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圣陶教育思想简论陈光莲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时期时,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赞扬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马恩全集》第20...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鲁迅、郭沫若和五四作家群以自己的文学实绩在中国文学史上划分出古代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鲁迅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潮流的基础,郭沫若则以他热烈的反抗的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为中国新文学开辟浪漫主义潮流的先河,获得中国新文化开拓者和奠基者形象,并以巨人的形象跻身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3.
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本文试图从三个难点出发来探讨关于巨人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探讨,或许可以加深我们对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正确认识.一、对中世纪文化的扬弃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实干家的主要贡献,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他们对中世纪文化的扬弃精神.我们在考察问题的时候,不仅应当看到事物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时,曾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马恩选集》第三卷445页)。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变革相比,虽然性质不同,但同样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伟大变革,也同样需要时代的巨人。所谓“巨人”是指“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同上)具有超千常人之处的伟大人物。但他们并不是能够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凭空可以杜撰理论的“超人”。他们的难能可贵之处是能在自己生…  相似文献   

5.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选自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童话《自私的巨人》。《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中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优美、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家把文艺复兴作为现代文明时代的开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对文艺复兴的伟大意义作了全面的评价。他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  相似文献   

7.
十七世纪中国的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幼嫩、脆弱但又在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反抗、流荡或隐居的行为方式和崇尚奢华的生活方式;蓬勃兴起的自然科学系统研究的热潮;繁荣的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这一切,使此时的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启蒙思想,作为传统思想的异端,破土而出,其思维方式包含着近代思维方式的因素,“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赣巨人文本集纪实叙事和虚构叙事为一体,但在后世的演进过程中,其中虚构的情节并没有获得独立的叙事空间,而是进入从兽到兽的叙事模式之中,成为地方志和野史中的点缀,叙事明显偏向纪实。赣巨人纪实叙事施展"无中生有"和"生搬硬套"双重路径,两者又相互关联。赣巨人文本最富有叙事张力的是兽与人的对立,从兽到兽和从人到人构成赣巨人并行不悖的双重叙事。前者直接承继《山海经》,后者延续了赣巨人的族群叙事,即为赣巨人连缀后继的族群。在族群叙事的框架里,嵌入了另一具体化了的双重形态:赣巨人——山都、木客;赣巨人——古越人、苗族、畲族、客家。在后一形态中,同样包含双重的叙事形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以实为主,以虚为次,这是赣巨人纪实性叙事双重结构的显耀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思想和文化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意志坚强、卓然超群的杰出人物,恩格斯热情地称赞他们为“巨人”(Giant)。这些“巨人”有没有局限性?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却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一我认为:这批“巨人”首先没有受到当时科学分工的局限。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  相似文献   

10.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自由阅读,感知形象以“你喜欢童话中的巨人吗”这个问题统领全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初步感知巨人的性格特征。此时,学生对巨人形象的认知是多元的,有的讨厌巨人,有的喜欢巨人,也有的能认识到开始时巨人令人讨厌,后来变得叫人喜欢了。然后让学生标画出能阐明自己观点的重点词句。二、读中品评,想象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对标画的内容讨论、…  相似文献   

1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教师访谈、搜集教案、参加集体备课、听课、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发现,这一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犹如一位沉睡的“巨人”。抽象的定义、多元的价值观、功利的教育观以及偏低的教师内在伦理素质等都是导致“巨人”沉睡的原因。教师内在伦理素质是唤醒沉睡“巨人”的重要前提,优秀教师具有较高的内在伦理素质。加强培训、重视实践、善于反思是提高教师内在伦理素质不容忽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兔子的姐姐     
虽然芝麻巨人在巨人村里是个子最小的一个!可是!在老是被狼和狐狸欺负的兔子看来!如果芝麻巨人是自己的姐姐就好了"  相似文献   

13.
《红领巾》2014,(2):14-15
正你还在和同学玩"剪刀、石头、布"这个游戏?太老土啦!约上几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玩"精灵、巨人、魔法师"!游戏规则:精灵胜过魔法师(精灵比魔法师灵活)魔法师胜过巨人(魔法师比巨人聪明)巨人胜过精灵(巨人比精灵强壮)  相似文献   

14.
《巨人传》中的战争叙事看似荒诞不经,实则与作者拉伯雷的实际生活体验和时代历史记忆有着全面而紧密的联系。本文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指导,从军事战略、战争指挥和军队素养三方面,分析和类比《巨人传》中的列尔内国和巨人国以及百年战争中的法国的战争表现,发掘并梳理小说中的战争叙事与百年战争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而把握作者的人文主义战争观。  相似文献   

15.
福州近代文化巨人林纾在民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是民国小说史的首席作家,是捍卫传统文化的反潮流英杰,是福州近代“能轻重时人而取信后世”的文化巨人。林纾应该肯定的不止是翻译,“译界之王”、“译坛泰斗”不足以概括他的历史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纾势将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无疑,林纾是福州近代的文化巨人,他与政治巨人林则徐、思想巨人严复一起,堪称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三巨人”。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是在陕西黄土地上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化巨人,除了时代、地理等条件特别是自身的刻苦自励、不懈努力外,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悠远的史学家传,二是父亲的培养教育,三是"李陵之祸"的反面刺激与促成。三方面便是深深作用于司马迁主观并使之成为文化巨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巨人传说     
<正>提到巨人你会想到什么?泰坦?神话?还是《进击的巨人》?在世界各个民族中都存在各色各样的巨人传说,盘古,泰坦十二巨神、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北欧神话中有诞生自冰与火之间的约顿巨人,在芬兰的民族史诗《卡列瓦拉》中则有一种水巨人……  相似文献   

18.
<正>《弗兰肯斯坦》是一本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人造生命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瑞士,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他希望用人工的方法创造生命。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终于利用人的骨骼和动物的器官造出了一个智慧生命——一个巨人。除长相狰狞、体形巨大之外,巨人与普通人相差无几,他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由于对巨人的丑陋有厌恶感,弗兰肯斯坦抛弃了巨人。巨人到处流浪,起初他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但由于其无比丑陋的外貌,人们把他看成怪物,没人愿意与他交朋友。盛怒之下,巨人决定报复弗兰肯斯  相似文献   

19.
[整体感知] 《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巨人在花园周围筑起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不再有鸟语花香.后来,在小男孩儿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很幸福.  相似文献   

20.
刘育根 《文教资料》2008,(20):32-33
<巨人传>以其丰富的知识,令人捧腹的夸张受到世人的喜爱,许多文学评论家对其艺术特色等方面都进行过探究,本文拟从思想内容方面,再度解读<巨人传>.拉伯雷以人文主义者的犀利笔锋,为人们撩开封建社会和封建教会腐败、虚伪的面纱,吹响了人类反封建反教会的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