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社群在危机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平台与渠道作用,危机事件被迅速和广泛地传播,影响被成倍放大.影响网络社群危机信息传播的因素很多:危机事件类型及其与人们切身利益的相关度、危机信息的不确定性、网络社群的人群结构及信息结构特征、网络社群群体的行为及认知等.分析识别这些影响因素,可为危机信息决策者制定危机信息传播的应对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程名 《东南传播》2012,(9):69-71
网络传播的社会本质特征是社群化。社群化传播塑造了特定网络空间的归属感并促进了后现代的"地区性"文化的形成。地区性文化塑造了网络空间结构,而网络空间的特定结构方式促进了网络民俗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杨艺明 《今传媒》2020,28(5):107-110
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为网络社群提供了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结社平台,人们分享信息、发表意见的行为打破了单一的传播格局,在一些事件和议题上形成合力同国家权力展开激烈的博弈,对政治文化产生异化。本文在对网络社群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网络社群的演变发展、网络社群对文化政治的异化以及对网络社群的治理等进行评述。目前对网络社群分类、运作模式和治理策略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网络社群心理尚未建立系统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社群从最初的网络社区逐渐发展成以移动端为核心,连接人与信息等一切的社群生态。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属性社群,以映客美拍为代表的直播社群,以AB站为代表的弹幕视频分享社群、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类社群等,共同构成了新型网络社群的基本格局。舆论是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舆论来说,新型网络社群具有"双刃剑"性质:既可以是一种建构性力量,也可能是一种解构性力量。新型网络社群中舆情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舆情的生成、演变模式都发生着很大变化,舆论生成规则也在改变,经典传播理论在新型网络社群舆论场受到冲击,出现"两级传播"弱化与"意见领袖"泛化、组织"把关"弱化与个人"把关"泛化、"沉默的螺旋"疏离与回归的"钟摆效应"等变化,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探讨新型网络社群的兴起条件与主要特征出发,继而以网站备案信息在福建省的短视频直播社群美拍及近年来频频成为涉闽热点舆情发源地的知乎、微信等社群为切入点,分析新型网络社群的在闽现状、问题成因、给福建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翁旭东 《东南传播》2021,(10):51-55
随着青年成为网络社区中最活跃、最庞大的用户群体,网络文化空间更多呈现出具有青年群体鲜明特点的话语风格体系与内容消费方式.加之基于个人兴趣和文化喜好的网络社群走向进一步细化与彼此区隔,对红色文化在网络社群环境下的适应性、创新性生产与传播提出新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概念的角度观照红色文化与网络青年社群的互动关系,并结合近年来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传播中出现的新形态、新样式进行梳理与分析,对现阶段红色文化的生产传播策略及实践进行系统性总结,探讨其在网络青年社群视域下的创新性转向,为红色文化的移动社会化生产传播创新研究提供视角、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4年10月1日,上海足球解说员周亮辱骂苏北人一事在互联网与现实世界均引发争议。本文试图从网络集体行动的概念出发,思考不同地域网络社群针对"周亮解说门"的讨论方式与传播路径。文章认为,苏北社群的网络反击、上海社群的论坛发声与外省社群的意象挪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在鼓励个人信任符号化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地缘因素的社区认同感,借此促进网络社群内部的凝聚。  相似文献   

7.
