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年报的杂文栏目《求实篇》自1984年创办以来,激浊扬清,仗义执言,较好地发挥了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读者的欢迎和新闻界的好评,并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喜爱它的读者打开报纸先看这个栏目,如果哪天它没有出现,忠实的读者还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求实篇》刊载的文章经常被报刊转载。吉林的《杂文选刊》几乎每期都有几篇,重庆晚报副刊辟有《杂文选粹》栏日,据该市作者反映,一段时期,该栏目  相似文献   

2.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大河网"焦点网谈"在先,《大河健康报》"健康话题"在今。"焦点网谈"2006年获奖,是中国互联网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今年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是河南省纸质媒体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为什么能获奖?评委们说,是因为它独具的科学评论的特色。为什么是"独具的"?因为其他媒体没有。什么是"科学评论"?就是以新闻评论的笔法阐述科学观念、科学知识。这就是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杂文化评论栏目当 属中青报的《求实篇》。这个专栏不仅在新闻界,而且在文化界引起积极响应,许多文人作家成为这一栏目的特约撰稿人,使它在新闻改革的两个走向,即新闻报道散文式、评论杂文化中为后者树立了一面旗帜,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尖峰。下面我们从《求实篇》创办及创作上的特点来进行分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报社的旗帜,是报纸引导舆论的灵魂。《兰山论语》是《甘肃日报》1995年初创办的一个新闻评论专栏,曾被评为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甘肃省首届新闻名专栏。开栏至今,在通过言论加强和改进党报舆论引导力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兰山论语》的回顾分析,探讨时下专栏评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展示中华新闻名牌栏目风采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中原焦点》榜上有名。 《中原焦点》由河南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办,1995年 2月 20日正式开播,迄今已播发节目 1800多期,收视率在全台自办栏目中一直名列前茅,在省内外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是中宣部审批立项的常设全国性新闻评奖项目,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优秀新闻栏目最高奖。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通知说,开展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评选活动的目的,在于检阅我国新闻传媒刊播的新闻专栏的实绩,鼓励新闻传媒努力办好新闻专栏,多出…  相似文献   

6.
羊城晚报《昨夜今晨》专栏,自1997年9月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密集的频率,贡献给读者一篇篇新鲜热辣的新闻,受到了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好评,并获得了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总结办专栏经验,我们感到,《昨夜今晨》作为一个品牌栏目,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主动出击,大力挖掘时间差里的新闻 早在80年代,羊城晚报就设有《读者今天来电》等栏目,24小时接听读者报料,以争取尽可能多的当天新闻,充分发挥晚报的特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晚报的许多做法为日报所借鉴,晚报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一些晚…  相似文献   

7.
一前段时间,《新闻战线》上刊登的总共38个中国新闻名专栏目录中,纯粹是新闻评论的栏目就有14个,并且这样的栏目多集中在中央级的新闻媒体中,比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新华社的新华视点,《光明日报》的光明论坛、《文汇报》的文汇时评、《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等等,另外综  相似文献   

8.
余斌  建华  永疆 《当代传播》2000,(1):57-58
最近,新疆经济报《政令追踪》栏目被中国记协评为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政令追踪》栏目从孕育到产生,一直着力于政府机关报的权威性和贴近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最近从2003年第十期《新闻战线》上看到“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目录”。笔者大概统计了一下,总共38个获奖专栏中,纯粹是新闻评论的栏目就有14个,并且这样的栏目多集中在中央级的新闻媒体中,比如《人民日报》的“人们论坛”,新华社的“新华视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底,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揭晓,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入选。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首先,找准定位,确立栏目的首都特色。 《今日话题》,1995年10月1日正式开播,每期长度为11分钟,每晚6:14北京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目前,以热点、焦点、聚焦等相似名词贯名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很多,而北京电视台在创办新闻评论栏目时,充分考虑了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域特色,绕开了以焦点命名栏目,却以《今日话题》命名。“话题”,平易、平和,这样,“话题”的内容既可涵…  相似文献   

11.
报纸专栏评论的现状 2002年,《人民日报》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两大典型群众型评论专栏“人民论坛”和“今日谈”,发表专栏评论共197篇,其中“人民论坛”114篇,“今日谈”83篇。这仅是评论部编发的刊载在要闻版上的专栏评论文章,在经济版、社会版、法制版、军事版、国际版、体育版、文艺版等众多版面上还有不少的专业评论。  相似文献   

