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线是用来描述电场分布情况的,它主要有4条性质:1)电力线起于正电荷(或无限远处),止于负电荷(或无限远),在无电荷处不中断;2)电力线不形成闭合曲线;3)任何两条电力线不相交;4)沿电力方向,电位逐渐降低。这些性质是静电场中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几何表述。电力线描述电场十分直观,简洁。  相似文献   

2.
许多大中学校物理实验课都开了用模拟法测绘二无限长平行带电导线电场的实验。实验是测绘等势线和描绘电力线。这些等势线和电力线究竟是什么曲线,在实验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中都几乎没有述及。由于缺少理论指导,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带有相当盲目性,对自己作出的实验结果更缺乏鉴别力。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补充,推导无限长平行直线电荷的等势线方程和电力线方程,从而在理论上对这种平面场有一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为实验者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反映电场性质的两个物理量:电场强度和电势,是静电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电势,教学难度大,如何借助于实验教学,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场,做好电力线和等势面的实验,是至关重要的。电力线的直接演示比较困难,而等势面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法来实现。过去,曾采用水槽法和导电纸进行静电场的等  相似文献   

4.
一、电力线演示实验的改进用头发屑放在蓖麻油里显示电力线形象的方法,有时因头发屑太干,极化作用差,演示效果不理想。笔者对此实验加以改进,把头发屑改用碎稻壳。将不经任何处理的碎稻壳撒在盛有蓖麻油的培养皿中,稻壳要适量,用细棒搅习。用小金属球及铜片(或铝片)作电极,以感应起电机作电源,用导线分别连接起电机的放电球与电极上。摇动起电机,稻壳就会按电场方向排列起来,可得到明显的电力线形象。实验效果极佳。二、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学生实验的改进高中物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每个实验小组都需一根半米多长的电阻丝。…  相似文献   

5.
自制电力线演示器何钟(河北怀来县沙城中学075400)高中物理中电力线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能够用图形把电场中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形象地表示出来,就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电场、电力线的概念.我们曾用购置的几套“电力线谱”(2314,涿县师范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物理电场教学中,通常用电力线来形象描述。近几年介绍演示电力线谱的方法甚多,我们综合各地介绍的方法,经过研究改进,制作了一套三件的电力线谱演示器。它用感应起电机(或高压静电发生器)供给电荷,可演示点电荷的电力线;同种或异种电荷的电力线;匀强电场中的电力线。  相似文献   

7.
电场是电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个较抽象的概念 ,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困难 ,在教学中我们只有借助模拟电场线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高中教科书对电场线的实验是这样描述的 :把奎宁的针状结晶或头发屑悬浮在蓖麻油里 ,加上电场 ,微屑就按照场强的方向排列起来 ,显示出电场线的分布情况。这个实验讲得很清楚 ,但是做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在蓖麻油中产生电场的点电荷很难取。虽然教学仪器目录上也有专门的仪器———电场线演示器 ,但我们做下来效果也不够理想 ,为此作者对实验仪器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 ,收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介绍…  相似文献   

8.
应用库仑定律和电场的叠加原理计算均匀带电园环在真空中的电场分布,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描绘出电力线和等位面的分布示意图.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高中物理课本下册的学生实验“电场中的等势线的描绘”所用的导电纸,一般是在购买仪器时配给的,用完之后比较难购买,有的便用碳素蜡纸代替,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被测试笔扎破,并且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也是不容易购买。 普通一次性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它的电芯(也叫碳包)制作原料主要是二氧化锰、乙炔碳黑和石墨粉。在相同的低电势的电场  相似文献   

10.
本仪器不仅能完成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同时还能演示匀强电场电力线的分布情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气体的导电性等实验,并可兼作起电盘使用.达到具有一机多用,装拆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目的.二、仪器结构本仪器的结构与传统产品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它由两块置于底座1上的带有机玻璃棒柄2的圆铝板3,一件带有玻璃棒柄的介质板5(由有机璃玻板制成),附一件穿有均匀丝线的电力线板6和一个穿有500mm细线的感应球7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模拟静电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电力线是正电荷沿着电场的方向连续地作微小移动时描绘出的轨迹”的思想,利用QBASIC语言,设计描绘静电场程序。  相似文献   

