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相信不少校长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管理教师真的很难!尤其在公办学校,由于教师是“国家干部”,同时教师职业又带有“公务员”的性质,导致校长对教师只有管理使用权,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留权”,当教师对校长有意见时,校长还得好好哄着教师干工作。  相似文献   

2.
严卫林 《贵州教育》2009,(19):14-15
我们常说校长管理要以引导为主,摈弃“说教”,否则就有不善管理的“嫌疑”戴上不会管理的“帽子”。然而笔者却认为校长的特殊角色决定了在平时的管理中有时也应该现身“说教”。校长通过现身说“教育理论”,让教师开阔视野;说“人格魅力”,让教师下白成蹊;说“教学实践”,让教师学有榜样;说“成长经历”,让教师干有方向。  相似文献   

3.
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除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之外,以人为本,对教师的人文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校长对教师的管理与教师对学生管理一个样,“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不管。”关键在于端正工作态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提高服务意识,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化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和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但在“四制一目标”的推行过程中,校长本身也暴露出诸多不足,校长工作仍任重而道远。现就校长说话方面反映突出的问题作点浅议:…  相似文献   

4.
眼下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可谓是针锋相对,众说纷纭。笔者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但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妥善解决好“为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的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取决于学校有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校长能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这是衡量学校管理成效的标志。我认为,校长要实施“知”“情”“意”“行”管理,对教师要尊重、爱护、信任、善待、激励。  相似文献   

6.
仁义礼智信,是一种传统道德观念,也对现代管理理念有重要启示。作为当代校长,要很好地经营和管理学校,不妨可以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将其精髓部分运用到学校日常管理之中,这对提升学校的管理档次,提高校长的威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达仁“仁者爱人”,就是对人有爱心,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西方有位管理学家曾说过:“现代的管理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感情。”如果一个校长连同情之心也没有,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校长。然而,不可否认,一直以来,由于过分看重升学率,有的校长只关心教师的“阿拉伯数字”,对升学成绩较差的教师,动辄用“下岗”相威…  相似文献   

7.
眼下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的讨论针锋相对,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讲究兼课的策略,妥善解决好”为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校的管理中,校长对教师的优势导向至关重要。通过对教师优势的良性导向,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 而这种管理艺术是否奏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是否能了解每个教师的“需要层次”。因为,需要层次不同的教师,其“求优心理”的层次也不同,对校长的“期望值”亦不等。为此,校长应研究教师的需要层次,给予不同的“导向值”。  相似文献   

9.
校长作为最基层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与管理 者,官位不高,权力不大,但位置重要,责任重大。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可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校长。 一校之长,如果不会用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很难把学校办好。校长要办好学校,必须依靠教师,因为教师直接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这就要求校长有顾全大局的谋略,时时了解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要了解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校长不仅是—位好教师,还要是“教师的教师”,能够发现教师的长处、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的师者之师。“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种提法是把校长角色放到学校核心位置上去度量的。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管理风格会在一所学校打下深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校长,那就不仅应该是善于管理的校长,还应该是一位博学多才、善于教学的优秀教师,也应该是一位学术造诣较深,科研水平很高的优秀学者。  相似文献   

12.
王中迎 《山东教育》2002,(28):14-15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现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虽不是校长,但还是要冒昧地给广大校长们提几条建议。 1 管理教师:多运用“非权力因素”的影响 有些校长管理教师习惯于运用“权力因素”的影响,过多地指手划脚、发号施令。教师则往往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口服心不服”。因此,建议校长们在管理中应注重“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即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质、渊博的学识、廉洁的作风、深厚的修养、公正的形象、无私的奉献,独特的人格魅力等非权力因素对教师施加影响。这样教师才会心中有你,亲近你,敬仰你,服从你,“此时无声胜有声”,使你“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管理学校:多一些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3.
姚星钢 《上海教育》2008,(20):48-50
学校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最重要的场所,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在学校。这就意味着在学校管理中,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校长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通过组织、协调、激励等途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氛围并取得成果。如何真正体现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校长怎么能够偏心呢?学校的管理需要公平、公正,校长对全校教职员工都应当一视同仁,秉公处理每项工作,公正对待每位教师,这样才能将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得井然有序,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但是,我们认为校长对个别教师“偏心”一点也无妨,说不定校长的“偏心”还会起到更加积极的管理效果,对教师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校长管理学校既要“理”治,也要“情”化。“情”“理”并举,方是学校管理的秘诀。然而,有些校长只注重了规范管理,强化了“理”治,却忽略了情感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现实表现是校长对教师的领导只是行政权力的约束乃至控制,其自身的亲和力不大,致使教师产生离心力,学校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那么,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呢?请校长自测与反思一下自己在下列方面做得如何?  相似文献   

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校长要管理好学校,就要正确处理好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校长,在管理时很注重处理“制度”和“人文”的关系。校长,他既是领导,更是同事,同事之间应平等对待、真诚相处,这样,你和教师之间才有凝聚力,教师才有向心力,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范树成 《江西教育》2000,(11):15-16
校长管理工作尽管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教学改革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因为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学的不断改革与不断创新,学校是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前进的。校长对待教改的态度有四种类型:“听任型”,该类型的校长对教改不大过问,教师是否进行教改,听其自便;“响应型”,该类型的校长支持教师进行教改,但校长自己无主动作为;“参与型”,该类型的校长积极参与并帮助教师进行教改;“开拓型”,该类型的校长积极主动进行教改,并动员、组织教师参与教改,指导教师进行教改。美国学者斯蒂格鲍尔把领导改革看作是校长的三大职责之…  相似文献   

18.
校长管理学校,既要“理”冶,也要“情”化。“情”“理”并举,方是学校管理的秘诀。然而,有些校长只是注重了规范管理,强化了“理”冶,却忽略了情感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现实表现是校长对教师的领导只是行政权力的约束乃至控制,其自身的亲和力不大,致使教师离心力产生,学校工作不能很好展开。  相似文献   

19.
顾恩良 《师道》2008,(4):6-7
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讲究兼课的策略,妥善解决好如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等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1.校长不等于“老板” 现在,有许多教师乃至中层干部都把校 长称为“老板”,而教代会只是流于形式,学 校内部的矛盾、问题一大堆。这些“老板式” “校长负责制”严重扭曲了教师管理的“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