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使毛泽东完成了对妇女解放问题的认识过程;妇女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发挥着伟大的创造性;以斗争求解放是妇女争取解放的前提,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是妇女争取解放的重要斗争方式,经济解放是妇女解放的根本,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各种法律法令的制定与落实是妇女解放的保证,要实现全世界妇女最终解放就必须加强妇女国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实践的历史经验,而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彼时中共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女性身体上的解放。妇女的身体解放既有生理层面的意义,又象征着革命动员的无微不至,体现了中共对妇女群体的极端重视及高超的政治运作能力。透过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实际运作中工具化、政治化与阶级化的特征。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是革命牵引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表征之一,它适应了特定的历史与社会环境,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使中国妇女获得巨大的解放。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提出妇女运动的具体任务,逐步解决广大妇女的切身问题,使妇女解放事业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步前进。建国五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妇女的解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看到,新时代为妇女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和良好机遇,为妇女的社会参与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 80周年时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对妇女的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新中国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与发展程翠平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理论武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解放中妇女解放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以一定的精力研究和探讨了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共最早派往苏俄的特派记者与使者,瞿秋白与张太雷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过程中,也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纳入了中国革命理论框架,并以此来分析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对中国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中国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及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等问题,形成各自的妇女观理论,同时身体力行地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了大量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这个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相比之前任何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经广泛传播后成为妇女运动的重要指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把妇女解放同社会解放联合起来考察,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发展并孕育了其最终的确立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注的是女性受压迫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意识形态造成了对女性的压迫,妇女受压迫的多种根源都离不开私有制,而其中经济因素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明了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德莱塞塑造的嘉莉妹妹在美国文学史上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嘉莉妹妹》这部小说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的几次重大人生抉择的故事,探索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男性统治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给女性所造成的悲剧,揭示出嘉莉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受经济因素决定的,呼吁推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父权制世界观,解放女性,从而体现了作者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五四”以后的女子参政近动。文章认为,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不能够解决中国的妇女问题,唯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妇女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女权运动没能使中国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争取妇女解放的事业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解放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妇女解放的一系列观点,在全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深刻揭示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妇女解放的根本出路和发展方向,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妇女的解放必须伴随阶级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才得以实现,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重要途径,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尺度。也就是说妇女解放的程度愈高,社会就愈向前发展,离人类的彻底解放的日子就愈益接近。而妇女的解放与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是互为促进的。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女子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国普及教育问题,大半是女子教育问题刀。“中国最难普及的是女子教育”。陶先生每每在回顾历史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时,都为女子教育的进步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期就发表了解放妇女的真知灼见,在本世纪30年代初,通过对苏区妇女地位、生活状况、婚姻状况的深入调查,领导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制订了一系列解放妇女的法令和措施,使苏区妇女得到解放,从而有力地推动革命斗争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为三十年代苏区妇女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伴随着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而不断深入与发展。本文以史为据 ,论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日趋成熟的历程及表现 ,把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炼  张晗 《宜春学院学报》2024,(1):12-16+75
早期陈独秀倡导妇女解放的伦理思想,力主排除封建礼教的精神束缚,重塑妇女的自我意志与社会的道德风气。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陈独秀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关照妇女运动,提出妇女解放要从教育、职业和经济独立三方面的具体实践出发,拓展妇女解放的实践路径。妇女运动要进阶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从社会制度的根源上彻底解决妇女受压迫的困境。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妇女事业,使妇女权益得到保障,重构女性伦理观,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妇女的独立与解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此共产党人在进行全人类普遍解放的伟大事业中,总是对妇女的解放给予高度的重视。千百年来,剥削阶级的统治形成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它既束缚了妇女的彻底解放,也阻碍着社会的普遍解放。“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制造了许许多多的谬论,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为了批判“四人帮”的谬论,肃清其流毒,充分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彻底破除男尊女卑的观念。因此在今天,考察一下男尊女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妇女的解放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在谋求妇女解放,特别是在造就、启用妇女人才方面,堪称我们的典范。本文就列宁的妇女人才思想产生的原因、列宁妇女人才思想的要点及学习列宁妇女人才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了些探讨。旨在促进我国充分启用、造就妇女人才,发挥我国妇女在四化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现男女平等,是长期以来妇女解放追求的基本目标。我国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发展,但男女平等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主观和客观层面探讨了妇女彻底解放的途径,寻找男女之间最优化合作方式,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两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历史,千百万妇女深受其害,早期民主主义者妇女解放的呼声被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所淹没,广大乡村更是死水一潭。中国共产党创立革命根据地后,依据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开始了中国农村妇女的解放历程。政治、经济、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方面解放,使中国农村妇女焕发出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为根据地的建设、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地妇女的解放运动,为建国后全国范围的妇女解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当前农村妇女解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时代呼唤妇女成才,妇女自身的解放发展呼唤妇女成才。当代中国妇女成才面临的挑战和障碍:一,来自社会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习惯势力,二,来自历史境遇造成的妇女受教育程度低,三,最大障碍是来自妇女自身的主观能动因素。当代中国妇女成才的机遇和优势是: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妇女成才的理论指南;二、新中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妇女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发挥妇女独特的优势,摆脱束缚女性成才的桎梏,创造成功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