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扬州徽州籍盐商为代表的明清两淮盐商在我国历史上曾创造过惊人的辉煌,他们以其“儒商”的气质为世人所关注。其灵魂深处,有极其强烈的“入仕”情结。本文拟对其“入仕”情结背后的深层因素加以探讨,试图从其“入仕”情结的产生原因、表现、发展、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明清两淮盐商的“入仕”情结有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州盐商为了改变低下的社会地位 ,广交文友 ,不惜重金组织各种艺文活动 ,资助文人、画家的生活和创作 ,文人、画家也给盐商不少实际帮助 ,使其跻身文人行列 ,成为儒商 ,从而提高社会地位。文章阐述了扬州盐商和扬州八怪的相互依存关系 ,也就是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3.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通过人为干预和科学引导空间结构的转型,即区域空间整合.区域空间整合是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空间整合的理论基础是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新产业区理论是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区域空间整合的理论演进.区域空间整合研究的范式和主要内容:区域空间结构的系统分析→区域空间整合战略目标选择→区域空间整合动力机制→区域空间整合策略与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吴芳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2):112-114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把认知应用于翻译研究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翻译是一个包含了拆解原文和整合得出译文的综合过程.该过程在四个空间组成的整合网络里进行.原文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空间2包含了译者思维空间,译文即整合的结果--层创结构存在于交织空间中.认知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到的能动作用,并能更好地解释归化和异化,直译和意译等概念.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于生态旅游产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生态环境游主题年表明了官方对生态旅游产品的一种理解,其推出了包括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2016年两会强调了绿色发展以及"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的理念。扬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需要加强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产品体系的优化,这既是旅游产品策划和市场营销的前提,也将会直接影响到扬州旅游发展的前景。在这种大背景下,目前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扬州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目前扬州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入手,重点分析了扬州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在这种基础上提出了扬州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程的整合.中学历史的学科特点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得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进行整合教学已成为必要和可能.历史课程的整合教学不仅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且也将为传统的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最终使我们的历史教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深入扬州红色旅游景区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扬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扬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提出相对应的开发对策: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新型旅游模式;加大红色景区投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区域部门、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挖掘红色旅游内涵、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双向延伸;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与保障能力、培养景区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8.
干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开发、整合和应用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干部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本文根据干部教育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整合和应用目前已有资源,提出网络环境下适宜干部教学应用的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实现的模式及相关理论问题,以期适应党校系统、行取学院干部培养的需要,拓宽干部教育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整合课程 (又译为综合课程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范式 ,在二十世纪 8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热点 ,我国也对整合课程进行理论探讨和试点实践 ,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 ,整合课程研究过程中难免会陷入误区。本文的作者怀着一种历史情怀 ,追溯我国整合课程的源头 ,对整合课程的称谓进行再辨析 ;追踪整合课程的最初形态———赫尔巴特学派的科目中心整合课程 ,从历史中探寻当前我国整合课程的启示 :正确理解整合课程概念、正确理解分科与整合的关系、培养能胜任整合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等。  相似文献   

10.
空间边缘化是中西部很多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空间整合是边缘化地区走出区域发展困境的战略选择.区域空间整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区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即区域空间系统有序化;二是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在系统分析池州市区域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边缘化地区空间整合的两大目标--生态城市建设和经济空间网络化.  相似文献   

11.
扬州婚庆产业具有购买力度较大,信息产业环境良好的优势,为了整合扬州婚庆行业线下分散资源,建立了地区性婚庆行业网站——扬州"扬爱婚庆网"。首先对区域性婚庆网络服务平台的市场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目标客户与设计风格,最后选定了社区论坛软件系统Discuz!X3.1进行网站开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网站内容设计并实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可靠性工程在安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对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可靠性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专业特点不明显、内容交叉过多、应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整合教学内容,凸显安全工程特点,建设安全工程专业可靠性工程教材的解决办法,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概念。已不能涵盖信息技术对人类教育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城和实践空间。本文针对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障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应策略,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冷静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扬州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休闲城市,有着悠久的休闲传统。目前扬州休闲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休闲活动时效性太短,对扬州休闲传统的挖掘力度不够,没有能真正体现扬州的"慢生活"。所以,扬州休闲旅游必须要挖掘扬州历史,发扬扬州休闲传统,必须打造地道的"扬州味",用高品质的休闲活动来吸引游客。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发展与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任务,农村空间整合是我国当前及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南京,强中心、弱边缘的地域空间特征非常明显,郊县城镇体系不完整,村镇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针对城乡空间特征和郊县村镇建设现状,南京市郊县农村空间整合应采取的主要策略:一是以"三城九镇"为重点,规划建设农村城市化三级平台--农村城市化策略;二是以村镇布点规划为抓手,重构农村生产与生活空间--农村空间整理策略;三是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发展策略.城乡统筹发展是农村空间整合的基本立足点和目标,建设农村城市化的核心载体是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整理与重构农村空间则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空间重构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常山赵子龙"是历代史书中对赵云故乡的不贰注解.古"常山"即今之河北正定县,但2005年河北临城县"赵云故里碑"的出土,以及当地的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给人们提供了合理质疑的空间.临城是否为赵云真正的故乡,需要考古工作者进一步考证,但是正定作为赵云故乡的传统观念正在遭遇一定程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课程整合能力是现代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对历史学科而言,课程整合能力对教师尤为重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构的设置,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除了要具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力外,还应该具备教学教材、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信息化与实验教学的整合,着重从三个方面(学生、资源、技术的开发)做出了分析及建议。意在更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认识,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历史遗迹,这些构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发展红色旅游的必要性和目前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传统熟人社会中的温情脉脉已成为历史。在城市中,同一社区内部居民日益生疏,邻里关系日益陌生和紧张,社区整合被提上日程。在社区整合的过程中,除了党、国家政府、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团以外,生长于社会内部的关系网络也是重要的社区整合力量。社会关系网络中产生的信任、扩展性和嵌入其中的社会资源是其整合力量的三大重要源泉,对社会关系网络中弱关系的强化也是社区整合的重要途径。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来整合社区既是现代城市社区的需要,也是最贴近现实的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