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铮 《档案管理》2018,(2):82-83
文章针对王茂跃同志对《机关联合行文常见问题探析》提出的几点异议阐释不同看法,认为公文中应使用规定的发文机关简称,联合行文发文机关过多时只使用主办机关名称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公文标题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有违《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2.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实施,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对联合行文的规范要求还有些困惑.文章对联合行文的发文主体、发文机关标志、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以及归档等常见病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3.
1 发文字号的三要素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份和该年份的发文顺序号组成。如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一文,其发文字号是“国发[2000]23号”。...  相似文献   

4.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文本表述、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和伪造公文的司法判定等多个角度,分析无发文机关署名公文、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不加盖印章情形的不切性,并从历次规定中申明会议纪要不属党政机关公文的主张。借鉴我国台湾的公文程式规定,着眼党政机关公文的多重属性,提出党政机关加盖印章应该成为铁律上升为国家法规。  相似文献   

5.
公文是管理的主要工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公文处理工作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务院和重庆市等省级政府及其办公厅发文字号实际使用考察,论析发文字号要素组成规定的缺失,再次呼吁将发文字号实际执行的要素,不再合称为机关代字,而单独称"发文形式",并规定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发文形式、年度、发文顺序号组成。科学化、制度化的党政公文发文形式,将力促发文字号规范化,更能推进公文处理工作"三化"。本文改进了两套发文形式体系。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公文法规未作解释的部分公文格式要素做出解释,指出公文法规中存在"一般"的过度使用,对密级与保密期限的位置关系、版头中的红色分割线、格式要素中的数字与标点符号、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表述不够简洁、明晰、严谨、存有异议的格式要素,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19704—1999)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和标识规则(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它机关公文可以参照执行。标准实施两年来,笔者收集了部分行政机关公文在格式上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文件版式《标准》规定,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毫米,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毫米。但…  相似文献   

8.
从文件名称和结构、公文写作、公文办理和管理方面,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比较,探究其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自2001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我省贯彻意见实施以来,公文拟制和发文等过程管理日趋规范和科学。但也不容忽视另一个现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公文数量大幅增长,公文中雷同重复发文,照抄照转发文,言之无物的官样文章等也不在少数,其次,语法错误仍然不少。鉴于此,笔者从本局2004年归档公文中试举例并结合其内容进行一一剖析和勘误,目的是引起同行们探讨,以求对机关效能建设和建设节约型机关起一定的作用。一、雷同重复,照抄照转发文如每年发安全生产文件、元旦春节安全通知,去年这样说,今年也这样说。多个部门齐头并进发文…  相似文献   

10.
谢维丽 《兰台世界》2004,(10):30-31
在《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简称《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简称《办法》)中,以对公文标题的成分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笔者学习了《条例》和《规定》,按照现有公文标题作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公文标题的七种类型及其成分和格式,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1党政公文管理有哪些不同在公文管理的实践中,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分别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主管。党的机关公文处理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依据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2000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此前的199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在《条例》和《办法》中,都对公文标题的成份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为文件标准化、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相似文献   

14.
《兰台内外》2003,(6):13-13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有效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子公文,是指各地区、各部门通过由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配置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的电子数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党政机关公文版头的形式规定有两种以上,将两种机关公文版头形式简化统一为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一种形式,既符合公文为通用办事工具的本质,也方便各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党政机关公文版头的形式规定有两种以上,将两种机关公文版头形式简化统一为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一种形式,既符合公文为通用办事工具的本质,也方便各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一、平行意见的三种形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下文简称国办函〔2001〕1号文),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意见,作为平行文时提出意见供  相似文献   

18.
此前,在省委办公厅举办的“全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培训班”和省交通厅举办的“文秘人员培训班”上,都有办公厅(室)的同志问到与签发人有关的问题。为了使讲座更有针对性,我专门制作了一个《公文处理规范化讲座意见征集卡》调查问卷。其中有一条是: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同事之间有争议或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是什么?不少人在问卷中反映:签发人的选择、文种的适用范围、主题词的标引等是同事之间经常出现争议或意见相左的问题。关于签发人的选择,不少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和文秘人员几乎都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上行文的签发人能否由副职领导…  相似文献   

19.
一般公文应在正文之后署发文机关名称,并在其上加盖印章。署会议名称的一些公文无相应印章可盖和受传统规范格式限制的会议纪要无发文机关署名没有盖印,但仍受人信任。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某些普发性公文因有盖印不便而未盖印,由于其普发,使需执行的机关均有,可据以辨明造假公文的真伪。传真电报因其为事先联系好后点对点发送,即使不盖印,也不存在真实性受质疑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技档案》2007,(1):40-40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有效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