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精髓在于:激发智慧潜力、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掌握探索的方法与有助于记忆的保持。在“发现学习”理念下使政治课教学从“告诉”走向“探究”的五大策略为:问题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策略、信息教学策略与作业教学策略等,并能够辅之以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2.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来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例、问题和材料,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研究、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经过学生独立探究,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发现者。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譬如,在化学实验室里,你可能“发现”一条化学家们早已熟知的原理,但由于事先没有人告诉过你,  相似文献   

3.
布鲁纳是美国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认为“发现法”的实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并提出了“发现法”实施的建议。布鲁纳的“发现法”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利青 《地理教育》2013,(Z1):87-88
<正>一、发现教学模式概述1.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发现教学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布鲁纳强调: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境的机会。"他还强调:"如果要展望对学校来说什么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我们就得问怎样训练几代儿童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基于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发现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发现"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突出特点: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维持学习积极性;追求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思维过程甚至思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发 现法是美国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来的。布鲁纳认为 ,学校的教学不能再满足于仅仅由教师解释书本知识并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的传统式教学方法了 ,而要引导学生“发现以前未认识的观念间的关系和相似的规律性”。布鲁纳认为 ,通过这种方法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核心 ,为此 ,布鲁纳反对让儿童在教学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刺激 ,而要求把儿童看作是主动参加发现知识即改组知识结构过程的人。发现法—度被认为是促进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智慧、培养独立探索精神、加强识记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我国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6.
“发现式学习法”(discoverylearning)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Bruner.J.S)提出来的。他在论述中指出 :“在学习过程中 ,直觉的思维极为重要 ;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法则 ,根据已有的知识 ,直接提出假设 ,加以论证。”“发现式学习法”有四个主要优点 :一 ,能增强内在动机 ,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思维积极性———因为有发现问题时的欢悦情绪作自我奖赏。二 ,能从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技巧 ,从而增强自学能力。三 ,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学习内容———因为联系了已有知识 ,将新知纳入了已知体系。四 ,一旦掌握…  相似文献   

7.
发现式学习法是布鲁纳倡导的,其目的在于用科学家的培养模式来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接受知识,而是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相符合,与当今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1引言发现教学(DISCOVERYTEACHING)为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等人所提倡的,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应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所具有的思维结构特点进行,从学科内容本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观念间的关系和相似的规律性,达到掌握学科结构的目的”布鲁纳把这种与课程结构相应的一套教学方法称为发现法,又称发现教学。其一般过程是:提出学习课题激发探究;拟定各种设想,假设或解决方案;验证与探索问题的答案;做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发现教学由于体现了“创造性学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9.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的基本教学思想之一。布鲁纳解释 :“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 ,正确地说 ,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是“发现”的精髓。布鲁纳发现学习思想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学习思想有利于挖掘学生智慧的潜力 ,有利于外在学习动机向内在学习动机的转化 ,有利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的方法。能不能将布鲁纳的这一思想运用于汉语文教学?我沿用“探究———发现”式教学“自学———讨论———启发——…  相似文献   

10.
刘华 《中国教育》2005,(2):48-49
学者所构造的理想形态的“发现法”在中国的教育土壤中能够生长吗?指导发现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遭遇的就是“指导学生发现什么”的问题。布鲁纳指出“……在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有可能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的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简言之,就是指导学生发现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等,使学生重新体验、经历前人的发现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积极的求知态度。  相似文献   

11.
黄世英 《物理教师》2006,27(9):1-23
1发现法的教学理念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心理学家、哈佛“认知研究中心”的创设者布鲁纳(Bruner,Jerome Seymour1915~)倡导了一种“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通常称之为发现法.发现法的基本精神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  相似文献   

12.
传统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文本及意义传授给学生,使得阅读成为“接受-理解”的过程。从本质上说,阅读是阅读主体主动地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是建构意义的过程。言语“发现-表现”教学通过“制造差异、迁移运用、比较建构、刷新思维、核心聚焦”等策略,实现言语的在场、生长、觉醒与创造。  相似文献   

13.
发现法是美国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其“发现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搜集材料、自行探索的一种方法。本文将“发现教学法”应用到排球教学中,并对“发现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原则、策略等进行探讨,从而为高校体育课改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以来,教育对于能力的要求升高,也对教模式产生了较高的要求。语文也不例外,在语文层面。能力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有较高要求。与之相应有发现式教学的方法等教学方式。发现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学习,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发现式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发现教学法”是建立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和布鲁纳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设教师“发现讲授”内涵的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的研究对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进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都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发现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发现教学法”的应用研究是实现学生“发现学习”到师生“发现教学”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数学教学理应做出一些改变,打破传统的“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发展学生为核心的自我发现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总结、反思中学会发现和建构,进而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发现法教学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该教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但基于学生水平上的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如果让几个人去合作发现同一个问题,群策群力,则不但能完成教学任务,更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从而让学生达到了会学会用的目的。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与体会。一、课前合理组织。在组织合作发现的模式上,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8.
发现法是布鲁纳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启迪之下,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研究事物、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布鲁纳发现学习的程序是从直觉的发现到形式上、逻辑上的证明,其步骤包括:①发现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②实验观察;③资料、数据的处理;④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的课程标准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何将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建构概念,是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以光合作用为例介绍对其发现过程的探究及概念的建构。1 教学设计思路引导: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采用教师设疑、学生质疑、实验激疑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所谓‘发现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 ,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 ,去获取知识 ,成为一个‘发现者’ ,以提高学生智慧的潜力。”我们认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利用新知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巧设“障碍” ,让学生感到新奇和困惑 ,从而促使他们去发现。例如《田忌赛马》一课 ,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文中讲道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三场比赛下来 ,田忌都失败了。而第二次比赛结果 ,田忌却胜了两场 ,赢了齐威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