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芳  邵成武 《视听界》2014,(1):83-85
韩剧精致的画面、出色的故事情节、专业的人物表演,使以韩剧为主要代表的“韩流”迅速席卷东南亚。相较韩剧,中国顶着“电视剧产量第一大国”的头衔却难掩行业运作不规范、核心人才缺乏等缺陷。随着中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韩电视剧产业正进行着良性的交流合作。本文从韩剧产业扩张机制、中国电视剧发展机制需求两方面,探讨中韩电视剧的产业互动。  相似文献   

2.
陈秋萍 《东南传播》2013,(1):103-104
近几年来,"韩剧热"风潮在中国的电视市场越刮越猛,爱情是韩剧中最为出彩的元素,无论是何种题材的韩剧,爱情从来都是贯穿始末的主轴。本文从韩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出发,通过中韩两国相似的人文和爱情观,从韩剧的拍摄画面、脚本情节特点和生产的模式化进程化等方面剖析韩剧中的爱情桥段,更深刻地解读韩剧中的爱情观所映射出的影视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周慧 《新闻世界》2013,(6):260-261
近年来,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已渗透到了中国人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遍布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的现状怎样?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既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又对构建和谐高校以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力图了解大学生的手机短信消费现状和特点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韩剧的产业化运作为切入点,重点阐释制播合一、观众参与、关照受众三方面对韩剧成功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国外电视剧在韩国的播出情况以及中韩两国观众的收视需求加以对比分析,总结了韩剧对国产剧发展的三点启示:政策扶持,产业引导;按需生产,以质取胜;产业链延伸,多样化盈利。  相似文献   

5.
孟烨 《今传媒》2016,(7):97-98
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自开播以来在中国互联网络开启霸屏模式,这部中韩同步直播的韩剧在爱奇艺的播放量超过26.8亿,打破了2年前《来自星星的你》13亿的播放量纪录,掀起全民追剧的又一波热潮.在电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部部韩剧为何能在中国市场掀起热播潮?本文将在传播学视阈下,以该剧的热播为例,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探析韩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国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尤其是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引爆了国内收视狂潮.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调查问卷、焦点访谈和深度访谈法,解读以青年受众为主的纸媒如《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上海青年报》中对《来自星星的你》影视剧的报道框架,以及测量大学生群体在观看影视剧之后的行为及认知发生的改变.借此研究,以期为我国影视剧对外传播提供相关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张淑贤 《现代传播》2007,(2):164-166
从1997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以后,韩国影视剧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韩剧能这样大肆流行,广为接受呢?有评论说:韩剧“制作精良”,有“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感”;也有人说韩剧“卖相清秀、口感别致、回味悠长”;还有人说,韩剧“编剧好”、“演员好”、“音乐好”、“画面好”①。那么,韩剧在编剧、制作、演员、音乐等方面真的是大大地超过了目前中国的影视剧作吗?笔者在对中韩的一些影视剧做了一些比较后,发现并不如此。比如从编剧上,《大宅门》、《宰相刘罗锅》、《戏说乾隆》等剧作并…  相似文献   

8.
在中韩公益广告合作不断深入的今天,中韩公益广告的对比研究非常必要.由于中韩文化的不同,在公益广告的主题、诉求方式以及受众接受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以中韩电视公益广告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中韩受众调查,对中韩公益广告的异同进行分析,并对中韩公益广告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如今,随处可见的校园广告、网络广告等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中,并在无形中对他们的消费观念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西安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学校为维度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划分,从大学生消费现状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从大学生对广告的接触、记忆、理解、态度和行为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分析广告传播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自1997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引进播出了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之后,韩剧在我国电视剧市场上制造了一波一波收视热潮。中国观众为什么对韩剧如此心醉神迷?本文尝试运用接受理论和心理分析方法,从中国观众缺失与补偿的心理机制中探寻韩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亚群 《新闻世界》2009,(12):161-162
曾经风靡东南亚的韩剧随着其势头的减弱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出路。而异军突起的中国偶像剧在曲折中奋勇前进,问题也随之凸显。本文通过对比中韩偶像剧,研究了两国偶像剧在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中国偶像剧应当积极借鉴韩国偶像剧的成功之处,叙事着眼全球文化,制定完善的内容营销策略,优化制作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赵建华 《现代传播》2005,(6):123-124
1997年,从央视播出《爱情为什么》始,韩剧开始蜂拥而至,在中国刮起一股“韩流”。不仅如此,韩剧在整个汉文化圈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韩剧几乎每部戏都涉及尊老爱幼、谦恭礼让、诚信交友、朴实节俭、含蓄隐忍、积极进取等传统伦理美德。而在我国日渐商业化的社会中,人们所熟悉的传统道德力量已被忽视,生活变得越来越务实,这时候,韩剧所追求的真善美,所表达的人类伦理道德,就具有填补心理真空的作用,在我国的转型期起到了特殊的道德教化作用。一、韩剧作为教化角色成功的中国受众心理基础古往今来,每个朝代的执政阶级都有意识的对国民进行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杜晓阳 《大观周刊》2011,(42):77-77
校园亚文化即传统校园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化,是大学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模式和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之总和与概括。它与校园文化一道,对大学生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关注和研究校园亚文化,探求高校学生工作新的切入点,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显现出来的生理、心理、行为发展特征,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帮助,促进大学生的顺利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4.
张志强 《出版科学》2010,18(1):101-104
回顾与韩国学者李钟国先生的交流过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创设中韩出版学术年会、推动两国之间的出版学学术交流,撰文介绍韩国出版与出版学研究、帮助中国加深对韩国出版文化的了解,加大对中国出版学研究的介绍、扩大中国出版学研究在韩国的影响,介绍和评述了李钟国先生对中韩出版学交流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16年2月24日《太阳的后裔》首播,作为第一部中国与韩国同步播出的韩剧,《太阳的后裔》制造出了很多话题.5月份播出的《又是吴海英》,7月份播出的《W-两个世界》,也同样凭借韩剧的惯常套路吸引了大批观众.国产剧方面,《小丈夫》《大嫁风尚》等也在各大卫视热播.中韩婚恋剧总能凭借各自魅力引发观众追捧.  相似文献   

16.
探讨移动阅读这一中日韩三国大学生的重要阅读形态之一。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借助问卷调查方法,考察中日韩三国大学生移动阅读在使用动机和用户评价方面的差异。发现娱乐性需求和资讯性需求是中日韩大学生移动阅读最为重要的两大需求,但是中韩大学生更加注重娱乐性需求,日本大学生的资讯性需求更加强烈。互动性需求也成为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动机之一,中韩大学生相对于日本大学生更重视移动阅读的互动性需求。研究还发现,中韩两国大学生对移动阅读所提供的内容最满意,日本大学生对移动阅读提供的内容不如对硬件的满意度高,三个国家的大学生对目前移动阅读的系统都最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3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触频率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以网络语言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明显,触网时间对大学生的社会观倾向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网络对他们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无明显影响,对学业、人际交往也并非简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几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是馆员应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内容之一。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因素,指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以及阅读心理是影响其阅读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实证研究网络舆论事件中大学生网民参与行为与其背后心理的关联,选取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本研究将网民参与行为界定为潜水型和表达型,选取从众、好奇、娱乐和获得认同作为网民参与心理,并将年龄、性别、专业和月消费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发现:68.7%的大学生网民在网络舆论事件中选择潜水,并且娱乐心理越强,大学生网民越倾向于潜水;获得认同心理是影响大学生网民参与度的重要因素;从众心理和网民参与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冰蓉 《大观周刊》2012,(11):161-162
心理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也是大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最佳状态,并对建构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以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