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武山水帘洞石窟壁画艺术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陇右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其丰富多彩的壁画遗存体现了我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的发展进程,其绘塑结合的艺术形式极具可资借鉴的艺术价值。对于它的研究,可从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等石窟壁画艺术进行的比照性研究入手,结合水帘洞石窟壁画艺术所处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以及当地的民情风俗进行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维摩诘经变》壁画以"异品同构"的构图方式出现,将多品的内容由一个故事情节互相穿插起来,为早期经变画(始于隋,盛于唐)向大型经变画演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画面采用中国画特有的以线造型的技法,吸收了魏晋南朝士大夫崇尚的"秀骨清像"式的造型风格,以形传神;细节处理上富于变化,动静结合,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3.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石窟艺术源自古代印度文化,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有着许多古代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而在众多的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中,麦积山石窟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惟一性。和国内外比较著名的石窟相比较,麦积山石窟在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和佛教造像风格等方面的独特性就会突现出来,这正是麦积山石窟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麦积山佛教石窟英语介绍文本,指附于石窟景点介绍、画册介绍和旅游宣传图册的情景性英文片段。世界遗产天水麦积山佛教石窟国际传播的核心翻译问题体现在用国外游客不熟悉的中国表述方式讲述麦积山故事。在韩礼德语篇分析视域下语场信息序列混乱、语旨域外读者意识薄弱、语式措辞正式度较高。针对翻译问题,选择借鉴印度阿旃陀佛教石窟英语语篇特征,重构麦积山佛教石窟汉语介绍文本语境并英译,以达到源语与目标语在语场、语旨及语式参数上的对应。只有创新表达方式,用外国游客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好麦积山故事,才能实现“让保存在文物库房中的千年文物活起来”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庄电一 《阅读》2023,(24):45-48
<正>富丽堂皇的艺术、博大精深的内涵、穿越时空的魅力、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这是敦煌莫高窟独特的价值。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这座世界闻名的宝库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石窟的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这种以泥土、木材、麦草和颜料构成的脆弱艺术品,要永久保存是难上加难的。如何才能减少石窟病害、延缓彩塑和壁画衰老?如何才能将开放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麦积山西魏石窟延续了北魏造像风格特点,有地区多民族政教合一文化因素的积淀和世俗化风格的体现,此外也与乙弗氏葬麦积崖"后期影响"的西魏皇室及出家麦积山的宫女参与相关。  相似文献   

7.
秦州古地有众多的文化遗存 ,麦积山石窟以其历史与艺术的双向构成独具魅力。特别是麦积山石窟中的西魏造像风格承前启后 ,既注重写实、精练求美 ,更重视推陈出新的艺术表现。其塑造技法炉火纯青 ,塑像件件精彩 ,形神感人 ,艺术性之高在全国亦为罕见。值得一提的是它以历史现实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 ,对佛教艺术进行人情化、世俗化地艺术加工与美化 ,同时也映射出了其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8.
麦积山石窟第120窟后壁被127窟打通,关于其开凿学时间学术界有两种看法,在127窟之前抑或在127窟之后。通过对120窟艺术风格及供养人题记中武兴镇、白石县设置时间及隶属关系的研究,我们认为120窟开凿在127窟之前,时间大约在497年至524年之间。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形式构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壁画在空间结构上与建筑、雕塑的紧密结合,在平面形式结构上随石窟总体艺术布局和表现内容的不同而呈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出敦煌壁画优美的艺术形式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敦煌壁画艺术是宗教艺术与中华民族艺术交融的结晶,对当代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冯国瑞,教授,陇上学者,著述丰瞻,对弘扬陇上历史文化贡献极大。重要著作有四类:甘肃石窟艺术发掘有《麦积山石窟志》、《炳灵寺石窟勘察记;》金石考释有《天水出土秦器(秦公簋、秦车輨、秦公钟)汇考;》文献辑佚有刘宗郭仲产佚书《秦州记;》先贤表彰有《张介侯先生年谱》、《守雅堂稿辑佚》等,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兹为辑考,以供地方史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陇右地区以炳灵寺、麦积山石窟、南北石窟寺为代表的三大石窟群,约有石窟寺建筑50余处.在佛教文化东传的过程中,古代的艺匠们不断改革与创新,使陇右石窟建筑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形制风格,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艺术财富.由于陇右地区地质地理环境相差较大,地域文化非常丰富,因而受地理、地域文化影响,三大石窟群在窟群、审美标准及艺术形式上面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图案具有一般石窟壁画图案在功能、组织结构上的特点,并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图案内容、技术特点与艺术魅力。在图案内容上,多为植物纹样,鲜有很多石窟中常见的祥禽瑞兽,原因一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现存壁画大多是南北朝隋唐以后的作品.南北朝时期植物纹样流行.是美术史上的一大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纹样由动物纹样占主体发展为植物纹样占主体的历史性转变。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少有中国本土宗教或神话题材的绘画.因而缺少民族化的祥瑞图案。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图案在技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摩崖壁画与浅浮塑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物保护与研究,在当代成了一个研究趋势。丽江壁画由于分散在不同地点,目前采用的实体保护和临摹性保护及旅游开发存在一定问题。借助数字技术,通过数字采集、数字存储、软件修复、多媒体展示、数字传播等方法手段,进行虚拟地数字化视觉呈现,文化得以信息化、图像化传承,以达到永久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麦积山石窟133窟保存了大量北朝石刻造像碑,关于入藏年代存在争议.北宋时期在133窟门口位置塑造了大型泥塑造像,使窟口位置空间极为有限,大型石刻造像就难以进入133窟中,所以这些石刻入藏时间应该在北宋塑做大型泥塑之前.  相似文献   

