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成语词典》是长城出版社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献礼而出版的中等规模军事成语工具书,供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该词典668千字,共收军事成语5055条,其中约4500条,为迄今出版的各种综合性成语词典未收录者,占收词总数的88.8%。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侯学超先生对此题词评价为:“丰富汉语词汇宝库,填补军事词典空白。”该词典是佟玉斌、佟舟同志在他们编纂的《军事成语大词典》的基础上改编的,但不是简单的压缩本。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该词典舍去了《军事成语大词典》供读者研究使用的[述源]和[说明]项目,节省了大…  相似文献   

2.
有那么一些成语彼此之间只有一字之差.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属于异形成语,即一条成语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使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例如“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百口莫辩”和“百喙莫辩”,“没齿不忘”和“没齿难忘”,“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不同甚至相反,从而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成语,成语意义的差别就在所差的那个字上.有差别的字多数情况是在两条成语的相应位置上(有时这个不同的字还是同音字);也有时有差别的字不在相应的位置上.这种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很容易被人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使用者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3.
《新闻爱好者》2011,(1):116-116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关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相似文献   

4.
沆瀣一气 这个成语不好读,不好写,也不好理解,需要知道成语的来源。“沆”与“瀣”是古书中记载的两个人的名字。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是崔沆的门生,便被录取了。当时人们议论一“沆”一“瀣”,本来是一气的,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沆”读 hà ng(巷),“瀣”读“ xiè”(泄)。  好高骛远 这个成语一般不会读错,但有时容易写错。其中的“骛”,有写“鹜”的,有写“务”的,也有写“雾”的。“骛”指马快跑,下面是个“马”字,引申为追求。“骛”也当“务”讲,所以也可写“好高务远”。但写“鹜”“雾”都不…  相似文献   

5.
《辞海》最初刊行于一九三六年,是按部首编排,以字带词,兼有语文字典和百科词典性质的大型综合性词典.选收词目十万多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解决读者“质疑问题”的需要,兼顾各学科固有体系。《辞源》编纂于一九○八年,一九一五年出书.  相似文献   

6.
训练报道是军事新闻宣传的“重头戏”.训练场是军事新闻的“富矿”。谁掌握了成功开采和合理运用这些“富矿”的本领.谁就离军事新闻宣传的制高点更近。对于广大军事新闻工作者来说.增强采写训练报道的能力是一门必修课。提高训练报道质量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新闻采编实践中感到.合理运用现场描写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初有一位在上海西报工作的外国记者,中文不错,把新闻、电报译成英文毫无困难。可是,有些中国成语或引经据典的词汇,他老兄摸不着头脑,有时不免糊涂。例如,他翻译“胡适先生,弛骋文坛”这句话,就变成“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中文译成外文,由于外国人常常因为照字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成语:一蹴而就。这个成语实际上就是一个字:“蹴”。用脚只踏了一下,得,成功啦! 最近,中国又出现了一个类似的新成语:一“震”而就。中国的和谐社会,只须汶川一“震”,得,实现啦!  相似文献   

9.
在成语运用中误用别字的错误,除本题上文所谈的形式外,常见的还有以下两种: 第一、近音替代,误用别字。近音是指字的语音形式相近,但不相同这样的现象。如:两个字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这就可以看作是近音。像“帆”与“烦”这两个字,“帆”字音为“fān”,“烦”字音为“fán”;两者声母皆为“f”,韵母皆为“an”。只是声调不同,“帆”为阴平声,“烦”为阳平声,两者即为近音。如果将成语“一帆风顺”中的“帆”,用近音字“烦”加以替代,这个成语的意义就不可解了。这就是近音替代,误用别字的错误。这种  相似文献   

