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蹲起和“纵跳”动作结构及完成这些时某些下肢肌肌电图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某些蹲起练习对提高纵跳能力的作用,为弹跳选择练习提供参考。研究的方法用瞬间闪光动作分析仪记录了举重、田径、排球运动员共6人的蹲起和纵跳动作,及蹲起和纵跳时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的变化,进行蹲起和纵跳的动作结构分析,并用韩世真同志制做的肌电放大器,以表面电极引导,用国产ND82B 八导脑  相似文献   

2.
纵跳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运用文献分析与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纵跳理论研究中的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纵跳动作时相划分的原则与方法、动作协调性的表现形式、能量转化的机制以及影响纵跳效果的各种生物力学因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鉴于人们主张用近似专项的形式发展力量,可使所获力量能较好地应用于专项,并认为跳跃与跑相似,负重练习的抓、挺、蹲等与跑不相似。本文从动作结构和运动速率的方面,对跳跃练习的跨步跳、单足跳和跳栏架;负重练习的负沙袋(17公斤)蹲起和蹲跳、负杠铃(50公斤)全蹲和半蹲;进行动作分析,并与途中跑相比较,以便为人们采用这些练习提供参考意见。二、研究方法(一)阅读文献;(二)用Bollex 快速摄影机(70格/秒)摄制图片;(二)分析图片并做统计学处理。三、实验对象本院体育系短跑队,男子14人(二、三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对积分肌电图进行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浅蹲纵跳的起跳阶段,股四头肌并没有参与工作,而小腿后群深层的屈足、屈趾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等)对浅蹲纵跳的起跳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浅蹲纵跳的起跳能力,必须重视提高小腿后群深层屈足、屈趾肌的爆发力。为达到这一目的,负重屈足、屈趾练习必须在屈膝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对参与纵跳的一些肌肉机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弹跳力是许多运动项目训练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参与纵跳的肌肉和它们所起的作用对改进纵跳的训练工作可能提供一些线索。一般认为:纵跳动作是由伸髋、伸膝、屈足三个环节组成,但对于是什么肌  相似文献   

6.
青年男子CMJ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般青年男子摆臂与不摆臂两种情况下蹲跳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摆臂在下蹲跳中的作用机理、探索合理的摆臂技术特征,为运动员选材、科学训练以及增强普通人群纵跳能力提供依据。通过对64名青年男子下蹲跳运动学、动力学测试与分析,得出结论:1摆臂下蹲跳比不摆臂跳跃高度提高约8.5%。2下蹲缓冲阶段,摆臂下蹲跳与不摆臂总时长没有差异;但是相对于不摆臂下蹲跳,摆臂下蹲跳在加速下蹲阶段用时较短,在缓冲阶段用时较长。3缓冲阶段,摆臂下蹲跳出现了o点平台区。o点开始,手臂由垂直状态向后上方摆动,惯性力矩、重力矩、支反力矩与肌肉伸力矩的对抗延长了缓冲时间。4蹬伸阶段,摆臂下蹲跳比不摆臂用时较长,主要表现在蹬伸的中期和后期。5在最大缓冲时刻,所有关节角度达到了最小值,摆臂时髋、膝两关节被"压缩"程度均低于不摆臂的情况,支反力也小于不摆臂情况,这有利于蹬伸力矩克服阻力矩,进行快速的蹬伸加速。6蹬伸中期和后期,摆臂下蹲跳的冲量均比不摆臂大。蹬伸初期,由于加速向下摆臂的作用,使摆臂纵跳的冲量小于不摆臂。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静蹲训练与静蹲施加振动干预训练两种训练方式,分别在30 s、45 s和60 s训练时间后即刻测试CMJ纵跳水平,并与未进行该实验前初始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在静蹲训练中施加振动干预后即刻下肢CMJ纵跳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初探人体跳跃过程中的能量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实验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进行上步纵跳和跳深时,实测人体重心的腾空高度与相应的踏跳冲量换算高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冲量之所以不能完全转化为人体向上的动量,其原因在于这类动作落地时非完全弹性碰撞引起机械能的损失所至。从而提出了踏跳过程中冲量的利用率观点。作者还认为,踏跳冲量的利用率与运动员踏跳时的机体状况和技术水平有关。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对上步纵跳能力的影响要大于原地纵跳。运动员如要发展上步纵跳能力,应较多地采用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作为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排球专项大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探讨排球专项学生完成急停纵跳时下肢生物力学的特点及膝关节损伤对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38名排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Motion Analysis数字影像捕捉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进行急停纵跳动作特征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同性别2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在落地缓冲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男子膝关节损伤组与无伤组相比,损伤组表现出踝关节内旋力矩增大、触台时刻踝关节外展角度增大,呈现显著性变化。女子单侧膝关节损伤组与双侧膝关节损伤组相比,髋关节外旋力矩和膝关节屈膝力矩显著增大。小结:排球专项男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时,落地缓冲过程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力矩特征为:髋关节伸并呈内旋、外展位,膝关节为伸、呈内旋位,但左膝呈外展位右膝呈内收位,踝关节为背屈,呈内收、外旋位;排球专项学生膝关节损伤者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相应时刻,通过代偿性改变髋、膝、踝关节的力矩和踝关节外展角度来完成动作。  相似文献   

10.
