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讨论中,争论最大的是社会科学的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一般地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究竟有没有阶级性? 认为有阶级性的同志说: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有阶级性的,所以这些真理是有阶级性的。认为没有阶级性的同志反驳说: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两重属性;这两重属性是并列的,没有  相似文献   

2.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必须回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曾进行过长时期的争论,多数人认为,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情况有了改变。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陈伯达之流在一篇社论中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真理。”“四人帮”一伙炮制的《哲学小辞典》更是公开鼓吹“在阶级社会中,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并且武断地说:“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反映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总的说来,同样也是具有阶级性的。”由于林彪、陈伯达、“四人帮”在学术上搞文化专制主义,扼杀“二百”方针,在他们控制宣传舆论阵地的一段时间内,报刊上千篇一律地肯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此,真理具有阶级性的观点就占了绝对的“优势”,好象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以及与此相连系的真理面前是否人人平等的问题,本来是一个应当自由开展讨论的学术问题。特别是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理论工作者的认识很不一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曾展开过多次讨论。但在林彪、“四人帮”控制舆论工具的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却成了一个理论禁区。他们武断的说: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始终是阶级的真理”;真理没有阶级性的看法是“谬论”、“反动观点”、“为复辟资本主义大造反革命舆论”。他们甚至把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看做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至于有谁主张在真理面前应当人人平等,更是犯了弥天大罪,马上帽子、棍子一齐飞来,什么“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在第十课中谈到,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任何个人、任何阶级的主观意志的,真理只有一个,它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作为“常识”,课文对这个观点没有展开,没有进行具体的论证。有些同志,对于这个“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至今仍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的怀疑不在于自然科学方面,而在于社会科学方面,总感到,说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是符合事实的,而说社会科学的真理也没有阶级性,则难以想通,似乎与事实不符合。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列宁一再强调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重要原理。但长期以来,这一原理却没有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林彪、“四人帮”正是利用我们理论上的这一薄弱环节,任意肢解马列主义的科学体系,使马列主义理论遭到了极大的歪曲和破坏。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具体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面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由于林彪、“四人邦”在真理头上贴了阶级性的标签,结果使这个问题成为理论的禁区。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优良学风。探讨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必须坚持这个原则,遵循这种学风。文革期间,“四人帮”强调“任何真理都有阶级性”是脱离实际的,错误的。因为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有的社会科学的真理,如语言学,也无所谓有阶级性。对“四人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教学与研究》发表了李秀林、郑杭生二同志合写的《真理不能有阶级性》的文章(下简称文章),深入批判了林彪,“四人帮”鼓吹的“阶级的真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又否认了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并说谁主张真理有阶级性,谁就很难与上述谬论划清界限。其中道理,没有想通,略谈浅见,以供讨论。文章指出,在“四人帮”那里,“真理的阶级性等于阶级的真理”,它“只能意味着各阶级有各阶级的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再有别的解释。”应该说,这与真理有阶级性的观点是根本不同的,但文章似乎把两者完全混同起来,理由有二。第一,文章说真理本身有无阶级性与真  相似文献   

9.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不外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第二种认为有的真理(指一般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性,有的真理(指自然科学以及语言学、逻辑学等真理)没有阶级性;第三种认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我是持第三种看法的,我认为:真理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阶级性的。下面围绕讨论中主要分歧之点谈四个问题。一、真理究竟是主观范畴还是客观范畴? 我在去年八月发表的一篇文章里提出了真理属于客观范畴的看法,许多同志表示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而争论的焦点又在于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在阶级存在的社会中,社会科学是有阶级性的,而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人们对社会科学真理的认识和运用是有阶级性的,但这并不等于社会科学真理具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界,往往不分巨细地提出真理和价值并列说、渗透说、贯通说……,其核心是强调二者的统一。在宏观上,这种观点无可厚非;但在微观上,它却陷入了自我矛盾之中.本文以个别真理与个别价值的差别性为立论中心,否定许多同志所提出来的“个别真理”和“个别价值”之间的“具体的统一”。真理和价值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中产生的.而主体有多种需要,客体也有多种属性.主体的每种需要都可以与客体的一种或多种属性相联系,而客体的每一同性都可以与主体的一种或多种需要相联系.无论是主体需要还是客体属性都有一个变化过程,这…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真理的阶级性真理是否存在阶级性的问题,在我国哲学界争论了几十年,曾出现好几种观点。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真理也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是有阶级性的,人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时,必然从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出发,使反映出的真理为本阶级服务,因而真理是有阶级性的。从上述两种对立观点出发,又派生出与上述两方观点有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几种观点。诸多观点各持己见,无法统  相似文献   

13.
在真理的本质属性这一问题上,“客观真理说”与“主观真理说”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缺陷,要克服这一弊端,就要从真理属性的多样性出发来认识真理的本质属性问题。真理的科学性才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很自然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因为,要坚持真理内容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并把这个观点贯彻到底,必然要否定真理的阶级性;相反,如果承认真理的阶级性,就得在真理的客观内容之外又加个阶级的内容,在真理的实践标准之外另立个阶级的标准,这势必同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相抵触。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曾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层开过讨论。有的说无;有的说有,或部分的(在社会领域)有。那时的讨论,认识虽未统一,但把问题、论点、论据提了出来,有助于进一步的探究。但是后来这个问题竟然成了人们讳莫如深的禁区,完全是由林彪、陈伯达、“四人帮”设置的。这伙政治骗子和理论骗子,或通过他们控制的报刊发社论,或通过他们授意炮制的《哲学小辞典》、《马恩列斯论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15.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呜”方针的指引下,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学术界曾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其中有两种主要的不同观点。这本来是正常的学术民主。但是,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专横地下了一个所谓“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真理”的结论。从此,这个问题成了不可逾越的禁区。今天,继续贯彻“双百”方针,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入讨论,学术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又一次展开了真理有没有阶级性问题的热烈讨论。从讨论的情况来看,对于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看法比较一致;而对于社会科学的真理,特别是反映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意见分歧很大。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笔记》这部著作中,列宁提出了许多有关具体真理的思想。其主要思想观点有:具体真理是多样性的统一;具体真理是对立面的统一;具体真理是包含特殊的普遍。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实践上要求人们必须全面地、辩证地和具体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吴家麟同志在《概念要明确──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一文(以下简体“吴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8月7日)中正确地指出:“主张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同志,一方面把真理包括在认识、理论之类主观现象的外延之内,另一方面又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东西,因此就难于自圆其说了。”“只要谁把真理的外延包含在认识、理论的外延之内,谁就回避不了‘有的真理有阶级性’这个结论”。但遗憾的是,“吴文”并没有根据这些正确论断,遵照真理属于认识、理论范畴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的同志为寻找一条正确解决真理有无阶级性论争的新线索,提出了“真理的价值”概念。这一探索是有意义的,把真理问题的讨论,又  相似文献   

20.
从莱布尼茨到胡塞尔,西方哲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坚持区分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他们所持的先验论立场使两种真理步入极端化的两极。但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之间无论有多大的差异,二者在根源上却是一致的,都具有其实践本质的客观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