10.
以“8”谐“发”的谐音迷信热,似乎刚刚过去。近来又有一种新的谐音热兴时起来了,这就是乱用成语的“谐音广告”。比如,某止咳药广告。取成语“刻不容缓”之谐音为“咳不容缓”。某大曲酒广告取成语“天长地久”之谐音为“天尝地酒”。某服装广告取成语“蔚然成风”之谐音为“蔚然晨风”。某茶叶广告取成语“引以为荣”之谐音为“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取成语“有口皆碑”之谐音为“有口皆杯”;某口腔医院广告取成语“脍炙人口”之谐音为“快治人口”;一家报纸近期为某减肥茶有奖征集广告用语,报上择优刊登了63条,其中有两条就属于谐音广告,一是“××祝您福‘瘦’(寿)双全”,一是“××帮您独‘瘦’(树)一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汉语词汇海洋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一般是由四字组成;短短的四字,却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真可谓言简而意赅。像“诚心诚意”“梦寐以求”“襟怀坦白”等,莫不如是。而那些由历史事实、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以及古代诗文等形成的成语,内容就更加丰富。像“完璧归赵”“四面楚歌”“叶公好龙”“精卫填海”“沧海一粟”“千钧一发”等,简直就是一段史实,一个故事或是一篇文章的题目,要  相似文献   

12.
与总政青年局合作组织“军队青年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专栏征文。栏目稿件长度限定在1500至2000字,可带照片.内容将更贴近中心工作,更好地宣扬、激励我军青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考虑到这一栏目以人物宣传为主,为避免重复和一个版面上有过多的事迹性报道,2005年将以此取代《军旅新一代》栏目。  相似文献   

13.
别字还不少     
近来,我看到中央和省市报纸上的错别字还不少,应引起注意。仅举两例: 某报有篇文章的标题叫《要言不繁》,“繁”字应为“烦”字。“要言不烦”是一个成语,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是“烦琐”的“烦”,不是“繁多”的“繁”。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写作怎样才能独出新见?途径可以有许多条,本篇只谈谈活用成语与新闻评论出新相关的一些问题。成语,约定俗成,凝炼精粹,象“开卷有益”、“水滴石穿”、“老当益壮”、“根深叶茂”等,这些成语不管是直接明理,还是藏理于形象,都或隐或显地表现了一定的思想、观点和道理,能够给人以启迪,从成语中撷取新闻评论论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成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记录生活,反映  相似文献   

15.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16.
消息是新闻的主要形式,通常人们把消息称为新闻,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文字体裁。它在我国目前的报纸上刊登时,一般都冠以“新华社×月×日电(讯)”或“本报讯”、“本报专电”等字样。一些比较简短的新闻,也有不带这些字头的。自从有近代报纸以来,传播新闻,就是报纸的首要职责。正如胡乔木同志所指出的:“报纸本是新闻纸”。起初,报纸上的新闻,每条只有几十个字,没有标题。后来,“其题目均为四字成语,逐日更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看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也经常看报纸和网上的体育新闻.发现体育记者很喜欢使用成语,不仅经常使用大家习用的成语,也喜欢使用不见于一般成语词典的“四字格”(如“梅开二度”“临门一脚”“斗智斗勇”),更热衷于使用“洋典故”(如“自摆乌龙”“帽子戏法”“同城德比”“天王山之战”).适当使用成语,确实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引人人胜,增加体育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心安理得这个成语中间还有一个“因”字,即“心安因理得”。国人喜欢规范整齐,这个“因”字便被省略了。 心安的前提是理得,理不得心更难安。事实上很多人做事做不到理得。为了掩人耳目也蒙骗自己的良心,便尽力做出一种心安理得的样子。  相似文献   

19.
“莘莘学子”四个字一摆,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宽些,例如,《国语》引述过《周诗》“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只用于形容学生,成为“莘莘学子”一语。报刊上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标题如何出新,活用成语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成语活用作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巧改一字,意义出新。如《不耻下卖》(人民日报80.11.24),就是将“不耻下问”改了一个字,提出要多销商品,须到处摆摊设点,以至串巷叫卖,有不耻下卖的行动。又如一篇报道沈阳薄板厂厂长刘相荣改革受阻,仍顶着困难上的文章,标题叫《骑虎不下》(经济日报86.9.30)就是根据“骑虎难下”改的。还有如《曲高和众》(今晚报86.8.25)、《望瓜止渴》(辽宁日报86.9.21)等,这些根据成语改动一字的标题,别具新意,令人回味。二、改动二字,翻新生趣。如《“买椟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