虚拟社群传播生态特征与消费心理似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新闻界》2005,(5):75-76
虚拟社群(virtual communitv)是互联网上人们因某种需求而聚集的场所或群体,是“围绕着共享利益或目的而组织起来,在网络虚拟世界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作为赛博空间的传播范式,虚拟社群以其独有的传播生态衍生出带有似真性特征的网络人际,满足着人们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一般认为,虚拟社群中的心理活动主要指向情感表达、性心理、娱乐心理和黑客心理等几方面.但随着网络社群服务的不断延伸,消费信息的交流成为虚拟社群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虚拟社群中的消费心理也是网络社会心理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实在性与交流情境的虚拟性所构成的消费心理的特征.本文拟通过分析虚拟社群传播生态的特征,来探讨消费心理的似真性,以期更深入地认识网络时代的消费者行为及网络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溯了传播人种学研究的发展历史与整体面貌,梳理了传播人种学的研究框架、研究对象、研究特点等;并结合当下新技术革新时代人类传播活动的不断延展,讨论了传播人种学在受众阐释群体、想象性电子社群、网络虚拟社群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趋势与理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网络碎片化时代的品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洁 《当代传播》2008,(6):72-73
由于网络圈子和社群的发展,营销传播面临着网络碎片化的新趋势。它所带来的挑战是,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数字化时代的营销传播、消费者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虚拟社群传播生态特征与消费心理似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新闻界》2006,(2):95-96
虚拟社群(virtual community)是互联网上人们因某种需求而聚集的场所或群体,是“围绕着共享利益或目的而组织起来,在网络虚拟世界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作为赛博空间的传播范式,虚拟社群以其独有的传播生态衍生出带有似真性特征的网络人际,满足着人们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一般认为,虚拟社群中的心理活动主要指向情感表达、性心理、娱乐心理和黑客心理等几方面。堆随着网络社群服务的不断延伸,消费信息的交流成为虚拟社群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虚拟社群中的消费心理也是网络社会心理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实在性与交流情境的虚拟性所构成的消费心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技术驱动新兴媒体发展,开启了城市传播的"微时代"。顺应移动化、垂直化、社交化趋势,网络社群应运而生。用户兼具内容生产、传播及消费于一体,城市传播场景更趋复杂。用户生产内容与专业生产内容并进,短视频成为城市传播的"蓝海"。媒体平台社群化运营,为城市传播精准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社群网站的兴起,为公益组织运用网络进行公益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国内研究较少有针对公益组织如何使用社群媒体的研究。本研究以四大公益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建立、资讯传播、公众沟通和议题呈现作为主要研究架构,以13家拥有加"V"新浪认证的全国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微博主页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针对其微博页面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公益组织如何使用社群媒体与其公众更好地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3.
社交化、移动化、分众化正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传播特征之一.济源日报社旗下济源日报、济源晨报、济源网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探索社群运营,追求内容创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采用网络直播、立体播发、多元传播等手段,实现了社群平台搭建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传统企业销售产品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而社群是连接企业和用户的关键,社群的力量将推动企业变革和品牌再造,企业和品牌社群化将成为下一个潮流.网络社群营销影响着各行各业,出版产业也不例外.可以说,社群营销已经成为图书零售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图书编辑不得不重视和研究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徐彤 《兰台内外》2024,(4):79-81
通过对中英社群档案项目的网络调研,从开发理念、参与主体、开发方式以及成果传播四个方面,对比分析情感价值视角下中英社群档案开发的差异,以此为基础,提出转变理性思维、协同各方力量、引入新兴技术以及利用情感价值四个策略,为我国社群档案情感价值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着眼未来,合作共赢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社会化已成为时下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网络社会化而带来媒体传播的新变革,新兴的媒体在传播的交互性与即时性、信息海量性与共享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受众的个性化与社群化方面体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社群娱乐性更强。他们借助媒介工具完成了粉丝狂欢,也带了从未有过的文化新景象,使粉丝文化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但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的粉丝容易聚集,也更容易解体。这种不稳定性的产生与不同社交媒体产品的交互设计带来的信息传播效果不同有关。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粉丝社群的网络民族志研究,发现网络粉丝社群的新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互动和冲突,而对粉丝仪式的合理运用则可以使社群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浩  吴世文 《新闻前哨》2008,(12):41-44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权力源和影响源。媒介事件经过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的广泛参与和传播将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从整个华南虎照片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网络社群正是借助新媒体事件的解放力量从而实现了自我赋权,并彰显了自身的影响力。网络社群的自我赋权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日常权力仍需时日,而且必须积极地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金韶  倪宁 《现代传播》2016,(4):113-117
社群是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社群的演变。互联网推动了粉丝社群和粉丝经济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使社群功能不断延伸,社群价值不断放大,催生了"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社群呈现全新的传播特征:聚合力和裂变性、情感价值的传播、自组织传播和协作。用户社群对生产、营销、消费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即:用户参与的生产模式、品牌社群的营销模式、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由此形成了自组织循环的社群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0.
虚拟社群中意见领袖的传播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丽 《新闻界》2006,(3):50-51
意见领袖是早期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发现的一种传播角色,曾是传播过程层级化理论的核心术语。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赛博空间的信息传播,是否意味着这个中间层级的“沉没”?它在新的社群形态里是否具有新的特征?本文拟在网络虚拟社群的范畴内,以消费信息的传播为例,探讨意见领袖的角色特征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