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年之初,媒体传来了"馒头必须是圆的"新闻,这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我甚至没有点击,因为我以为政府部门不可能作出这样弱智的规定.后来证实,这果然是假新闻.不过很快,这条新闻被"网骂"过后,忙碌的人们的注意力又在汪洋信息中游荡了.网络传播的快捷既加快了有效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加速了一条假新闻的破灭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汉能 《传媒》2021,(3):89-90
第一次约访范以锦老师,是2019年年底.得知他出差了,我和身边同学的第一反应是:范老现在还要出差吗?我们都以为,舟车劳顿不适合一位73岁的老人,可范老却不这样以为:"这是我的工作,而且和大家多交流也会激发灵感."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以为只有女人才会撒娇,一撒娇男人就没辙了,于是只好鸣金收兵,让女人骑在男人的脖子上耀武扬威.但嫁给"鹌鹑蛋"之后,我才知道大错特错,男人撒起娇来,一点不亚于女人,而且更让人感觉到无可奈何,到最后你只好乖乖地为他服务.  相似文献   

4.
用了"闲话读书与看书"这样一个题目,读者也许会说,读书与看书有什么区别,这不是一回事吗?我以为,"读书"和"看书"还是有区别的.严格说来,二者并不是一回事.作为一种行为,"读"一定包含着"看",但"看"却不一定有"读".  相似文献   

5.
我和他结婚的第二天,他就给我立下了约法三章:"不得随意动他书房里的任何东西,包括一张小纸片."我以为那里有什么重要的"机密文件",待我在他的"严密监督"之下,参观完毕后,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朋友约我谈谈如何写好时事评论.谈写作经验体会的书籍、文章,我读过不少.总的感觉是,共性的东西,大家都谈得差不多;个性的东西,别人又无法学习.而且,我一直以为,母鸡生蛋,奶牛下奶,前者或许是水到渠成,后者可能是被逼无奈.无论是谈"生蛋"的经过,还是谈被"挤奶"的感觉,都是母鸡、奶牛心中的"隐痛",未必是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7.
提起被骚扰,人们多以为那是美女们遭遇的事,谁会料到现在连老头也会受此殊荣.只是后者受到的不是"性骚扰",而是"信骚扰".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地被泄露,成了某些人借以敛财的资源.个人信息被卖给商家做推销广告,于是就有了"短信骚扰"、"垃圾邮信骚扰".近几年还出现了经过包装的"信骚扰",就是不断发信给你,恭维你有成就,承诺为你出书,然后劝诱你出钱,买下他们做的高价书或者什么精致奖牌.有时一周可以收到好几封这样的信,受到这类"信骚扰"的对象大多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各业精英.大凡越有名气,被骚扰的程度就越厉害.  相似文献   

8.
黄楚九是我从未谋面的曾外祖父,我是在他离世近二十个年头后,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知道他的名字,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而当时对他的所谓了解,则是来自张贴在父亲单位还有居所外墙上的大字报.无数触目惊心的字眼,至今仍然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掉:"奸商"、"万恶的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不劳而获者"……我实在不愿--回忆这些不堪人目的字眼.父亲因为有这样一个外公,也被那些造反派"顺理成章"定性为"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甚至被打成"里通外国"的"特务",因为黄楚九的长孙黄绍组在台湾……我也自然被列为"黑五类",再加上我"划不清界限"而被认定不能成为"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我的"阶级立场"遭到拷问,说我不能背叛自己出身的"资产阶级",说我不肯坐到"无产阶级"这一边.我实在不明白,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人,怎么就会影响了我的"阶级立场"?而他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9.
庄电一 《今传媒》2007,(8):50-51
虽然已有20多年的党龄了,但我没想到自己会与十七大党代表有如此密切的关系:经过层层推选,我成为宁夏35名"十七大党代表"候选人之一,最后又在"优中选优"的"差额"选举中被无情地"差"掉了.  相似文献   

10.
我爸我妈有个毛病,就是爱操心。我和我哥也有一个毛病,就是不爱被操心。由于这两个毛病是相互矛盾的,可想而知我和我哥成长的过程是多么鸡飞蛋打。小时候我以为父母对我们不放心,信不过,什么事情都要来"掺和",是因为我们年纪小,做不好事情。后来渐渐明白,这种"掺和"的毛病,跟我们的年龄无关,跟我们的水平也无关,就是他们的个性而已。我哥都30多了,自己都是爸了,如果他一不小心理了一个平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爸我妈会像挽救失足青年一样,跟在他背后,语重心  相似文献   

11.
中办主任令计划同志最近提出了要在全国档案战线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大讨论,我以为既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如何抓好"形象工程"的建设,我以为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要抓好"形象工程"建设,必须抓好职工教育.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8岁的我刚一出校门,就分配到恩施州档案馆工作.当时,我对档案馆一无所知,以为"档案馆"便是"党案馆",着实让人嘲笑一番.  相似文献   

14.
"个人觉得,微博的发展会超过博客的火爆程度.诸君以为然否?" 这是我在国庆长假期间(10月4日22:51)发在新浪微博上的一条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11条转发,64条评论.要知道,这可是长假期间,各网站流量都大幅减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以为我傻呀     
《云南档案》2011,(6):58
<正>一个小伙子在驾驶着汽车,他一手握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搂着姑娘。路上被交警发现了,交警大声喊道:"喂!用双手!"小伙子回头说:"你以为我傻呀,那样汽车都翻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因周海婴先生披露了罗稷南先生请教毛主席"假如鲁迅活着会怎样"的逸事,罗稷南这位被遗忘多年的翻译家的大名又屡屡在媒体出现,勾起了我三十年前的一个疑问.  相似文献   

17.
没有比女性更难做的了。打扮得太好,叫做"冶容诲淫";完全不打扮也不行,因为女要"为悦己者容"。完全没有才华,会被轻视和玩弄,如果过于有才华,就简直不会被当作女性看待。女性不能过得失败,可是最好也不要太过成功。长久以来都有一种观念:成功女人的婚姻与生活大都不幸福,所以应该回归平凡,学会用一手好菜拴住老公的胃才是明智的做法。我在很长时间内都深以为然,后来才意识到:成功女性只是少数,所以她们的不幸福的案例就会被夸大,而大多数女性的无奈与  相似文献   

18.
周殿富 《出版参考》2004,(29):51-51
第一种人 "皇帝的女儿" 因为她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不管你帮她什么,除了不稀罕,她还会以为你也是她的丫鬟侍女,应该为她服役.金玉珠宝、美味佳肴、衣锦服绣,什么没见过?既然她自以为"不愁嫁",就让她当"大龄女青年"好了.  相似文献   

19.
我在几年前上中专时,被公认为文学素养不错.校刊上每期必有“大作”面世.在参加工作搞宣传这一行时,也自以为轻车熟路.但没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我写的十几篇新闻稿件,竟无一被采用.  相似文献   

20.
回想起来,我与郭布罗·润麒交往有八个年头了.北京人喜欢喊他"国舅爷",因为他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胞弟.可是他不喜欢这个称呼.也有人喊他"郭老",有些不伦不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姓郭呢,我直呼他"润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