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2.
走近嘎羧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通过对战象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善良和忠诚。因此,体会描写嘎羧动作、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最后一头战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 3课)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最后一头战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2 3课)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认真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进行文本细读,不禁被战象嘎羧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深深感动。嘎羧用挖的方式在我们眼前行走,却在行走中不断地消逝。此情此景,犹如刀刻心头,久久挥之不去。其实,面对《最后一头战象》这样的一篇饱含深情的长课文,我们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就需要有长文短教的理念,即理出一条线,确定一个  相似文献   

6.
《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象"导入,初读了解大意,再读理清条理,三读想象画面,扫清了生字词障碍。以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品读课题,找题眼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围绕着课题中的哪个词来写的?(战象)嘎羧是一头战象,是一个在二十六年前曾经浴血  相似文献   

7.
《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写动物的小说。主要记叙了曾经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一场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于是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并没有选择追寻自己种群的象冢,而是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坚强地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小说写得凝重、悲壮,扣人心扉,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正4月22日晴我们刚刚学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作者描写生动、具体、细腻,文中的嘎羧善良而忠诚。读完这篇文章,敬佩、疼惜、感动等复杂的情感交织与我心中,嘎羧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里不停地闪现着……文章讲述了在一场抗日战争中,人们救下了幸存的战象嘎羧,过了十几年,年老的嘎羧深知自己生命已尽,再次披上战甲,来到旧战场缅怀曾在战争中牺牲的同伴,与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庄严归去。嘎羧的事迹令人敬佩。嘎羧是一个英雄,即使临近死亡,依然豪迈不减。它  相似文献   

9.
一、激情演讲,自然导入师:我们有请张一和李硕同学进行主题演讲。张一: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嘎羧我想对您说》……师: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演讲,你们认为嘎羧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生:不是。师:是什么?生:嘎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师:是啊,动物是我们的伙伴,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这个美丽、  相似文献   

10.
魏巍 《小学教学研究》2010,(4):19-19,27
【案例】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菩”“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述下来,在初读整体感知环节.提炼小标题是老师常用的方法。有一位老师在执教时这样引导:  相似文献   

11.
<正>《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六上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写的是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它壮士未酬,在生命最后一刻,极度亢奋,配上象鞍,环绕村寨,告别村民,重返昔日杀敌战场,将自己掩埋在已牺牲"战友"的坟墓旁边。"单元导读"中提出如下要求:学习本组课文,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一、初识嘎羧,学习字词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请看这段话。【投影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战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这些战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勇猛。生2:这头战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八面威风的。师:就是这些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人们在埋葬它们尸体的时候,有一头战象复活了,它叫嘎羧,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嘎羧"重披象鞍""缅怀战场"的片段,感受嘎羧的情感和作为一名战象的精神。[教学重点]找出两个片段中嘎羧异常行为的句子,感受嘎羧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是高明的指挥 《最后一头战象》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文章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它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出一个坑,庄严地掩埋自己的故事。课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15.
《最后一头战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有关语句,感悟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者在描写嘎羧的神态、动作时,多处写到了嘎羧的眼睛,其中有三次"凝望"特别震撼人心。在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后,笔者这样进行教学:一、扣"凝望",拎主线师:课文中描写嘎羧的动作、神态时,多次写到了它的眼睛。其中有三次"凝望"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能找出是哪三次吗?分别是在哪一个片段中?  相似文献   

16.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本文较长的特点,将本课教学定位为一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自主赏析的阅读课。整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课时,即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解决部分问题,学习“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品读课文后三个精彩片段,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初步感受作者的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第三课时完成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复述课文和“小练笔”的教学任务。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意图。  相似文献   

17.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长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肓,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教学中不妨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文本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段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烦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象”导入,初读了解大意,再读理清条理,三读想象画面,扫清了生字词障碍。以下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神秘的战象     
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最后一头战象》象,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陆地动物。它们肩高约2米,体重能达到3至7吨,皮厚,头大,耳宽如蒲扇,四肢粗壮如圆柱。它们以嫩叶、野果等植物为食,群居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象因为体形  相似文献   

20.
张楚怡 《少年月刊》2024,(Z1):10-11
<正>本期好书:《最后一头战象》分享心得:“读完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读一本好书就是给我们心灵最好的营养品。今天我要推荐的这本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第一次看见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这头大象吸引了。从那微微垂闭的眼睛中能看出它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它那高大威武的身躯却告诉我们,它曾经也是一位英勇无畏、战功赫赫的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