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超 《教育导刊》2014,(10):48-50
广州市培正中学通过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学校“善正”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彰显学校“全人发展,多元教育”的育人特色,着力构建由“善正教育”、“科技教育”、“文艺教育”三个板块有机组成的“善正博韵”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成材道路。同时,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推动学校成为特色学校乃至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2.
学校自编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自编课程概论 (一)学校自编课程的界定 简言之,学校自编课程就是由学校教师自行规划、自行设计、自行实施和自行评价的课程。 (二)国家课程与学校自编课程 笼统地说,有两种对应的课程形式。一种是国家课程,另一种是学校自编课程。  相似文献   

3.
吕超 《师道》2014,(10):59-60
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传承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大致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大层面。课程文化包含在精神文化之中。何谓课程文化?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课程?课程就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要以能力为核心,培养复合技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从技校的实践及世界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课程应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式。这种模式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导向、不强调学科(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课程目标。1、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重在技能的培养,决定了课程要以能力为核心。我们所指的能力本位并不是仅指简单的技能,在知识经济的今天,那种上岗顶用的狭窄的能力观念必须扬弃,不必花太多时间对某一具体的岗位培训,而是对于岗位群。技能是由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与学校课程之间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统一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对立却能起到阻碍作用。通过再造学校课程的方式可以缓解两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让两者在动态中取得平衡,最终实现两者的共生。  相似文献   

6.
课程变革与建设要植根学校文化,新课程教学要坚持组织化、一体化、统整性、梯层化。应追求高立意、高互动、高探究;宽基础、宽视野、宽人才的校本课程建设。建设关注学习与实践,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和道德体验的校本课程图谱,还要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工程,形成宽素养与强创造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建国 《中国教师》2010,(18):43-44
<正>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是山东省威海市教育局直属重点中学之一,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学校以"精益求精"的教风、"求实创新"的学风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在课程观、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艺术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13,(30):23-23
梅陇中学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作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通过对各类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校本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新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的中国学校,对课程意识不是很强,包括一所学校的I校长,也只是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虽说福建自2006年高中教育实行课程改革,开设了一定的选修课,但大多数仍是国家课程。在国外,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的重要特色,学生和家长选学校主要是选这所学校的课程。当然,学校课程除了校长要思考外,需要全体教师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课程意识,只的教师认识到位了,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来,学校的课程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课程。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人们整理、继承和传播精神文化的载体。学校通过课程的设置、实施、评价以及课程建设来实践办学理念,追求教育理想,传承学校文化。课程是学校特色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显得越发重要。课程制度与课程体制、课程组织、课程系统、课程政策等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学校课程制度是一定时期内,在学校形成或制订的,结构严密、相对稳定、体现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全体人员都必需共同遵守的程序、步骤和规范体系,是学校进行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与校本教研等一系列活动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运行保障,具有公共性、确定性、系统性、合理性和文化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研究潜在课程的本质及其特点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我国的课程理论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校课程改革中的校长课程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 《教学与管理》2009,(10):14-16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校长、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及素养、校长的课程领导及其学校课程与教学事务中教师的参与机会和参与程度等几个方面。问卷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预调查的样本既有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也有普通教师,涉及中小学各门学科,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课程统整中的课程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的发展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注重设计顺序。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  相似文献   

16.
17.
负载一定价值观念、情感态度、道德判断、知识技能等教育信息的学校课程,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核心体认,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媒介,学校课程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实现的充分度。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12日,由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区(县)中心组名校长高级研修班,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课程研究开发实训基地和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校长,学校课程领导”教育论坛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成功举行。论坛历时一天,上午由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作题为“学校的课程领导”的开讲报告,下午进行了“课程领导与核心价值体系”“课程领导与校本研修”“课程领导与课堂教学”和“课程领导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四个专题的论坛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程的不同类型,实际上代表着不同的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教育思想,也产生了若干课程理论,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