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高等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当然也要为中学职业教育服务和培养师资。十几年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使我国的中学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严重问题,对专业教师在中学职业教育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不够是根本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中学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从目前到21世纪初,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中学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高等师范教育,积极发展专门为中学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系、专业  相似文献   

2.
英国职业教育总体来讲,可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是在综合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中实施。英国16岁后职业教育即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也是英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主要在继续学院实施。  相似文献   

3.
一、英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英国职业教育总体来讲,可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1.中等职业教育英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综合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中实施。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前后.英国议会通过《1944年教育法》(即巴特勒教育法),奠定了英国战后职业教育的基础。该法规定:英国职业教育体系(学校范畴内)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二个阶段。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实施机构有“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二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应俄罗斯教科院喀山职业教育与心理研究院之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派出的以高宝立研究员为团长的教育访问考察团,于2007年9月17-28日对俄罗斯的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基础教育和教育科研等进行了考察。出访期间,考察团先后访问了俄罗斯教科院、喀山职业教育与心理研究院、喀山大学、埃拉布格师范大学、喀山市第三十九中学和第二中学、喀山市儿童活动中心、埃拉布格文科学校、圣彼得堡传统文化艺术学校、圣彼得堡一六一中学、戈日烈瓷器厂和戈日烈工艺学院等;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必须区分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型人才最初作为工程师助手,以后又是掌握高新技术的主力。在20世纪,已有很多国家举办技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表了有关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术语。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同的学习途径和教育目标。职业教育主要从做中学,教育目标主要是动作技能,技术教育主要从知识载体中学,需要掌握高新技术等系统理论知识。不区分两类教育会造成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供应紧缺。  相似文献   

7.
初级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它的水平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法国、英国和德国对初级职业教育方面都非常重视,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独特制度,如法国的方向指导制度、德国的两次考试分流制度、英国综合中学的多样课程等.这些国家的初级职业教育存在差异性,但在教育过程的设计、选课制和最后一年的分流阶段三方面也具有一些共同点.  相似文献   

8.
近一二年来,职业教育已成了最时髦之教育,在任何教育长官的就职宣言,或施政大纲里,都可以看见注重职业教育的意思和方法,教育部且颁布了以后新设中学,只许办职业,不准办普通的命令,于是各省市的职业学校,乃如雨后春笋,发达到极点,这是职业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王晨在<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中撰文评述了意大利理论实践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战后,意大利形成了技术中学、省级职业学校、职业培训中心和私立职业教育机构共同实施职业教育的体系,但体系内各机构缺乏沟通转换,不能满足9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欧洲形成统一开放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因此2003年开始了"莫拉蒂改革",教育体制发生以下变化:义务教育年限延长;扩大传统中学.重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由大区政府统一管理;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高等技术教育和培训部分,进行高水平、整合性的非学院式职业教育与培训,与高等教育其他部分互通;设立工学交替培训(学徒)系统作为补充.改革后形成了铰链联通式的教育体系,更具灵活、平等和自由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从做中学"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起了改革和创新的作用,对于学校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工作实践,对"做中学"理论有新的解读和反思,分别从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做"、"学"、"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美国为了培训企业适用职业技术人才,普遍实行了“工读课程计划”合作教育。早在1962年,美国曾成立了全国半工半读合作教育委员会。1963年美国颁布了《国会职业教育法令》,明确规定联邦政府要资助中学的半工半读教育。1968年,美国又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修正案》。其中规定:“合作职业教育是一种由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的职业教育计划,学生通过轮流在学校中学习和企业中工作的方式,接受必修的普通科目和职业科目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由学校与企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职教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佳 《职教论坛》2001,(4):62-62
奥地利的传统职业教育创建于17世纪末期,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奥地利的社会和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较高。10岁的学童中仅11%的人进入文理中学,其余均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占11%,高等职业教育占20%,“双元制”职业教育占43%。  相似文献   

13.
德国职业教育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把职业教育看成是关系民族生存、经济发展、国家振兴的根本大计。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他们小学毕业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分别进入普通中学(5~6年制,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文理中学(一般为9年制,为升入普通高校做准备)、实验中学(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和综合中学(前三类学校的综合)四类学校,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  相似文献   

14.
英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体现在中学教育阶段。除了文法中学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学术性学校之外,其他三类学校都与职业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的职业教育主动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把济源职业教育这幅长卷泼洒得浓墨重彩。 职教迈步从头越 济源市职业教育起步于八十年代末。1988年,济源市将第十四中学试办为工业技术高中,年招生不足百人。1990年,济源市将第十三中学改办为农业技术高中,年招收仅80余人。1992年,济源市在山区四个乡镇的普通高中设了职业技术教育班。当时,这几所职业学校,也只是职高的牌子,普高的模式,不仅学校数量少,生源差,且教育质量低,缺乏办学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领域的学校为对象,分别对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完全中学、1 2年一贯制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等七类学校进行了观察叙事,本色呈现德国巴伐利亚州各类学校教育的管理和教学。  相似文献   

17.
肯尼亚政府最近作出决定,将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改革后,小学教育延长至八年,中学和大学仍分别为四年。这次改革强调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规定在小学的最后两年必须进行技术教育,中学必须开设职业教育课。此外,通过改革,学校教育中还将减少书面考试的次数,纠正过去只看卷面分数的做法,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向题和解决向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每所学校都将至少建一实验室和开办一所小型工厂。  相似文献   

18.
职业本科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类教育。职业教育源起于师徒制和家传制,后来发展到现代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从童工培训、工人补习和技术训练、工人子弟学校教育开始,逐步过渡到实科中学和各种专门学校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初步发展。20世纪后半期,高等职业教育由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逐步过渡到学位教育,为职业本科教育打开了发展通道。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擘画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蓝图,对职业本科教育作了政策规划。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困惑,发展职业本科,应当尊重其特点,在政策上坚持壮大职业本科办学规模,试点高校应坚定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本科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参考》2010,(9):F0004-F0004
内蒙古达拉特旗第十中学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主,艺体教育并举的综合性民办高级中学。办学十年来,升学率、就业率名列地区之首。学校多次受到上级嘉奖,成为内蒙古首所示范性民办高级中学,全市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经过十年的风霜雪雨,达拉特旗第十中学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治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我国的中学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开辟了中国中学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在中学职业教育史上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因此,探索这一时期中学职业教育的起因与表现,不仅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瞭本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而且对今天的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分阶段作如下探讨.第一阶段;清末(1901—1911年)萌芽时期。本阶段的特点为:中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渐趋结合的“迹象”,中学职业教育处在酝酿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