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小说中受到关注最少的一部。批评家多认为作品是强调人在环境中的无能为力,赞赏珍妮姑娘的自我牺牲精神。本文试用女权主义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德莱塞的男性视角是如何操纵着珍妮的命运及作品的创作的,进而揭示作品中所体现的男权文化和女性意识,并探析造成珍妮悲剧的根源,指出作者无法超越主流意识和男权中心文化。  相似文献   

3.
德莱塞在其成名作《嘉莉妹妹》中通过对主人公嘉莉的描写表现了对女性的关注与尊重,这部作品出版时一度受到排斥,以往的批评和学说一直认为是因为书中对道德的挑衅,但现今我们如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原因更在于《嘉莉妹妹》中对女性意识的描写触犯了正统的男权主义。于是,德莱塞毅然在其下一部作品《珍妮姑娘》笔锋逆转,迎合了大众口味,放弃了对女性斗争与觉醒的正面描写,这一转变表现在对嘉莉和珍妮形象的塑造、结局的差异以及她们与男性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中两位主人翁的命运,可以揭示德莱塞对男权主义和主流意识的理解。珍妮和嘉莉一样,都违背了男权主义的女性规则,但一个被当作妖女,另一个则受到同情,其原因是德莱塞让她们以不同的方式面对男权主义的要求。她们无论采取反叛还是顺从的方式,都不能打破男权主义的枷锁。  相似文献   

5.
高援声 《学语文》2004,(3):33-34
德莱塞的《珍妮姑娘》出版后得到了当时批评家门肯的热情赞扬。他在1911年9月给德莱塞的信中说 :“不要担心《珍妮姑娘》。它是一部上乘之作 ,是迄今为止美国最棒的小说。”《珍妮姑娘》一直被看作是一本自然主义小说 ,文中主人公在生活环境的重压下 ,被迫沦为别人的情妇 ,成为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开辟了新的视角,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下,试图通过解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文化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社会的对立,解读作品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嘉丽妹妹》到《珍妮姑娘》看德莱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嘉丽妹妹》和第二部作品《珍妮姑娘》主题相似,但两者在当时遭受的境遇却大不相同。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德莱塞在两部小说创作中发生的变化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这种变化有其特定的原因,并可以说明德莱塞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和技巧性上都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的一种方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斯坦贝克的《菊花》和劳伦斯的《菊花的清香》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解读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相似心路历程,旨在体现男权社会下女性和自然的困境以及男权统治在女性压迫和自然压迫两者中所起到的类似作用,旨在加深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理解,发掘并解读那些蕴含生态意识的经典文学作品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构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是德莱塞的两部姐妹篇。前者以反叛社会主流意识为主题,描写了一个以男性为实现梦想的阶梯;最终走向成功的嘉莉;后者又回归于社会主流思想,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符合当时男性审美情趣,以“家庭天使”形象出现的珍妮。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体现出德莱塞内心的矛盾性与妥协性。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伟大英国女作家.文章以二元对立为切入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她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分析小说中父权制思想下的女性与男性形象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下的环境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类精神生态问题,以期给读者新的解读视角,从而丰富莱辛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典型的一部悲剧,文章塑造了珍妮这一悲剧形象:她善良、可敬,具备种种美德,为了亲人,她牺牲了自己。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分析珍妮的几次重大的人生抉择,指出珍妮的命运主要是由自身性格、社会环境以及作者自身的悲剧意识所决定的,最终揭示了珍妮的悲剧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理论看来,《珍妮姑娘》是一部"严肃、完整、有一定的长度"的作品,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标准。小说情节的突转和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引发了读者的怜悯与恐惧之情,使小说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珍妮姑娘》充分体现了悲剧艺术认知社会人生、教化伦理道德、陶治审美情操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德莱塞具有代表性的两部悲剧小说。德莱塞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满怀深切的同情塑造了两个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追求幸福的贫家女的生动的悲剧形象,她们的堕落而非不道德,除了自身性格原因,罪恶的根源是那个逼良为娼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德莱塞最早的两部作品《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中的几位主要女性形象,从而指出德莱塞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和他对男性人物的刻画是一致的,即运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力求真实,从而超脱了“天使”与“妖妇”的传统套式。但是,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仍是经过了男性目光的照射,没能超越作者的男性价值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Jennie Gerhardt is an American realistic fiction and is Theodore Dreiser 's second long novel after Sister Carrie published. Theodore Dreiser is a pioneer of American realism and a naturalist so that his works are all almost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in America, for example, The Financier, The Titan, The"Genius", An American Tragedy and so on, these all reflect the real life of America through some stories. And how to use American structuralism to decode this story, which is a core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西奥多·德莱塞在他的处女作《嘉莉妹妹》里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对城市的细节描写是德莱塞对书中主人公的生存境遇所作的社会学隐喻。城市意象的使用为小说中的人物设定了一个社会学的大背景,构成了小说中的"现实"。场景的设置和大量的细节描写创造了一个生活的隐喻,使外部世界成了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对在消费意识影响下的美国城市生活中的种种消费欲望的叙事,体现了消费主义文化特征。小说中的消费欲望叙事体现了德莱塞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负面冲击的忧虑、对低层大众的社会关怀以及对社会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作品以真切的现实主义为鲜明的特征,比较真实地揭露了二十世纪初人们狂热地追求美国之梦的悲剧事实。本文通过追溯悲剧的根源,揭示了驱使人们享乐与消费却最终幻灭的本能主题。德莱塞敢于突破陈规,独树一帜,但他还是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清教伦理的束缚,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依赖关系,对于新起的消费文化,在无形中标榜的同时又持一种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9.
雷蒙德·卡佛在短篇小说上的造诣令他不但成为新现实主义时期美国小说的核心人物,更令他成为在美国文学价值的重要符号。这些短篇小说引起了大量文学批评的关注,而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心》和《阿拉斯加有什么?》两篇作品去尝试发掘当中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从喜剧的角度看待令人不愉快的事实,从而冲淡悲观主义。卡佛笔下的角色和他们的经历无疑为黑色幽默的生活态度提供了注解。  相似文献   

20.
嘉莉妹妹的失落情怀一直是评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消费文化的异化作用、美国梦的虚幻本质以及嘉莉妹妹的阶级身份、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都并非她倍感失落的绝对根源。立足于德莱塞的阶级观、财富观、爱情观、婚姻观、文学艺术观重读《嘉莉妹妹》可以发现,失落的嘉莉形象是德莱塞反思这些问题的文学策略,德莱塞因而成了嘉莉妹妹失落的绝对根源。从这一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与嘉莉妹妹的失落情怀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将会有完全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