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编后,是一种附于新闻报道之后的编者按语,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议论性文字,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的中心思想。它在帮助读者领会和理解消息、通讯的价值、意义的同时,增强其深度和力度,使报道锦上添花。 编后始于何时?有研究者认为,是司马迁首开编后写作的先河。附于“本纪”、“列传”后面的“太史公曰”,实际上就是一种编后性质的文体。过去读《史记》,着眼于历史事件、人物比较多,最近重读,觉得“太史公曰”的写作特点对于我们今天写编后很有启迪。这里借助“太史公曰”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校对与编后印前质量保障环节   在传统的图书出版过程中,介于书稿的编辑加工之后和图书印刷之前这个阶段,有排版和校对活动。校对之所以需要,因为它在书稿转换成印刷书籍阶段中,处于最后一个保障着图书内容和编排形式质量的环节,这个环节我们称之为“编后印前质量保障环节”。   校对是在近代铅活字排版和机器印刷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图书出版生产力的发展,从编辑活动中分离出来的。校对从编辑活动中这种分离,对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这种作用仍然是巨大的。校对活动是对照原稿在校样上进行以“校异同…  相似文献   

3.
编后话是新闻言论中的“轻骑兵”,它要言不繁,点到即止,因而短小精干,倍受受众青睐。编后话可谓百“话”齐放。编缉点评、编后小议、编后絮语、编后随笔、编余漫笔、编者寄语……尽管说法不一,然万变不离其宗:给稿件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语共有三种形式,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编后,又称编后话、编余、编后小议等,它作为编者按语的一种常用形式,是编辑经常应用的一种微型短论。那么,跟文前和文中按语比较,编后有哪些特点?应该怎样加以应用呢?下面不妨结合实际作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编后的特点编后的任务、作用和写作要求,跟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自然,它们之间也存在  相似文献   

5.
编后,是编辑人员经常用到的一种精炼短小的评论性文体。恰当地给稿件配发编后,不仅能深化稿件的主题思想,给读者以启迪,而且还能够活跃报道形式,增强受众的阅读兴趣,达到扩大新闻效果目的。如果把新闻报道比作“画龙”的话,那么给新闻稿件配发编后就是给龙“点睛”。写好编后,是每个编辑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6.
评刊浅议     
科技期刊是一种连续性的出版物,其编辑活动是一个严格的周期性循环过程,为了保证每个周期性活动都能在对上一个周期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提高,积极组织评刊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所说的评刊,就是在每期刊物出版之后,对该期刊物的质量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价。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评刊这项工作,总结编辑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激励编辑  相似文献   

7.
编后,又称编后语、编后记、编余、编后小议等,是编者按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编者对新闻稿件由感而发的一点抒情、联想和议论性文字。它依附新闻稿件,目的在于深化稿件的主题或报道思想,使得稿件红花添叶,分外宜人。编者按语常见的有冠于文首的文前按语和插入文中的文中按语。编后一般落于文后,或在播送新闻稿件之后,故此得名。编后与文前和文中按语究竟有什么区别? 它又有哪些写作特点和要求呢? 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对学习和运用编后这种评论文体,也许不无好处。  相似文献   

8.
编后是编者对稿件编辑加工后所产生的联想、议论及感受等的一种表达形式,目的是深化稿件的主题,指导读者的阅读方向。从形式上看,编后是稿件的延伸;从内容上看,它是稿件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的升华。笔者结合十几年的编辑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编后写作的粗浅看法。 选好角度 角度是文章的切入点,写编后同样也需要选准角度,这是写好编后的关键。编者从哪个角度入手,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才能使文章的思想价值得到升华,这是编后写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角度选好了,主题也就自然产生了。编者可以抓住稿件中的实质性问题,直截了当地阐明编…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张安塞同志现任山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书海出版社总编辑和本刊主编。这是去年夏季他在青岛一个全国性的期刊编辑业务讲习班上的授课内容。发表前,作者对原讲稿做了适当的修订补充。讲稿包括:总论;第一讲编前准备;第二讲期刊编辑;第三讲编后活动。我们拟从本期开始,于年内6期连续刊出。  相似文献   

