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伊斯特林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幸福增加即"伊斯特林悖论"之后,经济学界产生了极大反响。教育是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收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某种程度上正是教育的生产性价值发挥作用的结果。同时,教育的消费性价值也是教育经济价值的重要方面,它是指受教育者因接受教育而获得的非货币性收益,体现在消费技能、消费行为、健康和情感等多个方面,这种非货币性收益和教育生产性价值——收入一样都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作用。"伊斯特林悖论"之所以存在正是教育没有充分发挥消费性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微波 《文教资料》2012,(25):112-113
本文从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出发,以网上消费和信贷消费为代表性消费方式来论述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从而正确认识教育的经济价值,即教育的生产性价值和教育的消费性价值都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有不可替代的增进作用。因此,必须转变当前片面的教育理念,教育不仅要促进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的发展,还应该发挥其消费性价值并努力促进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能力的提高。只有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提高学生人力资本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消费性价值,人们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3.
“伊斯特林悖论”新解——对教育的经济价值之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特林悖论"认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幸福增加,这一论断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教育的经济价值就在于造福于人,包括生产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生产性价值就在于把投资直接用于培养学生将来的生产能力和谋生能力上;消费性价值则是指投资教育所获得的非货币性回报,两者是博弈关系,都可以使人得到满足."伊斯特林悖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只考虑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消费在其中的作用,只有把二者同等重视起来,才能真正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要素,但“伊斯特林悖论”的提出引发了诸多莫衷一是的争论。教育作为提升收入的主要途径,其经济价值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8)数据分析发现,文化消费在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类别文化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而家庭收入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文化消费对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但低收入群体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比高收入群体更加显著。因此,新时代教育应注重提升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强化教育“致幸福”实践路径;加强文化消费教育,提高全社会消费素养;构建差异化的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不同经济群体消费需求,避免“伊斯特林悖论”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5.
价值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关涉事项值得追求和践行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关键性价值教育内容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人的价值的教育,二是教育价值的教育,三是知识价值的教育。第一部分探讨人的价值的教育要借助人性教育、道德品质养成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来完成。第二部分教育价值的教育提出"教育为何是无用的"的另类教育价值之教育主张和"教育为何是有用的"的正统教育价值的教育之主张。第三部分讨论知识价值的教育,提出知识价值教育历来更强调知识的功利价值,进而认为知识价值的教育要体现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让知识的价值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6.
邱琳 《教育研究》2012,(5):42-47
人作为价值性存在,经历着一个被价值塑造的过程。价值并非独立于人之外,而是内在于主体的人格、思想和行为;教育不仅是价值塑造人的首要方式,也是人追求和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自现代以来,教育的价值本性随着价值基础的危机而渐趋流失,要遏制现代性价值危机、消解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必须还教育以价值本性,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价值教育引领人的价值生存。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经济价值问题争论颇多 ,但仍有许多概念模糊不清。现代教育具有经济价值 ,这是由其生产性决定的。现代教育的经济价值体现出几大特性。必须采取措施实现并增强现代教育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重新审视“人文价值”概念的基础上,对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认为,技术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技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并不仅仅限于技术教育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是指技术教育对人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的价值问题始终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际大背景下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更加凸显其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塑造人、关注人的科学,理所应当将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重要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在当前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可忽视人的价值实现这一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终身学习是人的生存发展、教育学习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发展,社区学院教育正是终身学习理念建立的主渠道,对构建学习化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主要从社区教育的社会价值、人的发展价值、政治价值等方面来探讨社区学院的教育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个体主客观体验的统一,它与教育有着多方位的关联。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她们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的复杂性,她们的幸福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受,提高人们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而女性教育,较普通教育更贴近女性需要,使女性的幸福追求更为容易。我国的当前的女性教育相对较少,不利于女性的幸福成长,在这方面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生活、幸福三者以人为联结点,水乳交融。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故教育以人的幸福为终极目的毋庸置疑。生命教育是引领人们通向幸福生活的阶梯。只有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才能引领受教育者在当下生活中寻求幸福,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13.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教育的根本旨趣和最高追求。高职教育应克服功利性、工具性的弊端,实施幸福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让教育过程成为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体验教育的幸福的过程,提高师生幸福感,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一种亲社会的情感,感恩的特质使个体更容易体验到感恩之情。而对高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鼓励亲社会行为,提高幸福感,更能提升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的“幸福”旨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个体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根本旨趣所在。然而,现实的教育实践却往往被"功利化"、"工具化"和"技术化",成为实现效率、数量和速度等"工业化理想"的工具,成为传授知识、讲求功用的"技术"之学。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可以说是对个体幸福的背离。因此,教育需向"幸福"还原,回归个体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7.
情境德育作为德育方式,属于情感德育范式的组成部分。按照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德育实践活动中,创设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情景,能够使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丰富情感体验,培育情感品质,奠基"意义建构"价值基础,进而调整和改善自身思想品德结构。因而,高校情境德育的价值理念重在以境育情,以情动人,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多途径真实感受、多形式活动体验、多层次的情感认知,进而提升情感品质,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推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当前高职生消极心理的具体表现入手,具体阐述了如何挖掘高职生的潜能和提升其幸福感,从而提出从积极心理学基本理念出发摒除高职生消极心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幸福的追问出发,对病态幸福观的现状及认知进行反思。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淡化了和谐社会视阈下幸福观精神崇高性与社会价值性,背离了当今科学幸福观的时代诉求与价值辐射作用。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破解困惑与误区,优化幸福的系统,实现对未来幸福观教育的超越:感受力取向的改变;人格取向的提升;价值取向的超越等,探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代人生幸福的和谐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