12.
《普通人的故事》是大众日报的一个名牌栏目,并获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为了增加这个栏目的可读性、形象直观性,我尝试着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采写了《杨金明:爱心创奇迹》、《房东奶奶张静怡》两篇新闻稿,两篇稿件发表后,当日就被评为优等稿,开创了这个名牌栏目用摄影形式报道的先例,受到大众日报编委们的好评。通过这两篇优等稿的采写,我受到以下启示:一、深入生活发现素材摄影记者只有多深入生活,才能了解和发现许多方面的新闻线索,有了好的线索,再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才能抓拍到一些有情感的、典型的精彩瞬间。2000年3月10日,在德州市德城区官屯乡堤岭村采访,我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兵团日报的评论 专栏《世相杂谈》创办于 1997年,至今已刊出120 余期。在“首届中国新闻名 专栏”评选中,该专栏以其 犀利、鲜活、精致、贴近现 实的质量优势和风格特色 脱颖而出,在新疆新闻界 引起不小的震动。 一个开办仅两年有余 的评论专栏,何以能在短 短的时间里就引起社会反 响,并获得“首届中国新闻 名专栏”殊荣?主要是《世 相杂谈》作为一个新闻产 品,体现了经营意识、创新 意识和品牌意识。 走出评论写作的 误区,评说百姓关注话 题 在《世相杂谈》开办之 前,兵团日报亦曾开设过 一些诸如《群众论坛》《一 孔…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改革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的《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的系列言论,我以为就是党报评论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记协主办人重庆日报》社和重庆市记协协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评选工作,于1999年11月29日在重庆结束。《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时事报道”等48个优秀新闻专栏获得名专栏奖.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是中宣部审批立项的常设全国性新闻评奖项目,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优秀新闻栏目最高奖。1994年和1996年,中宣部曾举办过两次范围仅限于。中央新闻单位的“名专栏评选”活动。从1997年起,这项活动移交中国记协主办…  相似文献   

16.
"想好了再说",是本人即将出版的新闻评论集的书名。这部由浙江省记协编辑出版的"浙江记者丛书"之一的评论集,收入了本人近20年所写的评论、杂文、随笔120余篇,其中包括20余篇获浙江新闻奖和3篇获中国新闻奖的文章。2005年,应总编辑的要求,本人在宁波日报上开了一个评论专栏《张弓慢评》。"张弓"是我的笔名,"慢评"是有意与一些  相似文献   

17.
背景材料: 《记者观察》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738早新闻》中一档以“新闻调查”定位的栏目,其前身是曾经荣获“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的《738百姓热线》。2000年初,为拓宽选题层面,增加报道深度,《738百姓热线》更名为《记者观察》,播出时间也由原来的三分钟,延长到五分钟。《记者观察》除继续保持原栏目“关注社会难点、热点,为农村听众服务”的风格和特点外,适时加大了“解惑释疑,传达政令”信息含量,并强化了“舆论引导,激浊扬清”的理性色彩。 该栏目从1997年1月开办至今,一直是吉林省台“十佳栏目”之一。栏目组的制作人、记者多次荣获省电台“十佳记者”的称号,这个栏目中播发的稿件也多在国家及省级广播新闻评选中获奖。2001年8月,《记者观察》栏目再次当选“中国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18.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她,我想应该是天蓝色,就是清晨天边的那一抹浅浅的蓝——淡泊、清澈、温暖……每天,迎接着朝阳的升起。她,就是河北电台首席主持、《阳光热线》节目主持人赵晓蔚。她主持的《阳光热线》节目心系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连续四年分别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栏目”、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十佳新闻栏目”、首届中国广播电视“十佳新闻栏目”等多项全国性大奖。  相似文献   

19.
时下,京城媒体圈子里似乎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一个栏目办了两年还在继续办,那这个栏目就是老栏目了。如果按这种说法衡量一下有7年历史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真可以说是一个老节目了。但令广播人欣慰的是,7年里这个节目两次蝉联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称号之后,又两度捧回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奖杯;更为重要的是,7年来,《新闻纵横》一直贯穿着一种朝气蓬勃、敢为人先的冲劲和名气,一种坚持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初出茅庐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开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大幕由此开…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一种崭新的新闻传播方式"说"新闻,走红大江南北。时光流转到二十一世纪,在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颁奖盛会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闻栏目《新闻快车》,一举跨入了获奖者的行列,与《人民日报》的著名专栏《人民论坛》、中央电视台在中国老百姓中间影响深远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并驾齐驱。这档节目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是获奖单位中唯一的地市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