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觉、前庭功能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功能旋转椅和芬兰Metitur平衡分析系统,对18名(男、女各9名)运动员进行姿势控制的抗干扰测试。选取人体压力中心的侧方稳定性Vx、前后方向稳定性Vy和多方稳定性R为测试指标。按性别(男、女性)、站立方式(左腿和右腿站立)和感觉条件(6种)分为3个因素,采用3因素(2×2×6)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因素对姿势控制能力差异性的影响。结果:1)各因素的主效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站立方式×感觉条件的交互作用在Vy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各种感觉条件均造成姿势控制能力显著性降低(P<0.01),降低程度为:闭眼+抬头>睁眼+右转>睁眼+左转>闭眼>睁眼+抬头>睁眼;3)侧方稳定性Vx干扰显著性>前后方稳定性Vy(P<0.01);4)向右旋转干扰显著性>向左旋转(P<0.01);抬头条件下干扰男子显著性>女子(P<0.01);5)双重感觉干扰显著性>单一感觉干扰(P<0.01)。结论:前庭旋转的干扰严重降低运动员的姿势控制能力,该项目运动员在前庭旋转的干扰时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运动与不运动老年人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静态平衡中的作用,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参考。方法:使用Sunlight Tetrax平衡诊断训练仪对运动老年人(203例)和不运动老年人(168例)进行不同站立条件稳定性系数(ST)测试。研究结果:(1)女性NC、PO、PC姿势ST低于男性(P<0.05)。(2)本体感觉功能受影响时,不运动老年人主要通过调节视觉,运动老年人通过调节前庭觉维持静态平衡。(3)NC、PO姿势下老年男性骑自行车运动组及PO姿势下老年女性广场舞组的ST低于散步组(P<0.05)。研究结论:规律运动通过改善前庭觉、本体感觉达到维持平衡能力的作用。广场舞、骑自行车可改善视觉或本体感觉受干扰情况下老年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大学生足球爱好者和久坐生活方式大学生静态站立时的足底压力中心(CoP)数据,探讨长期参与足球训练对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大学生足球爱好者16人和久坐生活方式大学生13人。所有人均在测力台上完成睁眼、赤足单腿站立测试,同步连续记录30s内CoP的运行轨迹,并计算CoP前后和左右方向的最大位移、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CoP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大学生足球爱好者左右方向的CoP最大位移速度(P <0.001)和最大位移加速度(P <0.001)均显著低于久坐生活方式组,其他CoP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参与足球训练有助强化身体平衡控制能力,对侧向身体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尤其显著。未来研究可从神经肌肉控制角度进一步解析长期足球训练改善身体侧向平衡控制能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研究长期练习太极拳、交谊舞、慢走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秒表和芬兰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太极拳组(15名)、交谊舞组(15名)和慢走组(14名)老年女性进行平衡能力的测试。实验结果:在闭眼单足站立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在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单腿睁眼中出现显著性差异。交谊舞组与慢走组在半脚测试中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中,时间T与人体重心COP移动的总距离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有显著性差异。COP在X轴上的移动距离ML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交谊舞组与慢走组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拳和交谊舞在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方面效果都优于慢走;太极拳和交谊舞具有良好的防止老年人跌倒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903-909
目的通过测试单认知任务与不同双重任务状态下静态平衡相关指标,以及探讨双重任务介入不同难度动作的姿势稳定性,旨在研究认知任务干预的情况下,比较不同难度认知任务对一般运动爱好者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2名男性一般运动爱好者进行静态平衡能力测试,通过附加心算计数认知任务干预(连续减3和连续减7),采用PK 252平衡测试仪测试单任务与双任务情境下,双足睁闭眼、优势腿睁闭眼状态下各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指标的值,测试时间均为30s。结果与结论通过测试,认知任务务影响人的静态平衡能力,且对一般运动爱好者的静态平衡能力有积极影响,动作难度影响注意力分配和人体姿势稳定性,较低水平的认知任务对人体有益,并且视觉作为人体平衡指标重要影响因素,受认知任务和注意控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对受试者做注意力测试、静力平衡测试以及下肢膝、踝关节主动与被动复位角度位置觉测试,旨在研究草地滚球运动对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作用。主要结论:草地滚球有助于增加老年人注意力的持久性及步伐的稳定性;经常练习草地滚球的老年人在闭眼单脚站立和膝、踝关节的本体感觉上明显优于普通老年人;经常练习草地滚球有利于老年人的精神愉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观察练习太极拳对于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一年的观察中,经过三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练习组在六个月后和一年后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练习前分别增加了5.13s和17.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12s和12.91s,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中老年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8.
