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问题是新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性关注的重大课题。但是,世界上却充斥着“妖魔化中国”的各类话语,只有消除“妖魔化中国”的误读,才能达到文化反思和文化对话的新语境。“妖魔化中国”折射着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在过去,中国的大国地位遭遇质疑,“去中国化”不断出现,但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重新确立,“去中国化”已经成为历史,而东方文化世界化成为新世纪重要的文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反思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边缘化处境、进一步厘定中国价值,就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任务。中国文化世界化强调中国对维护世界精神生态和促进东西文化互动的重要意义,而确立文化立国和文化输出的大国文化战略就成为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基本保证。今天的中国已经跨人新的时代。处在世界多元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化,其发展方向在于,从新的视角探讨东方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以崭新的文化姿态参与到世界生态文化营建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新儒学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多层面的复杂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构成中国近现代新儒学的事实前提和逻辑原点,而西方近代文化的危机则是新儒学产生的个别性和直接性根源;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也离不开它的“宿敌”——文化激进主义的刺激;现代新儒学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员还与中国近现代的其他文化保守主义有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确实充当过文化“语法”的角色,然而这种语法与其说是文化的自然选择,倒不如说是一种政治选择。而且,在佛、道文化的冲击下,儒学曾几度动摇过其一尊的地位。近代以来,随着各种社会变量的活跃与改新,儒学业已失去了其“语法”地位,成为一种富有历史美学意义的“词汇”。因此,固守儒学“语法”意义的观点是不明智的,我们应当从文化生命的变易无常来看待儒学的当代命运。  相似文献   

4.
张君劢的合作化思想贯穿于他全部的现代化构想,是实现他经济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修正的民主政治”、化现代化新儒学的必经道路,也体现了他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关怀。他的合作主义有地域移植的化默契,是化选择理念与化实用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梁漱溟(1893年——1988年)逝世后,党、国家和人民给他作出了实事求是、郑重崇高的评价,称赞他“始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为弘扬民族文化,扩展中外文化交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国人世人也公认他为中国现代新儒学的创始人、中国现代的孔夫于、贯通古今东西文化的世界文化名人和当代中国“一位一生从事思考人类基本问题的卓越的思想家”以及“最后一个儒家”。这样,本题又转换成为中国文化(含民族传统文化)、孔子孔…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中国文化的结构、格局、未来发展及儒学、现代新儒学等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十大重要理论问题发表了作者独到的见解 ,这既是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对话 ,也是作者的中国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争论中,胡适提出了“全盘西化”口号,其真正目的是想通过对古老的中国文化进行改造,使之能够真正融入到世界进步潮流中去。不论是“全盘西化”还是“充分现代化”、“充分世界化”,其内涵都是科学化、技术化、民主化。“全盘西化”在用词上存在缺陷和弊端,它被“现代化”所替代是历史的必然,“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主题与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文化有独特的现代化背景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支柱的儒家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了困境。对此 ,本文拟以对晚近异常活跃的新儒学的研究为中心 ,用现代化这一话语背景统摄对中国文化的考察 ,力图寻求新儒学进而中国文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在对抗战文化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们响亮地喊出“世界化”的口号,盛行“世界主义”,向着“世界化”的目标迈进。然而“好景不长”,到抗战时期则不再有“世界化”旗号,代替它的只有“中国化”、“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似乎这种“中国化”中断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钱玄同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斗士,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轨迹。他主张“欧化”、“世界化”,主张民主、科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他始终坚持“五四”精神和反帝斗争大方向。其中西文化观的不足之处是空疏和偏激。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力图以传统儒学为主体来吸收改造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借以寻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出路。借以马克思主义批判新儒学,实是希望理论工作者融纳、吸收马克思主义,因为它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体的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5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集濂、洛、关新儒学(理学)之大成,对古代典籍进行新诠释,创立闽学,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由内圣而外王事功,格物穷理,萌发近代意识,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汪洋澎湃以至东亚,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是东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当代史上,国民素质向现代性转型受到四次现代化突破性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890年的洋务运动具有基础性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现代文化思想性影响,社会主义革命和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作用和影响;以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方位的作用和影响。社会现代化每次突破性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国民价值观念发生新的变化,自觉扬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吸纳外民族先进文化,不断增加现代性素质新内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江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5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集濂,洛,关新儒学(理学)之大成,对古代曲籍进行新诠释,创立闽学,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由内圣而外王事功,格物穷理,萌发近代意识,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汪洋澎湃以至东亚,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是东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相似文献   

16.
纸艺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传统艺术门类。现代文明的强大催化作用促使这古老的艺术门类发生了“现代化”的演绎——角色位移与“后现代”图形语言体系的形成。纸艺抓住当代都市文化发展的新契机,以其丰厚独特的内涵品质跻身于当代都市文化。成为中国当代都市大众文化栽体的新成员与世界当代都市文化传播的使者。纸艺对于当代都市文化发展具有独到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学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诸多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汉学世界化进程可分五个阶段:"国学"走出国门在东北亚和东南亚传播,汉学世界化起步;16~17世纪之交,以儒学为核心的"东学西渐"标示汉学世界化进入中古期;19世纪中叶英国传教士东来翻译中国典籍和设立汉学讲座标志汉学世界化进程进入近代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研究中国学术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汉学世界化进程进入现代期;"孔子学院"遍及各大洲,汉学世界化进程加速,进入当代期.  相似文献   

18.
价值重建时代的大国文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问题是新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性关注的重大课题.但是,世界上却充斥着"妖魔化中国"的各类话语,只有消除"妖魔化中国"的误读,才能达到文化反思和文化对话的新语境."妖魔化中国"折射着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在过去,中国的大国地位遭遇质疑,"去中国化"不断出现,但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重新确立,"去中国化"已经成为历史,而东方文化世界化成为新世纪重要的文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反思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边缘化处境、进一步厘定中国价值,就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任务.中国文化世界化强调中国对维护世界精神生态和促进东西文化互动的重要意义,而确立文化立国和文化输出的大国文化战略就成为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基本保证.今天的中国已经跨入新的时代.处在世界多元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化,其发展方向在于,从新的视角探讨东方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以崭新的文化姿态参与到世界生态文化营建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9.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阐发,是各个文化流派共同关注的课题,现代新儒家对此也非常关心。活跃在港台的当代新儒家,以传统儒学的“内圣外王”为架构,把民主、科学精神纳入其中以求“返本开新”。牟宗三对此有独特的体认,他对重德精神与民主科学精神进行了诠释和阐发。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毕生从事新儒学的研究和宣传,为新儒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所阐述的治理中国学术的态度和方法,对于纠正当今学术界的一些错误倾向,繁荣社会主义的学术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