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公开宣称自己是“标语口号诗人”,我们不必为其忌讳。郭沫若是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实质就在抒情和表现激情。“标语口号”最能成就这样的激情。郭沫若的诗歌是历史时代的“传声筒”,“标语口号诗”并不抹煞诗人的价值,更不是耻辱。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美学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郭沫若形成了他诗歌形式论、审美目的论以及审美风格论等美学思想,从而建构起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一举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半的稚拙局面。在具体的创作中,郭沫若主张“形式的绝端自由”、“感情绝端的流露”,其结果是在获得一种“狂暴的技巧”的同时也失去了诗歌现代性的深层表现的朦胧美。探寻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得与失,对当今日益衰微的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诗人出身的郭沫若在他的历史剧中仍然追求浪漫主义风格的格调,这便使他的历史剧呈现出浪漫主义诗情.诗歌的直接运用,剧中诗意般的正面人物形象,抒情诗般的独白和舞台说明的抒情意境是郭沫若历史剧浪漫主义诗情的四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与海子分别是20世纪20、80年代中国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通过对郭沫若与海子诗歌创作特色的比较,展示了浪漫主义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以及诗人对现当代诗歌繁荣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女神》像一声春雷,掀开了中国诗歌划时代的一页。他强调诗是激情、灵感和心灵感受的直接抒写,而不是“做”出来的。郭沫若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除诗歌创作外,还有剧作、小说、散文等。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郭沫若诗歌创作方法的商讨在研究郭沫若中晚期诗歌时,有人曾经说:“郭沫若在一九二五年以后的论文中,片面否定浪漫主义,片面强调现实主义。自诗集《恢复》开始,他在诗里就很少采用那些自己特别喜爱的题材,运用那些自己特别熟练的手法,而一心一意遵循现实主义的要求。”他并把这作为郭沫若部分诗作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来,离开最能表现自己  相似文献   

8.
天安门诗词是为了参加现实的阶级斗争,作为同万恶的“四人帮”战斗的武器而诞生的,因此革命现实主义是它们最本质的特色;但同时,它们又具有十分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说它们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是当之无愧的。浪漫主义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屈原、李白、苏轼、郭沫若的诗歌,是我国诗歌史上一座又一座浪漫主义的丰碑,而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则是浪漫主义的新高峰。天安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有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是:“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的大多数作品也正体现了这一思想,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赤裸裸的自我暴露的特点和返归自然的心理要求。他的小说《沉沦》就体现出他的这种创作思想。本文将着重探讨《沉沦》当中有关“返归自然”的精美描绘和它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以及同郭沫若作品相比,《沉沦》在这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但是,郁达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浪漫主义思想中的对古典陈规的反叛和对个性自由的理想追求成为郁达夫反抗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在艺术追求上,郁达夫自觉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适合表现痛苦和悲伤的感伤情调,注重创作中主观自我的表现,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一)“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客体和主体、再现和表现、反映和创造之间的关系,是同文艺的本质特征密切相关的问题。郭沫若作为富于个性特征的浪漫主义诗人,早年在泛神论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强调艺术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倡导自我表现和主情主义,重视直觉和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本世纪初期,郭沫若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受到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的激励,  相似文献   

12.
认真研究和正确认识郭沫若的小说,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郭沫若的第一篇小说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呈现,自我抒情小说是时代青年苦闷情感及抗争状态的呈现,寄托小说是作“借古鉴今”“借古讽今”价值取向的呈现,写实主义小说是作社会责任意识与主观战斗精神的呈现,反帝反封建反专制统治是贯穿小说创作的主线,强烈的主观色彩及新奇的想象构成了小说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女神》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 ,表现了强烈的主观精神和奇特的想象 ,洋溢着浓郁的神奇色彩。《女神》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独创性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开创了我国新文学革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从两首诗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98年,一本名为<抒情歌谣集>的诗集问世,宣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代的到来.浪漫主义文学是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深受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由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不满,并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位最杰出的作家,李白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本文在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重点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世界本土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风格在阿拉伯文学上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想象美、如画般的色彩性的美,常被人们称为“水晶般”的风格或者是“纪伯伦体”。他是新一代阿拉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注重情感的传达,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质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追求爱的人生观、超越自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致的悼词中说:“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茅盾在《文坛彗星——悼念郭沫若同志》一文中指出:“收集在《女神》中的他早期的诗,大部分写于一九二○年以后,是五四运动在诗歌方面最热情而豪放的反映,可说是举世无双.他以诅咒黑暗、渴望光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的诗人出现,震惊海内,竞相传阅,认为他是当时诗坛的霹雳手.”茅盾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8.
贺敬之认为,文艺作品必须既真实反映客观生活,又真实反映主观感受;提倡作者独创性的情感表达,不主张作家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想和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吟唱;强调艺术必须具有思想性,艺术中的思想必须为感情所具体化;认为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是社会主义时期两种不同创作方法,应使它们相互结合.贺敬之文艺思想对当前的文艺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家。在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中,他非常重视时间的艺术功能,将时间作为升华诗歌情感的艺术策略。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是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不仅诗歌和长篇小说成就卓著,中篇小说特别是浪漫主义中篇小说也占有特殊地位。通过对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浪漫主义中篇小说的产生与发展以及重要作家作品的分析论述,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示“黄金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