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国傈僳族主要居住在泰北地区,是泰国的六个主要山地民族之一。近年来,因受泰国主体民族泰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泰国傈僳族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经济、婚恋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结构、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发展与演变,简要阐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2.
泰国的泰语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支系。依据分布地区和方言的不同,人们习惯把泰国泰人分为北部泰人、中部泰人,东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这几大主要分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3.
清代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王朝的控制。但在澜沧江以外的地区,包括今西双版纳地区,却仍然以土司制对其进行管理。在今象明乡,西双版纳唯一的彝族乡,清代设置了倚邦土司,通过土司管理彝族等边疆各民族,实现了国家权力在边疆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浅析基督教在苗族地区传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苗族信仰基督教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滇北,而滇南苗族则信教人数很少。究其原因,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问题,文章试图运用宗教社会学、民族心理学理论从社会经济、政治统治、民族心理多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东南亚各国普遍面临民族危机。缅、泰两国统治者为挽救民族存亡,都进行了改革。结果却不尽相同:泰国的朱拉隆功改革挽救了民族危亡.使泰国成为近代史上东南亚各国中唯一没有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国家;而缅甸的敏同王改革却没有改变缅甸沦为殖民地的命运。文章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注重山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 ,强调发挥特色与优势 ,组织游客亲涉山地民族村寨 ,在旅游宣传的过程中 ,强调不同地区的互补 ,同时重视对游客较少的一些地区的宣传等等。对于云南来说 ,泰国山地民族旅游业的这些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的东北部,有一支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体的中国画艺术团体,这就是以王盛烈为核心的,以传统的中田画与时代和人民相结合,以表现民族复兴解放为己任,表现人民的理想和现实生活的关东画派。本文主要从王盛烈的艺术对关东画派的影响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铁勒是我国古代北方重要民族之一.唐代漠北铁勒诸部之地是唐王朝建置羁縻府州的重点地区,成为唐朝北部疆域的组成部分.贞观二十年,铁勒九姓十二部归降唐朝.同年十二月,诸部酋长亲赴长安城朝觐太宗皇帝,再次"乞置官司".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唐廷正式创建漠北地域羁縻府州,凡6都督府、7州,共计13个行政单位.迄永徽三年(652)六月,增置2都督府、5州.通前共有8都督府、12州.永徽四年迄天宝十四年间,漠北铁勒诸部羁縻府州大多随部落各自移迁,曾分布在陇右、关内和河东三道北部.  相似文献   

9.
围绕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体育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和分析了贵州省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不发达、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人口的大量流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等因素对民族地区农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指出应提高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以及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民族节日及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传播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等一系列因素。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着重梳理了该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脆弱性理论与方法已成为研究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如下。1)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带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脆弱性得分由2005年的1.343下降到2015年的1.197;适应能力的提高是地区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原因。2)脆弱性水平呈"西南高、东北低"、"北部稳定、中南部下降"的时空分异特征。3)低应对能力是地区脆弱性的主要特征,而各脆弱类型呈差异化分布态势。在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结构调整背景下,针对不同地区的脆弱性特征,实施差异化的应对策略是保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唐代经营东北与突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王朝经营东北的目的能否实现,即东北诸族是否内附唐,取决于唐与突厥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突厥降户叛乱引起东北政局的变化,又给突厥的发展壮大造成了机会,最终导致了后突厥的崛起,并且一度主导了东北诸族;后突厥的复兴是促使幽州成为军事重镇、平卢节度使建立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因此,隋至唐前期,是由隋唐王朝与漠北游牧政权争夺东北地区统治权的时代,虽然最终以突厥的失败而告终,但唐与突厥均是东北地区的主导力量,东北诸族是否内附唐是一个决定性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体现了地区的发展后劲,决定着该地区的发展未来。教育师资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具有基础性的小学教育。如何将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值得世人思考的,更是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宋儒坚信以礼教为代表的汉族文化具有至上性,坚决抵制外族文化。为维护宋王朝代表的汉族利益,他们从传统和经典之中寻找宋王朝政治合法性的理论依据,同时又迫切要求平息民族间的敌视情绪,把仁爱、和平共处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理想法则。  相似文献   

15.
热、察、绥之地历来是中原王朝与蒙古社会发生冲突之所,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该区域的治理。清灭亡后,热、察、绥实现了从特别区到行省的身份的转变。在身份转变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本文从热察绥身份的转变的角度来探讨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6.
封建社会的民族关系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因此,滇东南各族人民为反抗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剥削压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由于该地区处于西南边疆,此时期还先后发生了各族人民反抗交趾和法帝国主义入侵的事件,他们在斗争中团结合作,共同对敌,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保卫祖国西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的高校建设一直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项目,国家不断对民族地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以关注和扶持。在建设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时可以将民族文化进行融合,这不仅能够充分体现民族自豪感和存在感,还能宣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文章从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在当前形势下为何要推崇和实践这一做法,最后就如何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地区是社会关系中重要的组成细胞,因而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一条适应民族地区的经济道路,保护民族地区文化和环境特色,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跨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好坏,已越来越成为关系到边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的重要因素;以德宏州为例,对跨境民族学生的基础教育问题进行一些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和专家访谈法对哈尼族秋千、武术、摔跤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独具特色的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的不同,体育文化特质的流变过程反映的就是一部宏大的哈尼族社会发展史.研究这一文化流变过程并在这一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哈尼族民族前进的社会、文化学动因,对促进哈尼族地区的文明进程,把握好哈尼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选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民族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