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义务教育一直是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而这些流动人口子女中,有一小部分能就读于当地公办学校,其余则只能就读流入地的民工子弟学校。为了解就读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对苏州市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家长及他们的任教教师实施调查,并对两类学校的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就读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家长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心理资本"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引发不同性质学校教师对其所教授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情感态度差异。最后,研究得出流动人口子女要获得流入地较优的"教育资本",当地政府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关键要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家长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  相似文献   

2.
上海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后出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出路问题是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上海流动人口子女就读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对上海开放高中阶段教育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办法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社会身份认同、社会接纳感、主观幸福感、自尊等方面存在人格障碍倾向。这种倾向与儿童的社会性背景密切相关。儿童的家庭背景、学校情况、同伴关系、社区环境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流动人口子女的人格发展,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流动人口子女的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视农民工第二代“义务后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 《上海教育》2009,(10):6-6
外来人口(农民工第二代)的流入缓解了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问题,使上海的发展可以获得人口红利,但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数据显示,目前在公办学校就读和在政府委托的民办学校免费就读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占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总数的74.36%。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11月20日表示,目前我国大部分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已经就学,就学形式基本上以在公办学校就读为主。  相似文献   

6.
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比例将提高到60%,“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是省经济重镇,综合实力位居省百强镇第四位。随着店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已达6万人,全镇有近5000名流动人口子女在镇中小学(幼儿园)就读。为探讨流动人口子女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环境适应的关系,我校(注:此处指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二中,下文同)德育研究小组对2010年进入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532人)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发现父亲的温暖理解与子女的学习环境适应性呈正相关,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学习环境适应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福建教育》2011,(4):2-2
从今年9月开始,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在内的南京市17万在符合助学券兑现条件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将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标准享受政府发放的幼儿助学券。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格局,学校的课程建设也随之而来。我校是在2001年由宣武区政府挂牌成为北京市第一所招收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公立中学。流动人口子女具有不同于本地区学生的特点,所以校本课程应有别于其他学校。  相似文献   

10.
正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而由此产生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涉及三个不同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失学问题,这是有没有平等教育机会的问题,涉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问题;二是中观层面,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就读过程中的借读费和就读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涉及教育机会如何实现等;三是微观层面,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中产生的学籍管理、与当地儿童少年的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农民工子女在义务阶段的就读问题基本解决,但这一群体完成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延伸等又成为新的问题。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给予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后公平的教育机会,必须在制度调整、政策性扶植、引导公立高中接纳与认同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经常与城市学生交往、愿意与城市学生交往,并且预期城市学生对他们持接纳态度,两类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非常小,社会隔离的代际传递不明显.从影响因素来看,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大众传媒、学生活动对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融入起到促进作用,而年级、社会排斥感、社会剥夺感对其在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融入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是当前城市教育改革发展遭遇的现实问题。在众多因素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教师在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中,担当着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学业适应的引导者和心理素质培养者的角色。教师应主动作为,通过调整师生关系、对流动人口子女实施重点关注、提高师生矛盾处理能力,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流动人口外出谋生,其子女就学地与户籍地脱离,造成其在流入地享受义务教育困难;家庭功能的失调,致使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此外,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政府应充分认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维护教育公平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管理机制和学校、家庭、社会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赵锋 《上海教育》2009,(20):22-23
西连金桥出口加工区、北靠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新区曹路镇近年来在周边经济的带动下,人口激增,而在近16万的总人口中,外来流动人口就超过了715万人。面对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教育成了重要的稳定器。2008年公办初中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政策出台后,地处曹路镇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不断加大吸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就读的力度,近两年初中扩招幅度超过70%。  相似文献   

16.
凤里中学地处全国著名侨乡、服装名城福建省石狮市区,全市总人口63万多人,外来人口34万多人,占总人口数的53.84%。学校地处石狮市童装基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我校就读的较多,目前在校学生222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655人,占全校生数的75%以上,是石狮市区接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人数最多的学校之,长期以来承担着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群体在不断流向城市的同时,其子女或在家乡出生被带到城市,或继续留在农村,可以说,"进城"与"留守"成为流动人口子女的两种发展选择.尽管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有较高的教育期望,但在实际对子女发展方式进行选择时却表现出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种现象的一种可能解释是,当前留守和进城两种选择都面临很多问题,并不存在最优选择,每种选择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流动人口在子女发展的选择上面临两难困境,进一步来说,这种困境是从属于流动人口自身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两难困境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方法:使用自编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环境中文版量表(PES-CV),对河南省5所学校299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父母一起外出比例较高、外出年限较长、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学历较低;2.不同外出类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控制性两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应该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认知进行系统研究,深入了解城市流动儿童对家乡习俗和父母生活方式的认知、对城市生活的认同、对城市人口的态度、对就读学校的评价和自我社会地位认知等方面的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感受到自己的边缘地位,受歧视和被不平等对待是他们对城市产生消极、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而教育的不平等更加深了他们的被歧视感。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提出要从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弱势的教育地位入手,引导流动儿童消除对城市、对社会的消极看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唐山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抽样调查表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非常重视,在教师的选派上比较公平公正。学校的教师在对待本地孩子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态度上差别不明显。流动人口子女难以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而易产生敏感性强、上进心弱及厌学、抵触等不良情绪。另外,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