15.
成县大云寺石窟部分唐、宋时期题壁、石刻文字尚存。寺内"汉永平十二年"刻字说明佛教很早就已传入今陇南市境内,"梁大同九年"刻字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曾经在陇南境内兴盛及萧梁曾经统治陇南部分地方的史实。大云寺石窟开凿于北朝,创始于北魏的可能性最大,至隋唐时期已具有一定规模,"千佛"(遗迹)塑造于北朝至隋唐期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立于中唐时期。"大云寺"之名始自唐代武则天时期,石窟主要表现佛教内容,也包括儒家、道教和社会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6.
明代麦积山石窟及其所属瑞应寺是秦州及周边地区很有影响的佛教圣地.明嘉靖年间以来,各种佛事活动日渐兴盛,瑞应寺也成为临济禅宗道场之一,并且在当地佛教信众和周边寺院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秦州及周边地区百姓、官员、士绅烧香敬佛、探古寻幽、游赏观光和吟诗作赋的重要场所,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文献.  相似文献   

17.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的鲁班峡谷中,是一处融历代佛教艺术于一体的露天石窟寺。关于石窟的开凿年代,主要有鸠摩罗什修建、后秦白雀年间修建、北周尉迟迥所建等观点。从水帘洞石窟群中水帘洞石窟6号、44号题记与壁画、拉梢寺1号摩崖题记有关信息结合史料记载综合分析,水帘洞石窟群创建年代的上限为前秦后期,下限为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2月。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固化疏浚土在氯化钠侵蚀环境下的工程特性,以上海市南汇东滩某吹填场地的黏质粉土为试验土料,掺入自制固化剂制备固化疏浚土试块,进行氯化钠浸泡试验,研究氯化钠初始质量浓度和浸泡龄期对试块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拍摄试块表面微观结构照片;采用Image-Pro Plus (IPP)图像处理技术结合MATLAB分析程序得到与颗粒和孔隙相关的微观结构参数;基于分形理论,研究氯化钠初始质量浓度、分形维数和抗压强度三者之间的宏微观关联。结果表明:试块的抗压强度随着氯化钠初始质量浓度和浸泡龄期的增长而增长;氯化钠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会引起分形维数的变化,进一步影响试块的宏观抗压强度,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定量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临摹复制古代壁画的方法和步骤应是:一是对原壁画进行拓稿拷贝;二是进行描稿和敷彩;三是进行最后的制作。同时在临摹复制中要注意了解原壁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好原壁画内容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使最后制做出来的作品,不仅“神”“形”兼备,还可具有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宗教壁画多由民间画工所绘制,且表现形式多为工笔重彩,但圣僧庵壁画却与众不同,且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文章分别从壁画的写意的表现形式,以柏喻禅,"诗书画"结合的三个方面分别挥付了圣僧庵壁画的文人意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