10.
陈静 《编辑学报》2010,22(1):24-25
对编辑工作流程加以改良——在编辑加工后退改稿件,给出其具体操作方法,分析编后退改的意义和作用,指出了编后退改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编后,是由媒体编辑为某篇新闻价值较高的稿件配写的一种特殊的评论文体,短小、灵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媒体的态度。作为媒体编辑,写好编后应注意10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言论是新闻宣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闻单位的旗帜,新闻宣传的灵魂。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广播言论,在新闻节目中适度加大言论的分量,对于强化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功能至关重要。我们一直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从1986年以来,在新闻节目中比较系统地以编后、小评论、本台评论等形式,增加言论的内容,提高言论的水平,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编后、小评论、本台评论,我们称之为广播言论的三大支柱。一、重要新闻加编后话,进一步延伸新闻价值新闻节目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每天播送的大量稿件主要是信息。人们通过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应邀参加一个学会组织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发给与会者人手一份事先印好的论文汇编后,即安排研讨会活动的内容,开始我以为是分组进行研讨,孰料却是分头观光各路的景点及时间安排,尽兴之后,很快便各自"拜拜"了.  相似文献   

14.
读者中来     
这样的"编后"好!人民日报的许多"编后"写得好,深受读者的欢迎.例如,"目标明确,干劲十足"、"反对特殊论"和"蚂蚁啃骨头"等等,思想明确,态度鲜明,标题醒目,文字简短、清新.希望各地报刊也能向人民日报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11)
如何承担——替《知音》写编后文/武汉·胡国祥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如何承担?当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受到威胁,当我们的生存出现危机,我们该如何面对?《知音》杂志告诉我们,要顽强、要勇敢、要抗争。《知音》给我们讲了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在甘肃省宁县,考取了师范学...  相似文献   

16.
我的这部书稿《亲历出版三十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在商务印书馆正进入编校阶段。三年前在拟定编写大纲时曾有“编后记”一项,本打算不做了。翻阅一校样后,忽生一念:应该如实地介绍一下这六十余万字文稿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的,还要夹杂一些个人历史的回顾。这不像一般的“编后记”,更像“编后自白”。有朋友不赞成“编后自白”,就称“编后自记”吧!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编后是指在新闻报道之后依托于新闻报道进行评说、引发思考的简短评论,具有新闻性、针对性、贴近性、指导性、短小性等基本特征,它既依托报道又超脱报道,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给人以深思的余地。笔者结合近十年的编辑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电视新闻编后的重要性、特征及写作要求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也是电视的旗帜。它依托新闻事实,发议论、讲道理,直接表明媒体的立场,体现编辑部的观点,教育群众,指导工作,影响社会舆论,在电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在,各地电视台大都开办有电视评论节目,同时在消息类新闻节目中也越来越重视短评、编后等新闻言论。区别于电视评论节目,对电视新闻节目中依托新闻报道来发议论、讲道理的这些短评、编后等体裁,我们称之为电视新闻言论。与报道评论相比,与电视评论节目相比,电视新闻言论自有其特点。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应做到"六宜六忌"。  相似文献   

19.
目前,报纸上每天会看见“编后话”,广播中的编后话也颇为常见。但是,它在电视新闻中运用的过少。除中央电视台和一些省级台还不时地使用外,许多地方台甚至忽略使用这“一”雕虫小技。电视新闻的基本特点是尽量少用语言,以避免重复画面上正在播放的内容。解说词既要解说画面,又要赋予画面以深刻的思  相似文献   

20.
浅谈期刊的编后工作《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刘萍一般认为,期刊编辑的工作程序主要是: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绘图、版面设计、发排、校对、定稿付印,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却被遗忘了,这就是编后工作。编辑工作是一项遗憾的工作,每一期期刊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此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