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五、沉肩坠肘对于沉肩坠肘,杨澄甫解释说:"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又说:"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这就是说,要坠肘首先要沉肩,沉肩首先要松肩,沉是建立在松的基础之上的。能松然后能沉,能沉然后能坠,能坠然后有力。能松、能沉、能坠,则力能贯之。不能松沉肩肘,最重要的弊端是手臂的力与身体僵持,其劲浮而迟,连带脚下无根,不仅不能发人,反而容易被人所制。能沉肩坠肘,接人劲时则能将对方来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教学实践并运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力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剖析了太极拳动作要领“沉肩坠肘”的理论涵义,研究和实践表明“沉肩坠肘”动作要领可理解为,练习时肩部关节放松、下沉,胸背撑开,并有意识地使两肩胛骨向外横撑有相合之力,在保持肘窝拧裹向上的同时,肘尖下垂,不可外翻。通过对内涵和外延的剖析和理解,可以很好的对太极拳的教学和练习提供多学科的理论依据,领悟太极拳动作要领“沉肩坠肘”的内涵,使教学者和练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拳理。  相似文献   

3.
上肢部1.肩肘:“松肩沉肘”是各派太极拳的共同要求。有的也叫“沉肩垂肘”或“沉肩坠肘”,就是两户关节要向下向外松,两肘关节要向下沉坠。松肩和沉时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做到沉肘松肩,两臂才能圆满松活,运动自然。等论讲:“转关在户,折叠在腕。”也就是说,解脱擒拿,内劲运动在胸腰。通过肩时,力达手腕,方能解脱。肩肘关书通顺,内劲才能达到掌指。如果肩肘受到障碍,使会影响内劲运用,从而也影胸了周身协调。在练习时,经常要注意两肩矢书的松弛,有意识地向外引伸,使劲逐渐拉开下沉;两肘则要有下垂之意,以起到“护助”的作…  相似文献   

4.
《精武》2007,(5):58-58
沉肩坠肘是大多数拳种所强词的要则之一,但有些朋友练了许多年却不能够真正掌握,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拙力的积累,因此要使双臂完全放松并正确做到沉肩坠肘确实存在着一定难度。大家在初学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沉肩坠肘时,肱二头肌和三  相似文献   

5.
牛胜先 《武当》2009,(12):16-17
练太极拳强调沉肩、坠肘。如果肩松沉了,但肘却微外掀和里瘪,会立即破坏了沉肩的作用,使劲立散。肘为胳膊之中节,中节出了问题,根节和梢节都会受到影响,使劲不能完整。所以不论野马分鬃、搂膝拗步还是其他动作,肘都不能外掀和里扣,就是四角穿梭也不允许掀肘。在推手中,肘的杀伤力太过威猛,  相似文献   

6.
4、寒肩:肘不能沉,肩不能松,肩胛紧锁,两肩高耸,状如立寒冬溯风之谓也。以致气血不通,劲路不畅。造成上不能劲由脊发,贯劲干指捎;下不能虚胸盈腹,引气达丹田。寒肩亦称“耸肩”,就象人在寒冬溯风中把肩耸起一样。内家拳有“松后沉肘”的基本要求,或称“松肩垂肘”“‘沉肩坠时”、“垂肩沉肘”、“沉肩曲肘”。总其所言,无非指肩头节须松沉,使镇骨平准而微下沉,肘关节始终保持适度的弯曲和沉垂,从而达到“三垂”。即气垂房垂用锤。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肩垂则臂比劲活,肩摧肘前;肘垂则两膊自国,能固两助。这样才符…  相似文献   

7.
五、寒肩直肘寒肩也叫“耸肩”,就象常人在遇到寒冷时把肩膀耸起一样。直肘与“曲肘”是相对立的。打太极拳有“松肩垂肘”的基本要求,或称为“松肩沉肘”、“沉肩曲肘”、“沉肩坠肘”。总而言之,是含有肩关节松沉,肘关节始终留有程度不同的屈曲,并有下垂的意思。即使做冲拳动作,如搬拦捶、指(月当)捶、栽捶等式,冲拳一臂的肘关节也不可完全伸直,而必须保持微曲,这样才符合太极拳古典理论中“劲以曲蓄而有余”的原理。用哲学的话来说,即“留有余地”。从技击角度上看,寒肩和运臂肘直无余,则易于引起僵直乏力的现象,使劲路难以通畅、往复迟重不灵,同时也易被对方采用撅臂等招法使  相似文献   

8.
第一手内圈手1、盘法:口诵起始词。承上势,双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捧到胸前,掌心朝上,十指平心,肘心朝上,沉肩,此为伊斯兰教的“接嘟哇”,意为真心诚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如图1)承上势,左脚向前进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同时左手从胸向内圈划,肘心向上坠肘;肩内扣,三尖照,六合合。(如图2)  相似文献   

9.
韦群杰 《武当》2012,(8):28-30
六、鸡形1、劲力(1)金鸡独立向前纵步时,两手向前交错穿掌,有指头前钻的劲和掌根的塌劲;向前钻穿是用后腿的蹬劲,腰的拧劲;掌根的塌劲是用肩的沉劲、肘的坠劲和腕关节的下塌劲。独立时,前掌有肩肘的沉坠劲,腕关节的塌劲,食指的上挑劲;后手有肩的沉劲,肘的挣劲,腕关节的下塌劲,五指的微扣劲。同时还有头的顶劲,腰的塌劲,胯的缩劲,膝的微扣劲,支撑腿的蹬撑劲等等。  相似文献   

