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立科研机构之于国家创新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关于国立科研机构制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却长期以来被忽视。今天,在美、德等国反思其国家实验室的发展定位与模式,以及中国政府开启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关于国立科研机构的相关理论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尝试从认识国立科研机构的使命演进出发,运用制度逻辑理论,建构国立科研机构的分类模型,为推进国立科研机构分类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分析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国政府对国立科研机构的主要治理模式、国立科研机构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国立科研机构改革的4点启示与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国立科研机构战略定位与使命;以科学的分类管理模式监管不同类型国立科研机构;以长期稳定支持经费为主导配置经济资源;以人才管理制度创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与竞争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夏尔·戴高乐将军着手组建一批国立科研机构,努力建设独立自主科技创新体系,并持续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顶层设计,这一系列举措为日后法国在科学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层面实现"辉煌三十年"(20世纪60—80年代),以及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军事和科技创新强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以二战结束为时间起点,重点围绕国立科研机构设置、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科研环境建设、成果转移转化、科技评价和国家创新战略布局8个方面论述法国建设科技强国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国立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解决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更高效地发挥中国科学院等国立科研机构在核心技术攻坚体系中的关键牵引作用,文章选取著名的欧洲国立科研机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分析、归纳和总结其在战略定位、顶层设计以及攻关体制机制等方面成功的经验并凝练启示。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思考在新形势下,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应如何在核心技术攻坚体系中,探索服务重大技术突破的制度设计与组织机制创新,明确核心平台的战略定位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战略任务,完善对相关知识产权成果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形成基于深度信任的协同合作研发,为全面提升我国核心技术攻坚体系的效能,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信息传播是一项事关国立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进程的重要工作。面对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国立科研机构的信息传播仍存在战略意识不足、职能发挥不够的问题。文章基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分析了国立科研机构信息传播工作的现状,以及国外国立科研机构信息传播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国立科研机构信息传播管理体系模型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研团队是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基本业务单位,基于问卷和访谈调研的结果,围绕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绩效影响要素,对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结论和建议,最后讨论本文的研究意义、局限性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建立我国国立科研机构评价制度的必要性 ,并着重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评价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容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际国立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对不同国家的国立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法.首先,以3E理论和"阶梯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国际国立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其次,以国际上不同国立科研机构为对象进行验证,发现选取的86个国立科研机构具有可比性,并且指标体系有较好的效度.  相似文献   

9.
代涛  阿儒涵  李晓轩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65-1371
如何建立符合国立科研机构定位特点的预算拨款方式,提高预算拨款的使用效率,是政府科技投入和国立科研机构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国立科研机构定位的视角分析其预算拨款机制。首先,提出了国立科研机构的三种定位,即面向国家需求、面向科技前沿和面向市场需求。其次,以美国航空航天局、德国马普学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为案例,分析了不同定位的典型预算拨款配置机制,相应地提出了基于项目的任务导向、基于人的学科导向以及基于资金匹配的市场导向三种配置模式。最后,针对我国国立科研机构预算拨款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国立科研机构定位,基于定位分类配置资源以及建立绩效问责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性技术知识协同创新已成为创新体系建设关注热点。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链条不完整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理论分析地方综合科研机构与国立科研机构以及研究型高校知识协同创新、与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创新链上的断裂带,以地方综合科研机构的视角构建出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以中试熟化为核心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分析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及时代特征,按照科研规律、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并以重大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为核心,构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项目战略决策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的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总结广东通过改革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探索构建的,多主体、多要素、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及其实施科研项目揭榜制、成立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面向全国开放项目申请、推进省实验室重大平台建设等典型做法与经验,并进一步对标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产出、研发与应用、固化与动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为广东应对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章芬  原长弘  郭建路 《科研管理》2021,42(11):43-5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然而,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当今重要而又缺乏探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新型研发机构的典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式案例深入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剖析了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密码,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本文开启了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拓展了产学研融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构建知识管理-机制创新的二维分析框架,对传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4种企业组织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影响企业长期成长的因素及原因,得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研究发现:(1)传统企业以获取短期盈利为目标,依靠规模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来获取市场份额,内生创新动力不强,在成长性上不如研发型企业;(2)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是研发型企业最优组织形态,既能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优势,也能融合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体制优势;(3)构建开放型嵌入式知识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低成本、开放式、共享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柔性化的人才引培机制是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知识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明远 《资源科学》2001,23(4):72-78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环状:核心是知识创新系统。从内到外依次为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基础与管理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国际接轨。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组成系统和网络。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既存在源与流的关系,也存在着技术创新同样可以生产新知识,引发又一轮新的知识创新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知识信息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信息服务也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首先分析知识信息服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机制,指出创新主体知识信息需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信息服务转型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大学为主体的内生型模式不同,我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推动知识创新主体间系统性的机构联合、过程整合、功能耦合。从"三重融合"角度,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1955—2017年间346份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政策颁布趋势的阶段性特征明显;知识创新机构联合和过程整合中学习工具与权威工具应用过多,功能耦合政策总体占比权重过少,且缺乏自愿性工具以及沟通和监管工具。认为我国知识创新机构联合政策需加强大学和科研院所分类指导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整合政策需更加注重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功能耦合政策需更多引入自愿性工具以及沟通和监管工具。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还不完善,因而我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经济贸易增长质量总体上不高。我们需要从知识创新和传播以及人才培养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政府的作用、中介服务体系、创新观念和文化、国际互动机制六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8.
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战略考量,更是科技发展自身之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以2003-2019年间中国知网军民融合创新相关核心文献为研究样本,绘制该研究领域知识图谱,探究发现:目前核心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国防特色高校和军事院校,机构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网络;现有研究依然以情报分析为主,统计分析、前沿面分析以及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较少;研究热点逐步体现出更加微观和具体的特点。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坚持以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站在国际国内的战略高度,不断扩充研究领域与参与机构,强化研究网络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加强案例研究,完善高质量企业层面数据平台的建立,丰富多维度、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使用,深化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等微观机理层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平台的建设,为基于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计划提供有效的智库支持。  相似文献   

19.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high in the list of priorities of many nations,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new technology on i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in literature.This article examines some factors that affect national innovation activity. The assumption is that innovation grows in the framework of a national system of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mpirically examine how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ffects national innovation activity.This article uses a sample of 29 countries and empirically tests the cross-country variation of innovation activity using panel-data methodology. 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number of patents, a proxy for the output of innovation activity,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proxies for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Finall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is considered as control variable.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higher the investment of a society i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 higher the output of innovation activity. Furthermo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novation activity.  相似文献   

20.
王玲  杨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3):546-550
从专利竞争战略的视角,引入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足够重视的专利组合理念,基于中国企业创新实践发展并完善该理论体系:从理论上探讨“专利组合-研发规则决策-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从研究方法和体系上,构建“全面专利组合管理”构架;从管理上研究适合中国企业,并与产业、国家专利战略相结合的专利组合管理策略。该体系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战略分析和决策机制,帮助企业有效实施专利R&D的开发战略和经营策略,全面提高战略性专利技术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