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部分     
《中学历史教学》2012,(1):11-19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主要内容】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殷俊 《新高考》2006,(3):34-38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主流社会思潮、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影响;近现代的科技成就。明确本主题的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的内涵与法国的启蒙运动,物理学与生物学的成就。难点: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认识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文艺复兴属于必修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学习要点,相关的具体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就文艺复兴的具体内容而言,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新课标"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个专题下要求掌握3个问题:古希腊时期"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认识"人文主义的含义";启蒙运动时期概括  相似文献   

5.
西方"个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历史意义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视角对个体主义的确立历程及其历史意义与根本缺陷作一个全面的系统梳理.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是建立了个体主义的"皮",那么,空想社会主义和宗教改革则试图构造个体主义的"骨",而启蒙运动则制造了个体主义的"肉".这三者是互相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从个体主义的发展来说,文艺复兴主要完成了个体主义的舆论制造工作,空想社会主义和宗教改革则重点找到了个体主义的理论根据,而启蒙运动则提出了个体主义的实现途径和方法.所以,从思想启蒙来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者各自的使命是不相同的.这样的不同使命及相应的历史背景决定了这些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们所秉持的个体主义理论具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意义和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主题有三个关键词: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三个词中,核心为“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研究者有一个大致公认的看法,即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与其类似的概念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文思想、以人为本等。根据研究者对“人文精神”的公认看法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认识:“人文精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名称,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称作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称作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分析与目标确定 “启蒙运动”是高中历史必修3第7课内容。由于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教与学的铺垫,学生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展开,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人文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觉醒和人文主义思潮的推进,西欧开始大量译介古典时期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作品。宗教改革时期各个新教也开始对《圣经》进行民族语的翻译。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世俗作品的翻译,还是宗教改革时期对宗教典籍的翻译,都形成了多元的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在西方翻译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既继承了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的翻译思想,又对这两个时期的翻译思想具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9.
赵冰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00-101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中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是基督教文学,其产生于公元1~2世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圣经》,西方文学引用圣经宣扬基督教。圣经故事被应用来教育,引导大众。至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圣经中的人物及其思想以各种形式被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激起读者共鸣,引发百花齐放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圣经的主题思想对西方文学——诗歌的影响。作者对但丁、歌德和弥尔顿的主要作品做了简要的分析,《圣经》对西方诗歌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西方诗歌写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现代教育是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在这期间,资产阶级在教育上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改革、宗教改革后期现实主义教育的改革、启蒙运动时期自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就出现,然而,在神学的束缚下,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没有发展起来反而被扼杀.公元前7世纪希腊出现了最早的哲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复兴,而此后发生的宗教改革则使得人文主义得到发展,17世纪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则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上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中世纪发生在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3.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中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是基督教文学,其产生于公元12世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圣经》,西方文学藉引用圣经宣扬基督教。圣经故事被应用来教育,引导大众。至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圣经中的人物及其思想以各种形式被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激起读者共鸣,引发百花齐放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圣经的主题思想对西方文学——小说的影响。作者对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霍桑的主要作品做了简要的分析,《圣经》对西方小说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西方小说写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的精神领域,科学精神追求实证,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行为为价值的中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西方教育历史的不同阶段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古希腊时期它们共生于一个知识体系中,中世纪宗教教育使人文教育畸形发展而科学精神被禁锢,在文艺复兴后表现出从最初的简单融合,以后呈现出或分庭抗礼或扬此抑彼的态势,直到二战后二者才逐步走向融合,他们所衍生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法国自然神论的产生并非偶然,是具有必然性的。它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作为产生它的思想来源和根基而生成的,即它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与宗派斗争、近代科学的兴起形成了自然神论思想的时代背景。随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发展,在自然观上对宗教意识有着重大的突破,他们在本质上都是唯物主义者。然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宗教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并没有彻底洗清,不得不借用上帝的名义来解释它的自然哲学宇宙观。自然神论作为中间环节,对后期无神论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的精神领域,科学精神追求实证。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行为为价值的中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西方教育历史的不同阶段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古希腊时期它们共生于一个知识体系中,中世纪宗教教育使人文教育畸形发展而科学精神被禁锢,在文艺复兴后表现出从最初竹简单融合,以后呈现出或分庭抗礼或扬此抑彼的态势,直到二战后二者才逐步走向融合,他们所衍生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历经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时期的发展,硕果颇丰,历久弥新,为推动西方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也占据重要地位。对西方文化传承创新的研究,有利于吸取西方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的政治革命的理念具有同构互演的特征。在西方政治思想中政治革命的理念历经古希腊至中世纪、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以后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阐述对政治革命理念的认识以及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政府主义革命、法西斯式革命等模式。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工业革命、历史循环论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和平年代,其理念潜移默化中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首无梳理了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的由来及中国文化中人文的涵义 ;其次 ,分析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主要观念 ,认为人文主义的主题是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 ,本文提出我们今天的新人文精神并不排斥科学 ,它包含两个相关方面 :人文关切和科学理性 ;最后 ,文章提出 :新人文教育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生活中的人文性 ,二是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职业道德是调节人们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如果说中世纪的西方职业价值观是重"义"(教义)轻利的,那么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经济的兴起与建立,西方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开始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主要是经过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敬业、逐利、诚信、禁欲等成为其主要内容,新的职业精神的确立对西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