10.
吴家新 《武当》2003,(2):7-9
7、拇指靠拢,小腹上翻,指点缺盆。 接前式,两掌前推,随即坠肘,磨掌至手掌心朝下,十指朝前,再以拇指领劲,互相吸引,使之慢慢靠拢,两拇指与两食指成U形,同时,气沉丹田,慢慢下蹲,小腹上翻,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蹲身沉桩,双掌以中指领劲,平行向前伸展。 磨掌,两掌好似在按水中浮球,以小指领劲,慢慢往下按,使两掌放平。此动作一定要以坠肘带动两腕完成(图10、11)。  相似文献   

11.
崔云鸣 《武当》2024,(1):22-26
<正>(接上期)(九)肘不碰身肘不碰身,本质上是练胳膊的掤劲以及沉肩坠肘,一部分身体的结构力。相关的要求还有手离身体距离要大于30厘米,还有叫法是腋下能夹个鸡蛋,都是为了沉肩。这些都是通俗说法,不是正根和本源。沉肩的目的是使肩峰、肱骨头及肱骨结节接触面增加,合到一起,这样可以有利于力量从脊柱后边、前胸传递到胳膊上,不然肱骨头的接触面不够大,不好调整角度,很难做到力量的完整传递。而增加接触面最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康  李健 《武当》2003,(12)
一、泽井健一曾在日本创“太气拳”,请问其人其艺如何? 答:泽井健一先生的大成拳水平不错,但还不是真正的大成拳。因为他的基本功不符合大成拳的原则。譬如他练“太气拳”所站的浑元桩,两小臂的姿势是“沉肩坠肘”,而不是大成拳要求的“肩撑肘横”。再有,站桩时身体重心放在中间或偏前方,这样对技击没  相似文献   

13.
第十七肘斜撑肘第一手粘手1、盘法:口诵起始词。承上势,双手从身体两侧朝上捧到胸前,掌心朝上,十指平心,肘心朝上,沉肩。此为伊斯兰教的"接嘟哇",意为真心诚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如图1)承上势,左脚向前进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左手从胸向上内拧钻,肘心朝上,坠肘;肩内扣,三尖照,六合合。(如图2)  相似文献   

14.
第三肘前扫肘第一手后拽手1、盘法:口诵:台斯密。承上势,双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捧到胸前,掌心向上,十指平心,肘心向上,沉肩,此为伊斯兰教的"接嘟哇",意为真心诚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如图1)承上势,左脚向前进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鸡步,同时以身向左外拧转,带动左手从胸向下拽,肘心向上坠肘;肩内扣,三尖照,六合合。(如图2)2、功用:  相似文献   

15.
贾澎 《中华武术》2004,(3):31-33
“金刚”是道教和佛教守护神,因之命名取其庄重、中正、威严之仪,无敌于天下之势。“对”是相合、相含、相对照之意。“三大对”是指身、手、步相对。拳势运动中身体移动、重心转换到某一侧时,须手与足、肘与膝相合,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一对无不相对,不贪不欠,无过不及,头正身直,沉肩坠肘,吊裆松胯,气顺神蓄,气催力发,意动劲至,则五行百骸  相似文献   

16.
曹尔晔 《武当》2007,(12):16-19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以太极阴阳理论为依据的拳法,由太极图分阴阳,可以看到太极拳动作处处分虚实,以虚实和阴阳相对。太极拳强调全身放松、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  相似文献   

17.
易和 《健身科学》2008,(2):32-32
1.平冲拳杨式、孙式、吴式、武式:拳自腰间平拳或立拳向前打出。要求:利用周身合力,力达拳面,臂微屈,沉肩坠肘。陈式:由胸前旋臂弹抖打出。要求:松活弹抖快速发力。  相似文献   

18.
手法是指手臂的运使方法。太极拳技法的主体是手法,十三势中前八法主要依靠手法实现,可见重要。按手的部位和形状分掌、拳、肘、臂法,这里统称手法。除了遵循上肢身型及相关运动技术要求外,具体的规律有:第一,梢根互领,螺旋出入。手臂分为三节,即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凡是手法从近身端向外出时,手领肘、肘领肩,同时肩催肘、肘催手,符合梢领中随根催三节运动原理。凡从远身端向内收时正好相反。肩(通过松沉)领肘、肘(通过沉坠)领手。具体练习时,开始想的大部位即手、肘、肩整个部分。随着动作的熟练,要想三节各自对应的穴位按三节原…  相似文献   

19.
周:李老师,能不能请你谈谈太极拳用架与其他太极拳套路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李琏:其实,太极拳用架的基本要求,如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松腰松胯等与太极拳的其他套路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擦法是中老年人很实用的一种保健按摩手法,历来受到众多医家的推崇。操作也非常简单,即用手掌面或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机体表面一定部位,做直线往返运动,不可歪斜,不可间歇;压力适中,以皮肤不皱起为宜;沉肩坠肘并内收,发力于臂,蓄劲于腕,动作平稳而有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