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725-1726
西方兵操对为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教育、体育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不仅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更是引发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突破口.是开中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也是开体育教育近代化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海防思想,在18世纪中后期就已开始萌芽.由于俄国在北太平洋扩张,并不断侵扰其北部沿海,直接导致了日本近代海防思想的产生.林子平是海防理论的先驱,但他的海防思想没有得到重视,而胜海舟的海防理论不仅得到了幕府重视,他还将理论变成实践."黑船来航"使得日本民族意识和海防意识高涨,在危急时刻,胜海舟向幕府提出海防建议:重视海军教育与人才培养、创办神户操练所、改革兵制、实行开国贸易等,促进了日本海军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兰州是中国西北的重要城市之一.20世纪前半叶,兰州的城市近代化在艰难曲折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较东南沿海城市而言,仍显得迟滞.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兰州地理环境的封闭,发展腹地的缺乏,本土化人才的匮乏,市民文化思想观念的落后和国内政治局势的动荡所致.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济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复苏,此次经济复苏是以出口增长为契机的.日本的此次经济复苏,对于中国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日本由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将有可能恶化中国的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中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提升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5.
智慧学习环境已成为智慧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HistCite和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国际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呈现对我国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的思考与启示.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有关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其中欧美国家、中国...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比我国早将近三十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在90年代对养老制度进行了改革,于1997年制定并公布了《介护保险法》。同属亚洲国家的日本和中国,在家庭文化和观念方面有很多近似之处,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在某些方面可以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国的老龄化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为复杂,呈现的特征也更为多样。本文从国内养老环境、养老模式的分析,对比日本介护服务体系,扬长避短,借鉴可行性的成功经验,弃其糟粕,从而寻找一种更加适应大众养老需求的养老模式来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石曾作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顺应了中国20世纪初教育救国的大潮流,凭借对西方教育的感悟,提出了大学区制教育思想,倡导、发动并实践了中国近现代大学区教育体制改革.虽思想与实践有一定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但其所包含的近代化因素对中国教育体制近代化转型产生了重要且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末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送来了西方近代的科技文明.教会大学是在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由西方传教士带着文化侵略的目的在中国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教会大学的数目不多,存在的历史很短暂,从19世纪末最初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结束,不到百年时间.但是教会大学却是教会教育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它在中国社会近代化,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中西文化、中西教育交流史上地位和作用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作为整个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社会教育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们在广泛的借鉴西方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学前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当下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从学习法国的《学制》到学习美国的《教育令》,再到学习普鲁士的《学校令》,最后到政教一致的《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最终完成从西洋化到日本化的转变,日本教育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实践对日本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实用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外交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外交政策。在新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下,重新审视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有利于抑制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自卫战争,同时又是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对国际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始终是东方反法酉斯战争的主要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一、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取得成果最突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撕毁九国公约,蔑视华盛顿会议后在亚洲形成的美日格局,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迈出了它称霸亚洲的第一步.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目的不仅要灭亡中国,而且要称霸世界.1936年8月日本广田内阁五相会议通过的《国策基准》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它提出日本对外扩张的基本方针,首先是吞并中国以确保日本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其次是“北攻”和“南进”以对抗苏联和美国,  相似文献   

13.
墨海书馆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清末时期由教会传教士在上海最早创办的集翻译、印刷、于一体的出版机构.墨海书馆采用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印刷工业的近代化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在其存在期间墨海书馆的传教士和中国文人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科学书籍,开创了新的办刊方式,这有利于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近代化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中国养兵、练兵之法,抵挡不住西方的船坚利炮,因而显示其落后性."知耻而后勇",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就成为全方位地向西方学习的突破口.西方兵操作为向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学习的一个内容,对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教育、体育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对西方兵操的引进及普及的动因分析,探讨西方兵操引进所产生的影响、有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进入中国.在他们的传教活动中,创办报刊是一种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以他们办报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近代留日热潮的出现,是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也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的必然产物,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传统观念的嬗变,这对促进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方兵操引进与中国体育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对西方兵操的引进及实施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认为西方兵操的引进对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教育、体育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西方兵操作为向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学习的一项内容,而成为引发全方位地向西方学习的突破口,是开中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也是开体育教育近代化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了清末民初湖州籍留日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同时,该时期正值湖州本地步入近代化的转型期,故本文特以留日学生为切入点,考察其对该地区近代化的影响,并以教育为主要切入点.本文重点聚焦1897—1920年间湖州籍留日潮,由此可知19世纪末湖州地区较早派遣官费留学生并出现了大量自费赴日留学生.19世纪中叶以来,湖州本地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抗日战争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它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北进”计划,而且阻碍迟滞了其“南进”的侵略步伐,牢牢地牵制住日军主力,不仅对战胜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从而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洪启翔的《日本历史概论》是民国时期在日本文化侵略的压力下,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日本史研究的成果.同时,洪启翔的《日本历史概论》亦包含强烈的"文化反击"思想,具体表现为考辨日本古史,指出其虚伪性;梳理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强调其经济动因;指出历史上促进日本发展的外部因素,特别强调中国的巨大作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这种"文化反击"精神便成了这一时期国人进行日本史研究时的独特景象.洪启翔作《日本历史概论》揭示真实的日本历史,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剥削,正是当时中国学者对日本进行文化反击的一个有力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