静立平衡COP晃动参数能有效反应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但老年人跌倒风险的敏感预测指标并不确定,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34名65岁以上老年女性的跌倒史和跌倒风险指数与其静立平衡COP晃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静立平衡测试中,COP在单脚站立的左右晃动(速度和位移)和Tandem步站立的前后晃动(速度和位移)能有效评价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预测跌倒风险;一定难度站立姿势的静立平衡测试更有利于评价普通健康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预测跌倒。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23-42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有无跌倒史的老年人平衡能力控制差异,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6名有跌倒经历和25名无跌倒经历的受试者分别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主要为"起立-行走"测试;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包括:单腿站立时间测试和压力平板平衡能力测试。结果跌倒组受试者的"起立-行走"测试时间、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左右移动最大位移量、压力中心动摇径总长、包络面积均显著大于未跌倒组。结论相比于无跌倒史老人,有跌倒史老年人的动态平衡能力较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降低步行速度保持身体重心稳定性;动态平衡能力较差特别是左右方向平衡控制能力较差,提示有跌倒经历的老年人发生侧向摔倒的几率较大。建议老年人应通过规律的运动来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跆拳道运动员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的静态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及体重分配,分析影响第三回合比赛平衡能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12名,采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睁眼自然站立状态(NO)、闭眼自然站立状态(NC)、睁眼站在6cm软垫(PO)、闭眼站在6cm软垫(PC)下的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指数(ST)和体重分配指数(WDI)。结果: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的ST值显著高于静息状态的ST值(P=0.047)。NO姿势摆动频谱分析,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跆拳道运动员姿势摆动从F1到F8呈递减趋势,在F3频段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摆动强度显著高于静息状态(P=0.036)。体重分配分析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NO、NC、PO、PC的WDI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静息状态。结论:跆拳道运动员正常姿势维持表现为高强度低频率的姿势摆动特点,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存在因外周前庭功能异常引起的稳定性下降,体重分布从不同程度上都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1.
对 1 41 2名幼儿进行有关心理指标的测试与评价 ,研究指标为反应时 (落尺试验 )、平衡能力 (闭眼单脚站立时间 )、穿珠子 ,分别反映了幼儿神经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综合平衡能力和精细的本体感觉及大脑的灵活性。实验提示 :3~ 6岁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强 ,此阶段应是发展灵敏、技巧、快速反应、平衡能力的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9,(8):715-718
目的通过比较双足、单足睁眼与闭眼站立时平衡性的差异,探讨穿普通鞋、负跟鞋、光脚时静态平衡的特征。方法采用Zebris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普通人进行穿着不同鞋(光脚、普通鞋、负跟鞋)静态平衡能力的测量,得出包络宽度、包络长度、包络角度、包络面积等九项平衡参数。结果双足睁眼站立时,包络宽度、压力中心全长、压力中心垂直摆动、左脚压力百分比(后)、右脚压力百分比(后),右脚压力百分比(全部),均p<0.05存在组间差异;单右足闭眼站立时,包络长度、包络面积、压力中心垂直摆动上,均p<0.05存在组间差异;双足闭眼与单右足睁眼站立时,3种鞋型之间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不同鞋型会对人体的静态平衡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健身反向走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向走改善或提高机体平衡能力的价值,本研究以26名61~70岁的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一组进行常规健身锻炼(正向快走或慢跑),一组进行反向走锻炼。2组老年人在锻炼开始前和锻炼12周后,检测平衡功能(闲眼单脚站立时间、Footscan测力台系统静态睁眼双足站立测试和身体最大活动幅度测试、步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2周锻炼后,反向走组老年人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明显延长,身体最大活动幅度测试中X轴方向运动的最大和最小幅度明显增加,步态分析中右足跟到达最大压力的时间明显增加、身体重心额状轴最大位移明显降低。而常规健身组老年人只是在身体最大活动幅度测试中X轴方向运动的最小幅度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反向走与正向快走或慢跑相比,可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因此可以作为老年人平衡能力锻炼的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4.
