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者在学习与思考国内人士对体育概念两种主要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最近在美国出版的《体育与竞技—现代导言》一书.对美国学者如何理解“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和“竞技(Sport)”这两个概念及其关联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评述.本文认为,目前美国人对“体育”与“竞技”的认识正趋于分明,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不是竞技(Sport—athletics),不是娱乐(Recreation),不是闲暇(Leisure),Sports没有扩大到概括体育(PE).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与比较影响中外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子,采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西方关于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子的研究,包含Oakley and Green、Digel、Green and Houlihan与UK Sport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国梁晓龙、鲍明晓、张林关于我国举国体制基本体系的研究,比较分析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影响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子中以UK Sport研究成果最为成熟。而梁晓龙等我国举国体制基本体系内容不但包括了UK Sport所提出的9项竞技体育发展关键因子,更有对外联络体系、反兴奋剂体系及激励奖励体系。梁晓龙等的12项举国体制"基本体系"与UK Sport 9项竞技体育发展"关键因子",从其内涵看都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两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与重叠。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副司长潘志琛任团长,天津、河北、山东、浙江、四川、内蒙、辽宁、湖南、湖北、江西、广东、云南、陕西等十三个省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长组成的中国竞技体育处长代表团,于2003年11月5日至15日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代表团在澳期间考察了昆士兰州政府体育发展局(Qeenstund Acadeny of Sport)、悉尼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扭斯体育学院(New Institute of Sport)、堪培拉市足球协会、堪培拉国家体育学院(Australian Institut of Sport)、维多利亚体育学院(Victralian Instutite of Sport)等,听  相似文献   

4.
阮纪正 《武当》2008,(10):28-31
(接上期) (1)武术本来不是体育 体育学名“身体敦育”,概念源出于卢梭的《爱弥儿》,法语原文为“Education Physiquw”,英语表述是“Physjcal Education”,不包括高水平竞技运动“Top Level Sport”。现代人一般把武术归于体育,并把它定位于一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确实具有不少体育属性,  相似文献   

5.
石生  李秀娟 《青海体育科技》2002,29(1):44-45,58
本文运用生物、心理、社会——体育的三维观来审视竞技体育的终极目的,运用历史的、项目的、国际的三维视角来寻找答案:竞技体育应由“纯生物”转向“社会效应”,由“实体系”转向“操作系”——社会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中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上海现代化进程中对竞技体育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路与构想:建立“长江三角洲区域竞技体育发展中心”;都市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加快上海竞技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形成上海竞技体育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拓宽上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谈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实践和锤炼形成的文化,竞技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体育在发展的初期,照搬和借鉴竞技运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进入80年代后,由于竞技运动的发展甚至异化和体育对“增强体质”这一根本目的的回归,使得体育手段再原封不动地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越来越不适应体育目标的完成,在“全民健身计划”方兴未艾之时,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使其体育手段化,从而为“增强体质”服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就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基本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肖林鹏  杨志勇 《体育学刊》2003,10(2):135-136
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观及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竞技体育发展观决定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竞技体育“赶超”发展观,竞技体育“优先发展”观及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9.
名不正言不顺,名词和概念是思维的向导和钥匙一样不可掉以轻心。我国体育名词和概念怎样?请允许举几个例。“Sport(s)”的含义无论查英国字典(例如《现代英语进修词典》牛津大学1963),或中国的《新英汉词典》(商务1975)都只解说是为了娱乐和锻炼身体而参加的活动,特别是户外的,例如狩猎、钓鱼、射击和骑马等,以及竞技的例如跑、跳等,都没有说它是“体育”。可是说也奇怪,它到了我国,本来的含义改变了。无论书报或期刊,一概把它说成是“体育”。结果体  相似文献   

10.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和谐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陈中林 《体育学刊》2007,14(2):41-44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中孕育着内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4个方面: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但现实中,对这一和谐精神破坏与背离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金钱利益导致物欲横流,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竞技体育可持性发展的危机,暴力行为侵入体育圣地,强权政治将竞技体育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种种阴影侵蚀着现代竞技体育和谐理念的根基,但在崇高的竞技体育精神的指引下,人们以各种方式呼唤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家园”的回归和“绿色体育”蓬勃兴起,以期在竞技运动中实现体育全面的教育功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西方体育精神的完善和补充,都有助于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内涵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1.
体育结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体育概念和体育结构,提出“体育”概念中具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增强体质,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二是要进行人体活动或身体练习。目前体育结构由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3部分组成。对3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得出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而且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体育与运动发展历史的分析,揭示了体育由学校向社会、军事等领域扩展以及运动由社会向学校、再由学校向社会扩展的历史过程,指出了其实质是体育与运动的泛化,分析了体育与运动泛化的历史原因,展现了体育与运动概念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美国科克利《社会中的竞技——问题和争议》一书的理解,由此引发的对国内“sport——体育”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寻找虚无上位概念——中国体育本质探索的症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30年来我国学者探索体育本质的学术研究,分析目前体育相关概念仍不清晰的原因和"体育"作为上位概念带来的困惑.通过对美国类似概念的分析指出美国缺乏与体育对应的上位概念,提倡概念本土化只会增加逻辑混乱.寻找一个虚无的上住概念是我国体育本质研究的症结.  相似文献   

15.
体育院校开设体育经纪人专业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前安  李宁 《体育学刊》2001,8(2):37-39
通过分析国内外体育经纪人培养的现状,指出在我国体育院校开设体育经纪人专业的紧迫性;同时就我国体育院校开设体育经纪人专业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指出政策保证、市场发展、体育院校的专业优势等都是体育院校开设体育经纪人的条件,并提出了开设体育经纪人专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在回顾“体教结合”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体教结合”。认为:“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提出“体教结合”是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使体育成为教育的内核,校领导要在“体教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合力等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从终身体育的视角思考体育教学思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莉  吕金江 《福建体育科技》2000,19(6):37-39,48
在分析终身体育的概念与内容的基础上 ,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要灌输终身体育思想 ,但终身体育思想却不能成为具体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入 ,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技术教学为主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田静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60-361,262
我国体育学硕士点主要依托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部、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办学。其中普通高校公体部与体育院校相比,二者虽同为体育学硕士点,但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法,分析比较普通高校公体部与体育院校体育学硕士点招生现状,提出建议,为我国体育学硕士点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社会的变化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21世纪社会的变化趋势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关系。认为,以学校为基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综合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是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大趋势。学校体育要担负起历史的任务,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变革。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终身体育观念,二要把健康作为体育的重要目标,三要以提高健康水平为重点,四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五要推动全社会介入学校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试议体育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茅鹏 《体育与科学》1998,19(5):38-42
在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推动下,需要澄清体育和运动概念的含义。体育是从身心发展出发,以身体活动为内容进行的教育行为。运动是有意识的身体活动。运动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竞技运动是其中主要的一类。体育和运动是一对矛盾,并非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