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信息战的角度看,舆论战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对舆论信息的管控和运用两个方面。而基层部队,是各种舆论信息形成和作用的主体环境。目前对舆论战及舆论管控的相关研究和规范主要集中在战略层面。因此,探索基层部队战时舆论管控的方法。是舆论战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场局部战争实践看,网络舆论战作为全新的作战手段,已经登上战争前台,其作战效果与对网络新闻传播媒介的管控有着密切联系。加强战时网络新闻舆论管控,必须注重心理学“首因效应”,有效控制舆论态势;强化信息传播的“议程设置”,掌控网络舆论主导权;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实施有效防护和快速反击,为战场取胜提供坚实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钳制舆论、管控媒体、统一口径、防止泄密等为目的的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与以激励、煽动、拉拢、恐吓、欺骗等为目的的战时新闻宣传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美国的战时新闻制度。经过发展与调整,美国开始采取更隐秘、更具技巧性的操作手段对战时新闻报道加以控制,并使这项制度逐步走向成熟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4.
王亮 《军事记者》2004,(3):25-26
新闻检查(censorship)是指国家权力机构或其他权力主体对新闻采访、报道、传递和发布所做的限制和删除。战争期间.新闻检查的强化势在必行。以钳制舆论、管控媒体、统一口径、防止泄密等为目的的战时新闻检查  相似文献   

5.
周海娟 《传媒观察》2014,(10):69-7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在台湾施行了严厉的战时新闻统制,广播成为总督府进行舆论强化与战时动员的重要工具。台湾总督府既加强海外广播,又对台湾民众实施"皇民化"教育。同时,通过广播节目的调整,强化战时舆论管制。总督府的战时广播宣传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和战时扩张的帮凶。  相似文献   

6.
王林  佟健 《军事记者》2007,(11):33-34
作为舆论较量的重要手段,战时新闻评论在舆论较量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当代信息传播特点和世界传播格局,也使战时新闻评论在舆论较量中的地位更加凸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国家之间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所以战时舆论宣传也就有别于平时的新闻报道,其往往带有非常强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性,着眼于如何引导国内国际舆论向于己方政治军事行动有利的方面发展。图片报道是战时舆论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军队报纸必须树立正确的用图观念,才能使战时舆论宣传更好地服务于政治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战争中。有效整合军地新闻媒体资源.综合运用军地新闻力量,积极发挥新闻舆论战的直接作战功能。占领战时舆论阵地,夺取战时主导舆论走向的话语权.已成为我军新闻宣传部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战争是国家之间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所以战时舆论宣传也就有别于平时的新闻报道,其往往带有非常强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性,着眼于如何引导国内国际舆论向于己方政治军事行动有利的方面发展。图片报道是战时舆论  相似文献   

10.
谭雅宁 《青年记者》2008,(17):26-27
舆论形态是舆论传播形态的简称,是指构成舆论行为的群体方式.在战时,由于外部环境的剧变,加之危机情形的存在,人们渴望洞察外部世界,了解战事发展,评议战事话题,使得舆论的外展特性愈加突出,舆论形态的个性更加鲜明,也对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提出了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于淼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51-59,109,110
本文以日本在十五年战争期间的"总体战"体制为背景,探讨"舆论动员"活动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日本战时社会历史的考察发现,日本军部以德国的总体战体制为蓝本,将媒体宣传和意识形态引导作为舆论动员机制的核心指导方针,以相关传媒法令为法律依据,通过对各类媒体机构的整合,将媒体资源纳入战争的轨道。封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专制语境形成了舆论动员机制的政治基础,军国主义的国民精神结构是舆论动员的思想动力,在媒体将政治意图转化为媒介议题的过程中,媒体精英和意见领袖也发挥了引导作用。多种机理共同运作之下,舆论动员机制实现了对战时国民精神的强效果控制。  相似文献   

12.
刘一川 《青年记者》2021,(4):111-112
本文通过对圈层传播趣缘性、闭合性、团结性特点的分析,认为圈层传播中的舆论治理在舆论阵地占领、谣言管控处置、网络暴力把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方面应当增强主流舆论趣味性、引导力、监管力,不断提升舆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德富苏峰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又是日本近代报业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同时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军国主义报人.他的“言论报国”思想在战前基本形成,并在战时不断完善并付诸实践.德富苏峰的“言论报国”思想贯穿于其战时舆论活动的始终,对战时日本军国主义宣传网络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飞 《东南传播》2014,(2):86-88
本文试图利用媒介传播理论和舆论学的相关知识,以"乌坎事件"为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梳理提出针对性的舆论管控措施,以期对现实的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管疏起到纠偏勘误之效。  相似文献   

15.
舆论战作为一种作战样式,对于传统的战争时空观有了新的发展。从持续时间上来看,舆论战的时间跨度长,军事打击之前就已经开始,贯穿军事打击的全程,军事打击结束后还在继续,即所谓先发后收、全程运用。完整的舆论战全过程可分为战前舆论准备、战时舆论对抗、战后舆论较量  相似文献   

16.
"军事新闻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1936年梁士纯的<战时的舆论及其统治>一书,而1988年由毛文戎和史文亭撰写的<军事新闻学简论>(1988年,长征出版社),则是我国第一部既涉及战时新闻又涵盖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播的军事新闻学专著.  相似文献   

17.
一、技术装备是舆论战力量中的主导因素 历次战争实践证明:成功舆论战术的实施和发挥在相当程度上必须借助于传播手段,而传播手段的提高则依赖于媒介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技术装备是舆论战力量中的主导因素,技术装备越先进、越便利,战时舆论信息的传播就越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军大规模演训活动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增多,一举一动都备受世界新闻舆论关注,如何借鉴美军军事行动新闻舆论管控的做法,积极争夺话语权,提升我军软实力,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反面文章正面做",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一些在国民党地区从事新闻工作的一点小经验, "战时新闻检查"是国民党钳制舆论、扼杀民意的最恶毒最拙劣的手段。当时规定报纸刊登的全部稿件,都要事先送"军事委员会"派驻各地的"战时新闻检查所"审查。对于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传媒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网络作为无国界、全球通的迅捷媒体,战时可以大大提高舆论传播的效能和战斗力,和平时期则是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的阵地。有学者称,谁赢得网络媒体的控制权,谁就赢得舆论上的主导权和制信息权。有的西方大国在全球信息流通中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美国网络媒体在构建国际主流舆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