跳深练习最佳下落高度的确定在跳深训练负荷的精细化、个性化控制中至关重要。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最佳下落高度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认为最大下蹲跳高度百分比法适合运动水平较低且测试器材有限的群体,使运动员在不降低跳深运动表现的情况下降低下肢损伤风险;对训练负荷强度的精确性有较高要求的个体,当其训练目标对触地时间与跳起高度有较高要求时,建议使用反应力量指数法;最大输出功率法、最大纵跳高度法可能导致触地时间的延长,降低跳深练习的运动表现。指出,教练员应密切结合专项特点及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专项特征选择跳深练习最佳下落高度的评价方法,今后研究应将重点集中于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11.
纵跳的高度可作为衡量运动员爆发力及确定适合比赛距离的一项指标,在以往的研究纵跳与短距离自由泳主项关系的论述较多。但是,本文认为:纵跳无论从外观还是肌肉参与作功方面与蛙泳蹬腿动作更为相近。纵跳与蛙泳成绩关系十分密切。研究结果表明:纵跳成绩好的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蹲起动作下肢动作特征与肌肉工作特征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市区社区居住各年龄段女性166名。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三维摄像系统和肌电仪记录受试者的蹲起动作特征,使用相应软件对运动学、动力学参数以及肌电数据进行分析,并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各年龄组数据的差异。结果:各组下肢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为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P<0.05),关节贡献度大小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P<0.05)。20~29岁和30~39岁组的踝关节贡献度为向心阶段>离心阶段(P<0.05),而其余各组则为离心阶段>向心阶段(P<0.05)。20~29岁和70~79岁2组间的左侧股直肌和右侧股二头肌动员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蹲起动作的动作幅度主要由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决定;老年女性下肢各关节运动范围明显受限的情况首先发生在膝关节;女性完成蹲起动作的力量主要来源于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这些肌肉的力量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50~59岁是髋关节力量衰退的关键敏感年龄。因此,女性随年龄增长应进行有针对的下肢肌肉力量与柔韧性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相同负荷强度的臀推和前蹲练习对20 m冲刺速度、纵跳摸高、立定跳远的影响。方法:对招募的25名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男性大学生进行负重半蹲1RM测试,符合1RM/体重>2标准的作为最终的受试者。以臀推和前蹲的1RM测试成绩的90%为练习负荷强度,分别测定90%1RM臀推和前蹲练习前后20 m冲刺、纵跳摸高、立定跳远成绩。结果:①90%1RM臀推练习后20 m冲刺成绩,以及0—10 m、0—20 m的分段速度显著高于练习前(P<005);②90%1RM前蹲练习后纵跳摸高成绩显著高于90%1RM臀推练习后的成绩(P<005);③90%1RM臀推练习与90%1RM前蹲练习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90%1RM臀推练习能够显著提高速度、爆发力成绩;90%1RM前蹲练习对纵跳摸高的影响更为显著;两种练习对立定跳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VJ-I型光电纵跳仪的研制及不同纵跳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代的光电技术研制了VJ-I型光电纵跳仪,该仪器主要由光电开关、控制电路、计时装置和高度计算4部分组成,可以方便、可靠地测出纵跳的高度,作为评价人体弹跳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利用该仪器对纵跳高度的实测也客观地反映出摆臂、缓冲对起跳的重要意义,以及动作不连贯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完成行步腾空飞脚的整个过程中,可看作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等几个动作组成,其中踏跳和腾空动作具有最重要的地位。