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建设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依附现象。促进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在吸收和借鉴中不断发展,应把握主体性、本土性、开放性等原则,合理定位课程目标,注意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寻求国外课程内容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置是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伴随着地方农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地方农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农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设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探索我国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新进展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从合作办学的区域分布情况、专业和课程设置分布情况、合作办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办学的发展环境等方面探讨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如何促进我国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依托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要求,了解了湖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及不同院校存在的培养模式。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运行近5年,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存在相应问题,如课程设置、生源英语水平、师资建设等方面,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性问题是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疑难问题.研究表明,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欠缺表现在指导文件欠缺针对性、办学机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欠缺针对性三个方面.强化针对性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适应自身办学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从针对性视角探索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项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潮流的事业,四年来,本院中澳合作办学初见成效,但现行英语教学面临发展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本院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对策,给国际合作项目的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早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就已经萌芽,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筹款渠道多样化、追求教育本体价值等特点。它的萌芽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近代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对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当务之急。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工作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局部代整体全面分析国内外高校俄语专业二年级的教学计划,从开设课程的类型、门数、学时、学分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比国内外课程设置的异同,制定国内外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的提案,旨在深化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国际化与外语课程设置,其次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公众教育观念的更新等方面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外语课程设置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并且从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比例、授课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阐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外语课程设置国际化的挑战,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外合作办学按办学方式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学历教育中常在本科院校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也开设了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识教育更多地偏向于部分公共课,以及一些科普性质的知识教育。与欧美教育发达国家重视系统公民教育以及价值观引导方面知识相比,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学生偏向于专业性,缺乏综合性。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发展通识教育,参考欧美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如开展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加强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而持续助力中外合作办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使我国的大学教育在办学理念、办学体制、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法及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大学实现了对接。山东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大学合作举办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两个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中澳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承担教学和管理,以及采取专业化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外合作办学不但直接引进了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能提高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的认识,确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办学,将会促进人员交流、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的国际化。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进程的回顾,对目前我国高校与国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梳理,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提出几个合作办学的新形式,供其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加强高校服务、管理与教学之间的联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彰显服务育人的思想,是完善高校服务、管理与教学在人才培养中联动机制的指导思想。提高育人人员素养,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完善评价监督机制,建设数字校园环境,则是进一步完善这一联动机制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针对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内涵进行简单分析,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构建递进化、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地方应用型大学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学科特征、产业发展现状等,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这是应用型大学教育改革的科学方向,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未来产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内容及学生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创新教育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及丰富培养路径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快,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得到迅速发展。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针对中美会计合作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中外合作培养会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中外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保障体系,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育融合跨文化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全国性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教育实习、教育培训、建立研究团队和“学习共同体”发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以教育实习为纽带,深入教育实践第一线;通过教育培训,统一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意识与思想;建立研究团队,在合作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建立“学习共同体”,巩固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性。促进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及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专业基础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与主要渠道,是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基础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教育地位。思政教育是通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教育手段,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是现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却存在专业基础课程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课程思政的出现,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教学问题。结合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探析课程思政实施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破解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重大成就,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应当跟上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趋势。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水平对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剑桥大学,秉承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以课程体系为核心,创业实践为抓手,创新网络为助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球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典范。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厘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从根本上说,课程思政建设是一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终极目标指向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应紧扣课程思政导向推动课程体系革新,围绕课程思政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立足课程思政施行需要补齐课程建设的制度短板,使课程全面反映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新内涵和新要求;在深化课程认知与优化教学过程中、在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坚守质量底线基础上、在发挥教师主体的能动作用中提升教学质量,对关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质疑声作出正面回应,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与推进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的耦合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