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第11届全运会和第29届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6次试跳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分别在20~25岁与24.5~32.5岁;运动员在决赛中竞技能力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前3跳与后3跳的成功率方面,我国运动员的表现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中外运动员在前后3跳出现最佳成绩竞技特征表现为"先扬后抑",其中第2跳次是取得最佳成绩的关键跳次;在助跑速度上,中外运动员前3跳次的平均速度均高于后3个跳次,前3跳的最佳成绩也好于后3跳。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男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7.59%和97.92%,其中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男子的最好成绩出现在第四和第六跳次,女子的最好成绩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达个人最好成绩的98.78%和99.80%,最好成绩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女子跳远和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和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2~33岁是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成绩平均比值约为97.03%。决赛成绩均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平均比值约99.8%。第2、3跳是决赛阶段出现最佳成绩的关键跳次,第2跳成功率最高,达100%;其次是第1跳的成功率也达到75%;第3、4跳次的成功率相等。前3名运动员中有两人的助跑速度达到8.16m/s以上,后3跳的成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竞技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出场次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26岁是男子跳远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竞技表现能力平均值为96.3%,决赛竞技能力表现平均值为97.54%.在第4跳和第6跳时,出现最佳成绩的各占决赛总人数的37.5%,也是出现最佳成绩人数最多的两个跳次,第4跳是男子跳远决赛跳出最佳成绩的最好跳次,最佳出场次序为第4-8,运动员的心理定向对比赛结果影响很大,事关成绩优劣.  相似文献   

5.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三级跳远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等反映三级跳远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男女冠军成绩和前8名平均成绩相对稳定在一定区间;6轮次试跳成功率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男运动员下降得更为明显,男运动员的成功率在第1轮出现高峰,女运动员的成功率则在第2轮和第6轮出现高峰;男、女运动员在6个轮次中最优成绩的频数没有明显差异,但男、女前3名运动员的最优成绩多数是在后3轮创造的;三级跳远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总体较好,但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参赛环境的变化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若干技术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7名比赛成绩在13.80m以上的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第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的运动员进行分析对比时发现,我国选手在助跑最后5m的水平速度、第1、2跳及之和的距离、保持助跑水平速度到最后一跳的能力以及三跳的起跳初速度等方面均差于对方。这些是导致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1928年~2008年共17届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各跳成绩、试跳情况与免跳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揭示世界最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特征与规律,为我国跳远比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研究表明:(1)奥运会男子跳远比赛最佳成绩跳次分布特征为:前三跳创造最佳成绩的比例高;除第六跳外,后三跳其余跳次创造最佳成绩的比例不高。(2)免跳分布特征为:89.3%的免跳分布于后三跳,10.7%的免跳分布于前三跳;冠军选手的免跳申请占总免跳申请的50.0%,且免跳申请集中分布在后三跳。(3)试跳成功率、犯规率分布特征为:前三跳成功率高于后三跳;犯规率反之。  相似文献   

8.
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权  崔小梅  刘利 《体育科学》2002,22(5):128-130
以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田径研究所提供的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生物力学资料为依据,探讨女子三级跳远中的技术关键和机械能利用问题。结果表明: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助跑最后阶段节奏平稳;女子三级跳远以平衡技术为主;三跳中机械能损失较多,跳跃时的水平速度是影响跳远成绩灰色序列中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变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摄像、录象解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试跳过程中速度变化的特点以及每一跳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探讨女子三级跳远技术中各跳之间速度分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爱德华兹三级跳远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一组技术图片,是爱德华兹 在199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进行第六次试跳时所拍摄的。他获得了银牌,成绩是17.69米。虽然爱德华兹的这次试跳并不是他的最佳成绩,但在这组图片中却显现出了爱德华兹典型的技术特征,正是这一技术特征,使他与其他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众不同。 三级跳远技术的关键,就是如何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以及尽量保持水平速度并达到最大的远度。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是通过助跑来实现的,而保持水平速度取决于三级跳远各跳的着地技术。爱德华兹典型的技术特征,就是获得了最大的水平速度以及在后来的三跳中尽量保持了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前12名运动员的跳远成绩、踏板成绩及三跳成绩(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进行探索研究,揭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成绩创造的变化规律。为今后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好地掌握三级跳远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技术技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triple jump is a demanding field event in which a jumper must tolerate extremely high impact forces while maintaining high horizontal spe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clarify the mechanical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 of neuromuscular function in the triple jump. Seven national triple jumpers (4 males, 3 females) volunteered to perform 3-6 jumps. The mean best performances were 14.32+/-0.45 m and 11.90+/-0.28 m for males and females, respectively. The three longest triple jumps for each jumper were selected for final analysis. The mean contact times were 0.139 s (hop), 0.157 s (step) and 0.177 s (jump). The largest ground reaction for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step (15.2 times body weight), while the highest peak pressures were recorded under the heel and forefoot. The plantar pressure of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forefoot was highly related to the length of the triple jump (P < 0.05-0.01). In addition, electromyograms of both legs Suggested that mechanical loading places high demands on the neuromuscular system, as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 rate of activation in the pre-activity phase followed by high eccentric activity. Thus, the high activities of the gastrocnemius, vastus lateralis and hip extensor muscles seem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unnecessary yielding of the jumper during the braking phase.  相似文献   

