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稿件本身入手准确遴选审稿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傅佑丽 《编辑学报》2009,21(4):338-339
阐述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针对一篇具体的来稿选择审稿人的方法。从稿件的题名或关键词、作者信息、参考文献等方面入手,分析利用网络选择审稿人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以期解决"送审"这一编辑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高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2.
1989年,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在费城会议上达成以下两项一致意见。 对来稿的保密 审稿期间要绝对为作者保密。稿件送审中,作者以自已的科学劳动及创造成果对编辑表示信任,而成果是作者声誉和事业的依仗。作者的权利可能因为某观点在文章发表前泄漏,或因审稿中透露保密的详细材料而受侵犯。审稿人也有保密的权利,并受编辑的尊重。若有不诚实或作伪现象,就会有泄密问题。 编辑不能泄露稿件内容,色括稿件收到时间、内容、以及审稿过程中的情况、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或稿件的结局。这些内容只能作者本人和审稿人才知道。  相似文献   

3.
双盲与非双盲法审稿在审稿质量上有差异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审稿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994年11月以前,本刊与其他中华系列杂志一样一直沿用非双盲法审稿.审稿流程为:作者投稿时只送一份稿件,并在稿件正文内注明作者单位和姓名,编辑部在初审后,先将稿件送给第一位审稿专家审阅,第一位专家审阅完毕将稿件寄回编辑部后,再送第二位专家审阅(包括第一审的审单),即审稿人之间非盲,审稿人知道作者姓名,但作者不知审稿人姓名.论著类稿件一般送二审,个别送三审(前二审意见不一致时),个案送一审.专家审毕,上审稿会定稿.  相似文献   

4.
社科学术期刊匿名审稿问题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匿名审稿,就是指期刊编辑部对来稿在隐去作者资讯后,送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审稿,并据以择优刊用。在这个过程中,审稿人不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因而有人也称之为双向匿名审稿。在编辑实践中,还有一些学术期刊编辑部对责任编辑也实行匿名审稿。 多年来,国际上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一般郜实行匿名审稿制度。我国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也较早地借鉴和实行了这种  相似文献   

5.
周望舒  张凤 《编辑学报》2010,22(3):229-231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审稿专家和作者如何看待审稿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86.8%的审稿人和85.4%的作者都赞同双盲审稿,有88.2%的审稿人和96%的作者都认为,实行双盲审稿,有利于审稿人对稿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48.4%的作者和31.6%的审稿人认为,如果审者与作者从事的研究工作类似,编辑在选择审稿人时应采取回避政策.本文建议某些专业面相对较窄的期刊可实行双盲审稿,而大多数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可以实行单盲审稿.  相似文献   

6.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际期刊投稿亦然。论文作者投稿须知的“彼”很多,包括期刊、编辑、审稿、读者、评论等等。其中,了解如何审稿就至关重要。如据国际期刊Water Research主编Mogens Henze教授①所说:在审稿过程中,对于收到的稿件,编辑部初审的淘汰率为5%~10%,正副主编在裁定审稿有争议稿件的淘汰率占10%左右,而审稿人审稿的淘汰率却占70%~80%。可见,审稿人意见在论文发表过程中的重要性。在Howto referee a scientific paper一文中,James Hartley(2005:439-442)也曾举例说,有一篇论文的三个审稿人给出三个评审结果:一个是“采用…  相似文献   

