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梅沁 《中国考试》2023,(10):53-61
福建省根据近些年中考改革实践经验,提出“一核三层三翼”的中考评价体系,作为中考命题改革的指导理念“。一核”指中考的核心功能,包括立德树人、遵循课标、有利发展“;三层”指考查内容,包括核心价值、学科基础和行为习惯;“三翼”指考查要求,命题应遵循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原则。福建中考命题重点从3个方面推进改革: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评价改革,推进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教—学—评”一体化改革,落实“双减”要求、注重教考衔接。未来福建中考命题改革应继续探索“学科+生活”的命题方向,强化核心素养考查,加强考试内容改革,引导培育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2022年中考全国各地30多套语文卷加强对“三种文化”的考查,是在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新时代教育评价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要求。精选语料,巧创情境,精心设置问题,在中考命题中渗透育人理念,彰显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读题、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三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业水平考试立德树人与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2022年是北京新教材高考元年,也被称为“四新高考”.2022年高考数学北京卷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命题理念,稳妥推进新高考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命题指导原则.文章结合对试题的解答及研究阐释了2022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的特色——“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一题多解”,并给出了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体现改革方向,科学架构学科能力,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试卷在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上有不同程度的创新,表现在阅读题和写作题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全国普通高考理综甲卷物理试题联系时事热点,重视书本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考查物理基本知识,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其中试卷第33题重点考查了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既呈现了课本知识,又锻炼了科学思维,为物理高考命题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一、试题解析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探讨了“立德树人”的涵义,指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归宿。“立德树人”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明确立师德须以“爱心和责任”为要,立学德须以“学会做人”为要,师德是学德的前提和条件。本文立足福州三中“立德树人践行幸福教育”的实践,总结出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核心、让教师的身教成为幸福教育的主渠道、开展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重视发挥班级的德育基础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凸显科技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途径,以实践“幸福教育”为主题,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总目标所在,是教育实践层面、教育理论层面、教育政策层面为教育整体事业有序改革与发展发力、发声、发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立德树人”的实现过程有其本身内有的节奏,并且内蕴着丰盈的过程哲学光芒。一是“立德树人”是文明传统精华的思想提炼;二是“立德树人”是破解现实僵化枷锁的精神钥匙;三是“立德树人”是启迪未来之路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解决当前教育教学难点的重要举措,“双减”背景下的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更加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命题改革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核心素养育人导向。  相似文献   

9.
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分析2023年高考数学新高考卷Ⅰ的试题背景、考查要求、命题视角等,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古诗词、数学史、数学家、经典数学名题等数学文化知识于一体,是展现数学之美、考查数学文化、“以数化人,以数育人”的创新之举.以古诗词、数学史、数学家、经典数学名题为背景进行中考数学命题,是中考试题渗透数学文化、增强育人价值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西藏自治区高考数学命题采用的是全国甲卷,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课程标准,加强教考衔接,优化命题呈现方式,加强对高中数学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一、理科数学命题分析(一)突出时代主题命题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发挥数学应用广泛、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设置真实情境,具有教育意义和引导作用。命题设置优秀传统文化情境,第8题取材于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的杰作《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12.
教育评价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影响大,且意义深远.核心素养是初中数学的灵魂,其体现的是数学这门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学生只有具备数学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才能够使得知识服务于生活,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而教学评价则是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还可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强化.所以,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之下,对于学生的培育需要教师一改“唯分数”的评价,落实立德树人,以创新评价方式为手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简单阐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内涵,并探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孙彬 《中学教研》2021,(5):34-37
随着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教育目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的指导思想的确立,高考命题也响应了党中央“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号召,增加了许多涉及文化背景或者学科互相融合的情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外,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统计了近3年全国高考数学题的阅读量,结合普通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中的数学阅读案例,站在一线教师的视角谈谈普通高中阶段数学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段飞 《辅导员》2014,(2):14-14
享有书法特色品牌校之誉的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日前借力“墨香校同养气质,书写人生见精神”书法教育展示会暨书法名家杨广馨“走进七小”活动,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与精神出发,对该校坚持近十年之久的书法教育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让书法成为“立德树人”必修科目的发展新定位与新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高考命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按照“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总体原则,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入题,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命题遵循高考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注重考查探索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文言文命题更加有效地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考查功能,落实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更好地承担传承文化与选拔人才的双重任务,需要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语料选择和题目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文言文命题的创新,使这一成熟稳定的传统题型更好地对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作为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讨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一点一滴,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是让“立德树人”价值观得以更好发展的时代之需。“不忘本来,开辟未来”,唯有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才能优化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在回应历史的呼声中谱好时代的乐声。  相似文献   

18.
2020年7月浙江省历史选考第28题立意高远,视野宏大,彰显了历史学科特色与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笔者试图对此题的命题路径、价值立意进行探讨,从更广阔的角度挖掘试题蕴含的价值,明晰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渗透历史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教育任务,培育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一、张弛有度:把握课堂教学的梯度、广度、温度2020年7月浙江省历史选考题第28题是命题者的精心构思之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试题通过材料进行梯度设问,提供多种观点给学生以更自由的思考和阐释空间,综合考查学生历史主干知识、学科关键能力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问指向明确,体现梯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增强数学育人的实效性,强化数学课堂主阵地作用,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切实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二、活动目标1.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背景下,大力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的改革理念;充分发挥出语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功能,强化素养立意,突出能力导向,体现了语文考试的人文特点与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