13.
The triple jump is a demanding field event in which a jumper must tolerate extremely high impact forces while maintaining high horizontal speed.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clarify the mechanical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 of neuromuscular function in the triple jump. Seven national triple jumpers (4 males, 3 females) volunteered to perform 3-6 jumps. The mean best performances were 14.32 - 0.45 m and 11.90 - 0.28 m for males and females, respectively. The three longest triple jumps for each jumper were selected for final analysis. The mean contact times were 0.139 s (hop), 0.157 s (step) and 0.177 s (jump). The largest ground reaction for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step (15.2 times body weight), while the highest peak pressures were recorded under the heel and forefoot. The plantar pressure of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forefoot was highly related to the length of the triple jump ( P ? 0.05-0.01). In addition, electromyograms of both legs suggested that mechanical loading places high demands on the neuromuscular system, as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 rate of activation in the pre-activity phase followed by high eccentric activity. Thus, the high activities of the gastrocnemius, vastus lateralis and hip extensor muscles seem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unnecessary yielding of the jumper during the braking phase.  相似文献   

14.
重新审度“三级跳远的极值与各跳最佳组合”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炳彝  李实 《体育科学》1993,13(4):83-86
本文根据三级跳远的技术和三跳相互间的约束特点,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世界水平三级跳远成绩与三跳远度的非线性最佳数学模型,并得出不同水平的三跳最佳组合与最大远度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各跳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为指导不同水平的三级跳远训练制定了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5.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生杰  王国祥 《体育学刊》2011,18(2):106-111
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三跳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利用率较差,只有8.96 m/s和95.5%,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运动员的9.41 m/s和98.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起跳脚着地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较差,只有8.71 m/s,与世界选手的9.33 m/s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足跳与跨步跳时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适宜,分别为(17.19±4.37)°、(15.07±4.12)°,但最后跳跃的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23.57±4.12)°,超过世界运动员的16°~20°;三跳的支撑总时间较长,起跳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高速摄影、光电测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以揭示目前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运动员水平速度的损失及利用状况。指出三级跳远成绩与各跳水平速度高度相关 ,其三跳水平速度损失之和是衡量技术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高考男生立定三级跳远3跳比例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7,2008两年期间,抽样调查测量了260名参加安徽省体育高考加试男生的立定三级跳远3跳成绩,对其3跳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被研究不同成绩段落的考生3跳比例不尽相同,但总体立定三级跳远的3跳均值比例为24.8%、31%和44.2%。成绩在9m以上男生三级跳远的3跳均值比例为23.20%、32.05%、44.75%。  相似文献   

18.
主要采用调查访问法、录像观察法,对1994年至2006年4届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所有使用三周动作的9个国家14名选手及其48跳次三周动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得出:从第17届至第20届冬奥会,两跳三周动作平均难度从6.28升至7.57,着陆成功率从14%升至61%,平均动作质量系数从0.70升至0.79,经过12年的发展其三周动作已实现了质的飞跃;与前3届冬奥会相比,第20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的使用效益最大,这将对今后该项目的技术发展与实力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