7.
快速审稿和发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晖  钱寿初 《编辑学报》2002,14(1):73-74
快速审稿和发表是一些国际主流医学刊物采取的快速发表重要临床及科研成果的一种机制.适合快速发表的稿件经过常规的同行审稿,注重原始性、科学性、实用性.稿件从登记之日到发表在1~1.5月之内,由于时间紧,作者、编辑、审稿人、出版人员必须密切配合,通过网络等方法,快速操作.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网上审稿过程中责任编辑的职责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马宇红 《编辑学报》2006,18(1):56-57
网上审稿是我国科技期刊专家审稿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专家网上审稿前责任编辑的职责主要是初审稿件,协助作者对稿件的电子文本做规范化处理和选择恰当的审稿人;专家审稿后责任编辑的职责主要是拟定具体的修改意见并回复作者,确保原稿以及审稿人和审稿单信息入库等.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论文发表中编辑应有的权利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00,12(2):118-119
指出我国科技期刊现行审稿制度中的不足之外,提出改革这一现状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区分期刊编辑委员会,审稿人和编辑部的职责;编辑应成为自己所管领域的专家;区分学术编辑和文字编辑;要有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等;并简述了编辑部对稿件处理有决定权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培育"四种目光"当好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 纸、杂志编辑部的任何一篇稿件 ,都要经过从编辑到终审发稿人各层关口方能发出。尽管各层把关人所负的责任不同 ,但大凡优秀的审稿人 ,都要具有好眼力 ,这是当好把关人最关键的一条。出色的把关人要目光犀利 ,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 ,辨真伪、除错讹、正是非 ,使差错无藏身之地。特别是涉及宗教、民族等敏感问题 ,更要格外谨慎。根据笔者在《半月谈》杂志曾经当过一段审读人的实践 ,和读到一些同行的审稿经验与体会 ,以及对成品差错的反思 ,对审稿人如何把好关口 ,怎样捕捉差错的问题 ,总结归纳出要培育“四种目光” ,即 :敏锐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论"外审"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阎西林 《编辑学报》2004,16(5):326-328
对同行专家以"编外审稿人"的角色定位,给编辑审稿工作带来种种弊端.同行专家在学术信息大众传播中的角色应是作者稿件的同行读者,他们的评议是对媒介和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反馈."外审"形式本质上是编辑为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而在稿件刊发前对同行专家进行的信息"双向传播".这种方式在大众传播模式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角色定位观念对消除审稿工作中的弊端和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把好论文的学术质量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红 《编辑学报》2006,18(4):260-261
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好审稿人,对于返回的审稿意见要准确把握;要起好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桥梁作用,使作者与审稿人之间有适当的意见交流;要在编校过程中积累经验,注意对文章中试验材料和方法、图表、数据以及参考文献的审读与加工.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出版中信任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9,21(2):107-108
探析科技期刊出版中作者与编辑之间、编辑与审稿人之间、作者与审稿人之间以及编辑部成员之间信任的价值。认为建立作者、读者、编辑、审稿者等刊物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感,可以为科技期刊的质量提升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熊伟 《编辑之友》2015,(8):84-88
为保证鉴审稿件的质量,各类学报编辑部都致力于将编辑审稿工作规范化,明确指标限额与确立评审标准成为规范化努力的重要产品.然而,在实际审稿活动中,编辑遵奉“资历至上”原则,主要依据投稿人资历资格而非稿件质量来确定鉴审结果,这也成为编辑部不成文的“规范”或“惯例”.编辑部对编辑审稿工作的规范化引发了编辑审稿形式化发展趋势.为稳定和提高稿件质量,多元化的审查方式逐渐取代传统的编辑审稿负责制,多元鉴审主体介入审稿事务,强调鉴审与监察的紧密结合,审稿逐渐走向审查,并由此构建出纵横交织的稿件信息流通监管网络.  相似文献   

15.
陆宜新 《编辑学报》2013,25(4):352-353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一个主要环节。在整个审稿过程中,编辑的作为非常重要:不仅要做好初审和选择审稿人的工作,还要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和信息服务、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核查专家审稿意见以及复查修改稿等工作,以实现编辑的作为。  相似文献   

16.
学术稿件专家外审存在的问题与编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生 《中国出版》2012,(14):14-17
稿件的专家外审,是目前学术期刊稿件审理的重要方式。学术期刊稿件的专家外审存在着编辑信息不完全导致审稿信息成本的增加,审稿专家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影响稿件的最优选择和学术资源的最优配置,委托—代理导致的责任外化等问题。编辑可以通过对稿件的初审、对审稿人的选择、以及对审稿专家意见的转化等,实现对稿件学术价值的把握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学期刊的审稿标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英 《编辑学报》2009,21(3):276-278
以美国版骨与关节外科为例,探讨国外医学期刊的审稿标准.它们基于同行评议制度的审稿标准具有2个突出特点:一是总体评价与分项把关相结合;二是内容评议与方法学评议并重.科学、翔实的审稿标准有利于规范审稿人的审稿行为,帮助编辑评判稿件的学术价值和报告水平,为作者修改稿件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施行激励作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影响和决定期刊质量的要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一是期刊的编辑人员(包括审稿人),一是作者。作者是刊物稿件的“最初生产者”,编辑人员的大量劳动部是在作者原稿的基础上展开的。质量较差而勉强通过审稿的稿件,任凭责任编辑花上多少“加工”的力气,都难以获得较高的发表价值;而基础较好,质量较高的稿件,不但可以省却或减少编辑人  相似文献   

19.
写好稿件退修意见的"一二三四五"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程春开  李昕  孙立杰  吴进  罗杰 《编辑学报》2002,14(6):425-427
稿件退修意见是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作者修改稿件的"金标准".写好稿件退修意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怀着一颗平常心;综合专业和编辑2方面的审稿意见;尊重作者、审稿人和编辑3方面的劳动;处理好补充和删减、内容和形式、重点和次要、肯定和疑问等4个关系;注意数据处理、标准和规范、作者姓名和单位、图表、参考文献等5个细节.  相似文献   

20.
审稿单的设计对审稿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审稿质量不仅与审稿人的学术水平、工作责任感、语言文字水平有关 ,而且与编辑对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即审稿单中审稿项目有关。为了确保审稿质量 ,如何设计审稿单 ,值得我们深入探讨。1 审稿的目的与审稿意见的作用  审稿是审稿人仔细阅读和全面研究稿件进而对稿件提出评价意见的过程。审稿工作是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 ,是决定稿件取舍从而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1] 。当前科学技术门类繁多 ,且各学科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 ,编辑或主编不可能掌握每一个科学技术门类的发展现状 ;更何况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一般为专职编辑 ,他们不在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