这里只就踏跳和空中动作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来谈谈.踏跳:踏跳的好坏是决定跳得高与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从运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来看牛顿第三定律清楚地描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揭示了运动的基本原理F=-F。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踏跳者踏跳时给予地面作用力,而地面就给予踏跳者以反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国内不同年龄、等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大腿伸膝、屈膝肌群等动力量及下肢爆发力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年龄与训练年限的增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伸、屈膝等动力量逐渐增加.18岁足球运动员屈膝等动力量明显高于16岁运动员,而在伸膝等动力量上两者没有明显差别.前者的伸膝/屈膝等动肌力比高于后者.在10 m站立式全速跑测试上,18岁足球运动员的成绩明显好于16岁足球运动员.然而在30 m站立全速跑及原地静止式纵跳、原地下蹲式纵跳的成绩上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区别,说明下肢爆发力训练随年龄增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摘要: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的重要专项素质,选择恰当的动作训练方法、合适的力量主题是提高弹跳力的重点。通过专家访谈法构建弹跳力诊断模型,通过测试法分析弹性贡献、摆臂贡献和助跑贡献等诊断指标,通过实验法验证相应力量主题的动作训练对弹跳力的提高效果。发现:1)排球运动员弹跳力功能诊断模型包括蹲跳、下蹲跳、摆臂下蹲跳和助跑起跳四个测试动作,弹性贡献、摆臂贡献、助跑贡献三个诊断指标,通过诊断标准可以有效评价个体弹跳力弱环节,通过相应力量主题的动作训练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弹跳力。2)弹跳高的运动员也可能在诊断指标中存在弱环节,弹跳力与环节动作的速度力量、爆发力、反应力量以及摆臂幅度高度相关。3)提高弹跳力,弹性贡献大的运动员应进行最少8周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反应力量的动作训练;弹性贡献小的运动员进行最少4周速度力量/反应力量的动作训练。摆臂贡献小的运动员,改进摆臂幅度,同时加强摆臂动作的爆发力,可以提高摆臂贡献,进而提高弹跳力。助跑贡献小的运动员,进行助跑动作的速度力量和反应力量训练对弹跳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肌肉牵拉后即刻收缩与延时收缩对肌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肌肉初长度与肌张力关系密切,而肌肉受牵拉后延时收缩产生的肌张力明显小于即刻收缩产生的肌张力.目前对此多从肌肉力学的粘弹性角度进行解释,而对在体肌的研究,特别是神经中枢在这一生理现象中的调控作用尚不甚明确,因此就下蹲即刻纵跳和延时5秒纵跳进行对比实验,对净跳高度和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同步观测和比较,对肌肉牵拉后延时收缩表现出肌张力下降这一现象是否存在中枢机制的参与做初步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九七芬兰世界运动会蹦床比赛男子单人动作简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97年芬兰世界运动会蹦床比赛男子单人动作中预跳时间、预跳次数、动作完成时间、全套动作完成时间、预跳高度、动作完成过程中高度变化等指标的分析,初步探讨当前世界蹦床男子动作发展现状以及蹦床男子单人训练的部分问题,为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体育学院网球专修学生分期式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26名男子网球专修学生进行力量(非)分期训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期力量训练的专修学生在半蹲、卧推等最大力量及10m折返跑、纵跳、发球速度等专项力量指标上较非分期组网球专修生提高幅度明显.结论:网球专修学生力量训练过程可根据竞赛安排,按力量训练适应期、最大力量训练期、爆发力转化期及竞赛保持期基本顺序进行分期式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