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新闻作品中一个重要要素,人物要素在新闻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作者选用何种体裁来表现新闻事实,往往离不开人物。在新闻写作的实践中,很多作者匠心独运,将人物要素凸现在引人注目的标题上,不仅彰显出人物的新闻价值,也能使标题简练醒目,中心突出。这其中最突出的表  相似文献   

2.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是新闻的“眼睛”,对整篇文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对于融媒体语境下的人物报道来说,标题的制作同样如此。人物独特的精神品质、丰富多面的生活体验等重要因素在标题中应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新闻报道的眼睛——标题就应该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反映对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4.
王晓文 《视听界》2011,(2):95-97
七.眉目如画:赋予标题以形象风采 形象传神,声情并茂,是这类标题的创作追求。作者借助刻画形象反映新闻事实,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新闻人物或具体事物的形象,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或新闻事实的主题思想,神态毕肖地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地渲染环境。  相似文献   

5.
罗英侠 《新闻爱好者》2008,(11):109-110
一则新闻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很重要之点是要看标题设计得是否新颖、巧妙。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出作者以及报纸鲜明的情感色彩。给标题赋予感情色彩,对新闻内容作出“一句话评论”,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新闻的社会意义,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标题生动鲜活、光彩照人呢?  相似文献   

6.
在一则新闻报道中。标题的作用是抽出新闻中最重要的点来提示读者。一般来说,人们会从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内容以及手段这几个要素中抽取最重要的部分概括成标题。因此,读者往往只通过阅读标题就能够了解新闻的大致内容了。  相似文献   

7.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个性的一部分,写人物消息、人物通讯,引用报道对象(包括主人翁和一般人物)的某一句很有特色的话拟标题,不仅能展示人物的性格,而且能概括新闻的主题思想。 适当选用新闻所涉及的人物语言,之所以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新闻所记述的事物与新闻所涉及的人物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行动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某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不顾新闻事实,试图通过夸大或扭曲新闻事实的标题追求轰动效应,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标题断章取义。一、标题断章取义的主要表现在实践中,新闻标题的断章取义主要表现为抓住人物语言中的部分要素作标题,省掉这些要素中的限定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当今,新闻摄影在新闻界的地位越来越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新闻摄影能够使新闻事实、新闻本质得到形象化的表现.新闻摄影由图片、文字说明及标题三部分构成.新闻摄影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由等新闻要素,由图片说明来完成交代,标题是对图片新闻主题的概括,而图片则像一扇窗口,从这里可以窥见新闻最要紧、最生动、最吸引人的本质瞬间.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新闻的第一引力,是新闻主题最简明、最有力的体现。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清人袁枚说: “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这就是说,首先应当在感情上吸引读  相似文献   

11.
谭耀华 《今传媒》2016,(8):67-68
通过对国际、社会、国内等严肃类网络新闻标题的修改情况的量化分析发现,网络标题长度比较符合传统媒体所做标题的平均长度,是比较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在用词上更加注重突出新闻发生的地点、人物这两个要素。对于改动较显著的标题的抽样分析显示,网络新闻标题在客观公正、准确全面两个维度上比原标题有明显改善,总体而言,“标题党”的问题经过网络编辑的修改之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郭五林 《新闻界》2005,(4):102-103
新闻来稿的标题发布,是指对一些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来稿,在媒介版面或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将其以标题形式予以发布。新闻来稿的标题发布,与标题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二者就形式和内容都基本相同,都是采用标题的形式对最近发生的事实予以报道。标题要素都不一定完整,除事件要素是必须的外,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要素经常是部分具备而较少全部具备。从标题新闻中,人们获知的是一个事实的粗线条式的轮廓。然而,二者的不同也是相当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就其产生来说,标题新闻是媒介把关人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用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13.
写新闻,可以运用散文的笔法;作标题同样可以借用散文的笔法,使之文情并茂,感情激越。 实现生活告诉我们: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凡是好的标题,总是以炽热的感情来拨动读者的心弦的。所以说,写新闻,作标题,固然要告之以事、晓之以理,但还要动之以情。感情常常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清人袁枚说:“作  相似文献   

14.
新闻需要好的标题,人物通讯更是如此。人物通讯以人物为表现中心,要让通讯中的人物鲜活起来,先得赋予其一双“美丽的眼睛”。明眸善睐,美目盼兮,传情达意,方能引人入胜。笔者认为,给人物通讯拟好标题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煽情文章贵乎以情感人。白居易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语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和思想境界,是最具感情色彩的东西。新闻作品的语言运用好了,读者就喜欢看,反之,则不会吸引人。特别是在具有独特语言特色的地区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时,如果能汲取一些独特的语言对话,并将之准确地反映和把握,无疑会让新闻作品添色生香。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提高驾驭语言的本领,是写好新闻的一个关键。笔者通过对近两年《农村新报》标题制作的研究,经过推敲归纳后发现,在标题中应用一定的方言土语,会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魅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网络媒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流中得以凸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本文运用认知关联中的可及性与语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了我国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和搜狐网四大网站在中文网络新闻标题中可及性人物指称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四大网站在人物指称语使用频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人民网与新华网多使用中低可及性人物指称,而新浪网与搜狐网多使用高可及性指称.中可及性人物指称多使用绰号以达到移情效应,高可及性人物指称的使用以代词为主,作用是设置悬念,提高新闻的点击量.研究还发现部分娱乐新闻的标题使用低级庸俗的字眼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扭曲新闻的客观真实性,网络新闻的把关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标题与新闻是密切相关的,标题不仅为表现主题服务,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对新闻价值进行揭示,同时又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因此,标题素有新闻的眼睛之称。制作标题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网站之间的新闻与信息竞争中,标题的作用也显得十分突出。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教授所言:"标题已经成为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成为读者决定是否索取深层新闻信息的第一选择关口。"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写作中,拟制一个好的标题,使之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往往倾注着作者或编者的心血。平铺直叙、缺乏个性,毫无生气、落入俗套的标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怎样在标题制作中标出那些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东西,这是每个搞新闻写作的同志常常为之煞费苦心的。制作新闻标题虽然没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路,但仍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的。在讲究标题的思想性的同时,为求标题生动,不同的地域、特定的时间和人物的职业等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胡嘉 《新闻传播》2009,(7):124-124
细节,在《辞海》中的定义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生活中的细琐小事或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节在包装中的主要表现那么.哪些属于包装中应注意的“细节”呢?笔者以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标题细节——让“文眼”亮起来新闻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它有四个主要功能:概括新闻内容、评价新闻意义、吸引读者注意、美化新闻版面。一个有影响力的新闻,好的标题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0.
重视制作网络新闻标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新闻知识》2002,(6):33-34
标题与新闻是密切相关的。标题不仅为表现主题服务,对新闻主题进行概括,对新闻价值进行了揭示,同时标题又是吸引、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正如人们所说: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标题在纸质新闻中早己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但笔者认为,在网络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新闻的标题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