站高时的人体平衡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名健康青年学生参加了站高时的平衡能力指标的测试。研究表明,人体站高时,双脚站立对人体平衡能力影响不大;单脚站立会对人体平衡能力有一定的削弱,其中闭眼比睁眼削弱程度更加明显;单脚睁眼站立时,人体平衡能力的下降只体现在人体左右方向的晃动加快、轨迹长度加长;但在单脚闭眼站立时,人体除了有左右方向的晃动加快以外,同时还有前后方向的晃动加速,有的还出现站立时间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德国Zebris 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2009 年11 月18 日至23 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 进行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得出椭圆宽、椭圆高、椭圆面积、椭圆轨迹长、椭圆水平偏移、椭圆垂直偏移6 项平衡参数。通过6 项参数比较青少年 运动员在双足睁眼与闭眼站立;单足睁眼与闭眼站立时平衡稳定性的差别,探讨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为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等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正常学龄儿童与跆拳道训练的学龄儿童平衡能力,以探索跆拳道训练对学龄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参加跆拳道训练的学龄儿童10名作为实验组,匹配10名无跆拳道训练、武术及其他专项练习的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win-pod平衡功能检测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单足和双足平衡能力测试。研究结果:双足睁眼或闭眼测试时,有跆拳道训练的学龄儿童与无跆拳道训练、武术及其他静力练习的学龄儿童相比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睁眼左足测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重心动摇轨迹长、重心平均动摇速度、Y轴动摇速度这些指标上;而在睁眼右足测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中除了Y轴平均摆幅这项指标,其他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单足测试时,从左右足依次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Y轴动摇速度和Y轴平均摆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跆拳道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学龄儿童在双足和右足站立静态站立的静态平衡能力,提高站立的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运动员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和评价,为后期的专项训练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对13名国家运动员(男性6名,女性7名)进行3种不同的姿势控制能力训练,利用METITUR平衡能力测试系统在训练前后对13名国家运动员进行平衡能力测试,一个训练周期后,对2017年和2018年两个赛季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METITUR平衡能力测试,13名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在前后方向上(Y轴向)的稳定性升高,说明运动员在控制重心能力上有所提高。通过训练前后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人体重心曲线图,运动员训练后在支撑面左右方向的自动态平衡能力有所有提高。技术动作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运动员的着陆成功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通过为期6个月的姿势控制能力的训练,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在支撑面前后方向上明显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在支撑面后的左右方向上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水中健身运动对女大学生体适能和功能性动作筛查评分的影响效果,对清华大学40名选修水中健身课的女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并与78名选修游泳课的女大学生进行对照比较。测试指标包括闭眼单足站立、坐位体前屈、绕环过肩、握力、肺活量、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体重、体成分、功能性动作筛查等。结果发现:(1)水中健身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平衡能力、呼吸机能和力量素质,并降低体重和体脂率;(2)水中健身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功能性动作筛查评分,下肢力量和核心力量、稳定性和平衡动作评分提高明显;(3)与游泳对照组相比,水中健身运动在提高平衡能力、柔韧素质、力量素质方面效果更明显,降低体脂率效果也更显著。水中健身是非常适合于女大学生的理想运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对大学生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贵州省毕节学院体育系大一年级学生23人,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竞赛功法练习,每周进行5次,每次练习2小时,持续一个月,受试者在练习前后进行闭目单足立和单足前脚掌站立以及立位体前屈和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一个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后闭目单足立和单足前脚掌站立时间较练习前显著变长(P<0.05),练习后立位体前屈和坐位体前屈数值较练习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通过健身气功易筋经的练习可以提高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足球运动对6~12岁儿童下肢本体感觉与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及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球能力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12岁的小学足球班学生38人(男女各19人)和同年级普通班学生19人(男10人、女9人)分别进行足球运动和一般性身体锻炼干预,使用运动加速度计监测锻炼强度,并在运动干预前后进行下肢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变向运球测试。结果 (1)2组学生下肢本体感觉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0周干预后,足球班学生的踝、膝、髋关节本体感觉要显著优于普通班学生(P<0.01);(2)2组学生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0周干预后,足球班学生的平衡能力提高更多(P<0.01);(3)平衡能力的改善同下肢本体感觉和力量的提升正相关(P<0.05),运球能力的提高同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提高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6~12岁儿童,同一般性锻炼相比,足球运动在提高下肢力量的同时还能更为全面地提高踝、膝、髋关节本体感觉,从而更好地改善平衡能力。性别差异对儿童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加强下肢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锻炼,可能会更好地提升运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