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析台湾族群形成及其演变的一个动态过程。文化认同是它形成的基础,各个族群原文化的差异性是其基本标识和向度。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光复后,岛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70年代后台湾开始的民主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族群的发展。最终伴随着族群意识的不断强化而形成。它是台湾社会政治多元化过程的产物,反映了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析台湾族群形成及其演变的一个动态过程。文化认同是它形成的基础,各个族群原文化的差异性是其基本标识和向度。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光复后,岛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70年代后台湾开始的民主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族群的发展。最终伴随着族群意识的不断强化而形成。它是台湾社会政治多元化过程的产物,反映了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族群即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化现象,又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族群的认同与建构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段颖博士的《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族群的形成、文化适应与历史变迁》一书介绍,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角度描述了位于泰国北部的国民党"孤军"流落与生存、形成华人族群的认同与建构以及在泰国文化的适应与信仰等,对于族群的认同与建构研究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制度下,认同危机开始显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也日益凸显,这加剧了认同危机,使认同问题变得多元化.亨廷顿与吉登斯虽然身处不同国家,但都对认同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对二人关于认同的分析做一比较,总结两者观点的异同点,可以看出:全球化全方位的确立中,着重从文化视角辩证分析认同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跨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因其在地缘政治中的特殊性而备受瞩目。艺术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部分,借助艺术教育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文化理解,进而实现文化认同,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从而促进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有着很大的可操作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试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简要分析艺术教育在云南跨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以及三种艺术教育途径,以期引起更多学界人士关注这一特殊族群的文化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文化认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认同为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在首先论述了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粘合着中国武术生存纽带的力量后,继续分析了导致当下武术发展危机困境的内因与外因。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的变迁对中国武术旧有的功能和价值的遮蔽是导致其认同困境的重要内因之一;西方现代体育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武术对西方体育的"追赶"与"效法"则是导致其发展焦虑的重要外因。最后指出:在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倡导文化间的对话,进行文化上的输出,而不应过度地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怀旧的情结。  相似文献   

7.
战后新一代作家白先勇,留学美国著《纽约客》一书,延续了《台北人》的"漂泊"主题,不同于《台北人》的被迫漂泊,《纽约客》中刻画的任务因不能忍受空间焦虑,主动开始异域漂泊之旅。该书描述了他对文化身份认同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美国霸权文化下纽约客们的空间焦虑和文化认同危机,到跨越东西方文化沟壑,构建身心和谐的文化认同局面。  相似文献   

8.
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发展.网络文化境遇下,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危机表现在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两方面.其一,政治认同下降,表现为政治信仰动摇、政治参与不理性、政治效能认同弱化;其二,文化认同危机,体现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下降、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足.新形势下,加强网上和网下的国家认同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网络治理能力,最终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人作为一种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实践体存在,其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随着当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速度飞快,新时期人的社会属性不再是本族群内部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完善,而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更为广阔的人文格局和国际视野以及一定水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由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有一套基于自己本族群内部文化传统而建立起来的认知系统,思想格局,文化习惯,人文理念等等,进而形成交际主体文化认知"场",因此个体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的过程中,会因为文化认知的差异"场"而产生种种跨文化交际障碍甚至是矛盾。  相似文献   

10.
杨春梅 《保山学院学报》2018,(1):98-101,108
近年来,缅甸国内战事不断,跨境而居的华裔越来越多.华裔传承的婚俗承载了集体认同和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一个族群的价值取向、信仰和文化风貌,与其文化认同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缅籍华裔青年婚礼的调研,从婚礼仪式和信仰层面探索中缅边境华裔居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外多种社会思潮的不断交织涌动,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冲击,这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表现在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主体问题、方法使用等方面。本文从红色文化育人的资源选择、载体运用、形式创新等角度为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元文化”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多元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已成为新世纪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视点。应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理念来指导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积极接受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挑战,以使我们的孩子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更多地了解世界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3.
英籍加勒比海女作家简·里斯是一位有着多重文化身份的作家。简·里斯出生在英国殖民地西印度群岛的多米尼加,父亲是英国威尔士人,母亲是欧洲移民的后代克里奥尔人。这种既不属于英国人又不属于殖民地人的复杂背景导致了其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文化认同危机。简·里斯是一位置身于西印度群岛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文化身份中的无根性和边缘性在她的作品当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探讨简·里斯的文化身份问题,分析其小说《藻海无边》中的女主人公安托万内特的文化身份危机,揭露父权制和殖民主义的罪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蒙汉双文化大学生为被试,对蒙古族和汉族两种文化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大五人格特质进行比较,目的在于探究蒙汉双文化大学生面对不同文化线索时,是否出现人格特点的转换效应以及双文化认同整合对转换的调节作用.实验一发现:在汉族文化启动条件下,蒙汉双文化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二发现:严谨性和宜人性维度上,文化启动的转换效应显著;外向性维度上,文化启动与双文化认同整合的交互作用显著.结果表明,面对不同的文化线索时,蒙汉双文化大学生会表现出当前文化情境的典型人格特征,即出现人格特征的转换效应,双文化认同整合程度对转换效应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复杂的媒体文化不仅直接改变着青年的生活方式,还对其政治认识产生影响。媒体文化的大众性、开放性和消费性特点是造成青年政治认同危机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媒体文化环境下青年政治认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主导文化的认同危机、多重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整合困境以及文化主体性的危机成为显著问题。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需要从多元多重文化整合、民族文化的个性与人类文化的共性、文化自主的安全问题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族群关系视角和质的研究范式,对兰溪古寨勾蓝瑶族长鼓舞进行田野调查,分析村落族群关系对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影响,归纳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衍生规律和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村落社会结构调整和族群关系变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最初的部落识别、血缘纽带、润滑矛盾、自我认同、符号媒介等,衍生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安全阀、文化认同、经济增长、社会调适等社会功能。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生计方式、民族政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构建文化生态村实体,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完善民间社会组织,建立民俗博物馆等方式,促进族群关系与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武术单向度的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衡量传统武术的价值标准,造成武术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不加甄别的强化对传统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提炼出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合理引导拳种文化认同,淡化门派认同;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引导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轨道上,使中国武术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惟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才真正走进现代化,才能在国家文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以"阿细跳月"为例,研究民俗体育在"国家在场"的文化再造中,如何顺应国家话语,重构本族群的文化内涵和调适策略,由文化心理建构实现民俗体育在社会变迁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国家在场帮助族群提升理解和接受其他族群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建议通过政策法规、经济补贴、遗产名录、生计方式等形式实现文化传承,探索建构一套适应当前环境的遗产保护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全球化的视域中,自我认同抗拒性建构的新视角促使自我认同的理论研究从总体性层面做以深刻的内省。这种新的认同实质上就是文化主体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争取自身自主性、独立性并由此参与界定世界文化和世界历史的问题。同样也正是这种认同的抗拒性建构,文化才会在全球化中保持着自己的丰富性和发展性。这种认同的建构对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主体对现代性的不适从内部结构张力方面进行了调适,使得文化的认同开始走向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