12.
爱动脑筋的学生,总是饶有兴趣的问:一个电源,比如干电池,由它的正负极可形成一个静电场。可想象出分布于空间的曲折而优美的电力线形状。然而,当将一根导线连接于电源的正、负极之间,马上出现了奇迹。电荷重新分布,静电场变成稳恒电场,原来分布于空间的电力线形状发生了巨变,尤其是在导线里面电力线变成了平行于导线的线簇,同时形成了一条以导线表面为界面的电流线管。稳恒电流就在这条相应的电流管中不停地流了起来。这个巨变是如何在这么短暂的暂态过程中发生的呢?我们用一个简单模型分析如下; 设电源的正、负极如图1所示。在空中形成上、下对称的静电场。将一矩形导体突然连接两极,假若导体内尚未来得及发生静电感应,在导体中间的等势面MN左侧取AB段来分析:在静电场作用下,因A截面处电场比B截面处强,则同一时间内AB段导体中B面进来的负电荷少于从A面出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物理中,静电知识的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很大。需要一种既直观、形象又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演示器来完成诸如:电场的显示、匀强电场中电力线的分布、感应起电、静电屏蔽、尖端放电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为教师的讲授带来方便,而且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本文介绍的简易多功能静电实验演示器其主体是一个高压静电源,只要接通220V交流电,就能产生持续的正、负两种高压静电,代替了一般中学常用的感应起电机。同时配合一些实验附件把有关静电实验综合于一体,使静电实验装置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经教学中使用效果很好,而制作的成本只不过几十元钱,现提供教师们参考。 一、演示器的组成及制作 整个演示器是由一个高压静电发生电路和部分实验附件组成。高压静电发生电路组装在一个长方  相似文献   

14.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但演示的思路和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才能收到预期的功效。例如 :平行板电容器实验的演示 ,教师一般都是按照有关中学物理实验书刊上所介绍的步骤和方法 (注一 )去验证其电容跟相对面积成正比 ,跟两极板的间距成反比 ,跟板间电介质有关 ,以及演示两板间的匀强电场电力线的分布。这样做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思维活跃的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疑问 ,如 :为什么电容器要用两个相互绝缘的极板组成呢 ?而其中一个电极又为什么要接地 ?电容器中…  相似文献   

15.
在高二物理教学中,因通常情况下小孔衍射现象不易观察,有关电磁场和电磁波理论、光电效应规律比较抽象,如果仅靠照本宣科的讲授,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讲授高一物理课本的机械波一节中,如果按照课本上图做绳上横波实验效果不佳,为了使抽象的理论具体一些,使学生对这些现象和规律感到信服,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接受起来容易,笔者设计了学生实验-小孔衍射;演示实验-周期性变化磁场周期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改进演示实验-光电效应和绳上横波;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电力线谱、磁力线谱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部分之一。电力线谱的传统演示方法与仪器存在问题较多,如可见度小、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大、成功率低、演示效果欠佳等。这套仪器除可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外,特点是把电力线、磁力线、电场力、磁场力及一些电磁现象演示仪器集于一箱,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与静电感应起电机、学生电源配合使用,可以完成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二十多个。  相似文献   

17.
带电导体(有时称电极)在空间形成的静电场,除极简单的情况外,大都不能求出它的数学表达式。为了实用目的,往往借助实验的方法来测定。但是,直接测量静电场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不仅因为设备复杂,还因为把探针伸入静电场时,探针上会产生感应电荷,这些感应电荷又会产生电场,这种产生的电场与原电场叠加后,使原电场发生变化,测出的结果也就不准确了。但有时可用一种间接的测定方法(模拟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高压线数字化是数字电网建设和线路智能巡检的核心内容,机载LiDAR在高压线三维数字重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提出一种从输电走廊机载LiDAR点云数据自动快速高精度提取完整电力线点的方法。首先基于点云的空间分布特征粗提取电力线点,并通过改进Hough变换和RANSAC抛物线拟合法剔除噪点,然后分别进行电力线在平面和垂直面上的分股,结合单股电力线的平面直线模型和垂直面上的抛物线模型,采用模型生长的方法提取完整的电力线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电力线点云的精度可达99.6%。  相似文献   

19.
电泳实验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要使现象明显更不容易,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设计制造了一只仪器叫电泳管,并用它改进了胶体的电泳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行人教版高二(必修加选修)物理教科书第十三章———电场,是学生学习电学的理论基础。所以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电荷、电场这些电学基本概念及有关定律。可电荷、电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演示实验外,组织学生读图也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