价值,企业整合营销传播中传播信息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及如何挖据制定有效的传播信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站、社交网络媒体、个人移动媒体、客户端等汇集下的大数据,可以更精确和有效地确立目标消费者、把握信息传播渠道、创作广告信息类型、预估广告传播效果,实现广告传播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9.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郝雨  殷一冉 《传媒》2016,(19):91-92
过去人们因广告占据时间而排斥,如今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主动转发、分享广告视频,并配以有感而发的文字,成为广告的二次传播者,这种变化的原因来源于广告自身形式的进化,以及新媒体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拥有相同的兴趣和关注点的人们聚合成一个分众团体,对此,传播者试图根据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将信息进行分类,针对受众群体的特定要求提供私人订制的信息和服务,网络广告也逐渐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随着社会进而进入分众、小众和窄播的传播时代,过去点对面传播进化成多点之间的相互传播,过去只强调“广而告之”的传统覆盖式传播转向更具有精准性以及定制推送的精准化传播.最近,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皇甫晓涛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数字广告创意密码》一书全方位研究了数字化广告的重要变化和全新形态,该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强调广告“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