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8~69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分一分、排一排和数一数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2.
《你能跳多远》是结合二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的教学而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在本单元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且能自主选择分类标准。这一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两篇教学设计,都能紧扣课程标淮对该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放在教学的首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4-95页.教材分析: 统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木节课所教学的"统计"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为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书第76~77页的内容)教材简析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动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  相似文献   

5.
《统计》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简单的统计图表回答一些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过程,了解简单的分类: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收集整理数据是这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4-95页。 教材分析: 统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统计内容,主要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教材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安排统计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会填补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9.
一、引导回忆整理"统计"的知识 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和分析数据,再做决定.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当今社会里,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基本生活的一部分。大到国民生产总值,小到家庭的收支,都离不开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5):3-4
数学中的统计是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据(包括图表)中获取信息,为我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数据分析观念是十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阶段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课程内容"中指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回顾统计的课堂教学,广大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三维目标制定清晰,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们往往只关注统计结果是否正确这一显性成果,经常呈现出教材利用机械化、学生统计被动化、过程体验浅表化、小组合作形式化等倾向。我们要准确把握《课标》要求,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突出对统计的数据分析。下面笔者就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使统计教学走向深入,以求还原统计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概率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此,《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这足以说明其教育价值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解现实世界,初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逐步形成统计的观念;通过统计与概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背景说明 "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4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设计有效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等),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现以"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统计活动经验。一、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激活已有经验统计首先要获取"好"数据——能够客观反映实际背景的数据。要获得好数据就需要"好"方法——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93至94页的内容 ,是学生在中年级段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例1前面 ,先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接着提出 :有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数出各项数据 ,而需要逐步收集和积累数据 ,比如例1中说的情况 ,就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整理数据 ,经常使用的是划“正”字 ,哪种数据增加1 ,就在那种数据的名称后面加一划。这样收集起来的数据叫做原始数据。为了更清楚地表示…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确定位置”(一)。片段一1.活动激趣。(1)明确活动规则:老师面对着大家,从左起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数,请你记好你是第几列?从前往后数,这是第—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数,请你记好自己是第几排?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师:第六列的同学挥挥手!第四排的同学起立!(2)用响亮的声音简单介绍自己然后再介绍你前后左右的同学。2.揭示课题。师: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条件…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能初步分析整理出的数据,能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知识导序 ]整理数据平均数统计表 表外 :标题、日期、单位说明表内 :表头、纵横栏目、数据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知识导练 ]在日常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中 ,特别是进行科学研究时 ,人们常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情况 ,这就需要收集数据 ,并把数据加以分类、整理 ,需要求出数据的平均数 ,或者制成统计表、统计图 ,用来反映所了解的情况。(一 )求平均数希望小学统计五年级学生的身高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身高 (米 ) 1.35 1.381.4 11.4 4人 数 4 17 332 6  求五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想一想要求五年级学生的平均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