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九十年代经济大潮的影响下,闲适小品以其短小轻快、易于安抚人们粗硕灵魂的特点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同样以"闲适"为旗帜的俞平伯散文在"散文热"中却出现了位置的缺失,而且文学史及教材的编写者对于俞平伯三十年代散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本文从时代原因,俞平伯创作的独特性,文学史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探讨俞平伯散文在九十年代散文热潮中的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2.
2017年3月25日,杰出女性、台湾散文名家张晓风女士《孤意与深情—张晓风散文精选》新书发布会既创作分享会在上海建投书局举行. 《孤意与深情—张晓风散文精选》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华文文学"系列的一本,收录了张晓风创作生涯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如《地毯的那一端》《母亲的羽衣》《只因为年轻啊》《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愁乡石》等.这些散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张晓风对乡愁、对人生、对爱情等的思考.她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集纳"型笔路与构架,以及词美句美、充满爱意、节奏感强等特色,内容深刻、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意境优雅,犹如元人笔下一首精致的小令,体现了作者对人、对生命、对大自然及对生态环境的关切之情.  相似文献   

3.
梁衡是当代提倡师法自然、追求艺术真实、探索民族风格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个性鲜明、思想敏锐、很值得评论界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他不仅是散文创作的实践者,还是一位随时把散文创作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散文理论研究者.他的散文理论研究,有着独树一帜的创见.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洁 《现代传播》2003,(4):74-76
本文对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分析和思考.从受众需求的角度认识了晚会的性质;从时代背景、编导、表演者的个性等因素认识了晚会创作的个性化;并以"市场的眼光"提出了未来晚会创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媒体散文”,是指刊发在各类新兴媒体上的都市小品、随笔杂谈和热点酷评。这些媒体包括人气旺盛的网络和风行各地的都市报、商报、周末报、晨报、晚报等强热媒介。近一两年来,借助上述媒体的超常速发展和成长壮大,新媒体散文无论在创作队伍、创作数量,还是在受众覆盖面和影响力上,都远远超过了传统散文,成为继学者散文、文化散文之后的当代中国散文的又一次新浪潮。湖北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新媒体散文》丛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新媒体散文的集大成,既为它的发展推波助澜,也试图确立它在当代散文中的主流地位。丛书按地…  相似文献   

6.
李国文先生近年来散文创作颇丰,从广为人知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到《中国文人的活法》,已经出版了多部作品。《李国文千字文》是他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创作精华的汇集。这"千字文"不是一种新创文体,与历史上的《千字文》也没关系,只是适应现代报刊而兴起的以篇幅命名的文章类型,  相似文献   

7.
东西的散文无论是追忆故乡、谈论文学,还是记叙游历、为人物立传,都紧紧扣住情感二字,在创作中始终跟踪自我真实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阅读疗愈的视角,观照了具有医生及心理咨询执业资格的当代知名女作家毕淑敏的有关小说、散文,探究其创作在文学欣赏价值之外的心神疗愈价值.认为毕淑敏语言平实、感情温厚、思想进取的创作风格,加上多年行医及心理咨询的独特专业素养,使其作品对于读者而言,具有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的独特阅读疗愈价值,她无愧于"文学心理疗愈师"及"...  相似文献   

9.
牟青 《今传媒》2012,(7):141-142
艺术都是有相同之处的,文学与电视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电视散文这种荧屏艺术,更以语言精致、短小精悍、艺术精湛的节目形态给五彩缤纷的荧屏增添了无限的魅力,甚至使电视艺术的文化品位获得了提升。本文试就余秋雨散文对电视散文的创作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进行思考,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0.
代维利 《声屏世界》2016,(10):39-40
电视散文把文学与电视相结合,它改变了散文原有的文学形态呈现方式,以优美的语言、 隽永的意境、 精湛的音画和丰富的内涵给亮丽缤纷的荧屏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本文以近年来笔者主创的电视散文作品为例从四个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电视散文顾名思义即电视化了的散文。电视是它的外化手段、它的二度创作。离开“电视”这一载体,电视散文也就不复存在。综观电视散文的创作,屡有误区存在。许多创作者无法分辨电视散文与电视专题的差异与区别,将电视散文拍得像一部专题片,失去了电视散文所特有的空间感、诗性、设计性与故事性,将很有韵味的电视散文搞得寡淡无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几乎有目共睹的是,近几年在改革开放、商海滔滔的时潮中,文坛渐次归于沉静、清寂之态.唯有散文创作呈现活跃、走俏之象.这不仅表现于纯散文杂志的不断出世,尤引人注目的是报纸副刊、周末版上散文容量的增加.除了明标了“散文”的文章外,尚有更多没打旗号的文章是作为实际上的散文丰富着版面的.诸如“随笔”、“小品”、“专栏文章”、“人生感悟”等文章皆可列入散文一族.由此可见,散文是寻常生活、艺术创作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种文学式样.当然,真正好的散文,即艺术的散文,是不易做的.至于能传诸后世、藏之名山、千古不朽的佳作,就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3.
虽然电视散文由创作到定型的过程日趋成熟,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特点也传播开来,但是一部好的电视散文必须要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随着非线性制作手段的流行与应用,电视散文的再创作过程就有了更广阔的艺术拓展空间。就《飘去的音符》、《穿旗袍的感觉》、《缠绵悱恻属沈园》这三部电视散文的创作感受浅谈这种题材在色彩、转场以及节奏方面的剪辑技巧。  相似文献   

14.
电视散文这种创作形式在电视荧屏上既是一个新兵,也是一员老兵.说它是老兵,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电视荧屏上就出现了它的身影.说它是新兵,是因为这种创作形式在上世纪80年代还不被人理解,到了90年代,很多电视人意识到挤在狭小创作空间的尴尬,意识到多样化的重要,于是电视散文又开始热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第四届"冰心散文奖"获奖者刘上洋的散文集《高路入云端》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高路入云端》分为水之远、山之高两个部分,收录了作者创作的43篇散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等多个领域。作者站在时代生活乃至人类命运的高度,不断挖掘和创新题材的意义,以大散文为创作追求,以崭新的文体和独特的视角解构文明内质,以诗意的情怀和人性的关照彰显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16.
电视散文创作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拍好一部电视散文?前人不曾留下任何模式,更谈不上成熟的创作理论。在观摩学习他人优秀作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电视散文的创作谈点感受。 一、电视散文的幢文创作《选择》 电视欲文的创作,首先要选择(或创作)一篇好的散文,就像拍摄一部影视剧,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剧本一样。散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视散文作品的质量。 什么样的散文适合作电视散文的“剧本”呢?首先必须符合电视的特性。此外,傲文的文学性也是衡量电视散文“剧本”质量的重要标准。 有了一篇合适的散文,对创作一部电视散文可谓成功了一半。具体如…  相似文献   

17.
随笔中表现的内在精神质量──读《半肖居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文坛上其他文体似乎都不大景气,R有随笔体散文大放异彩,广受欢迎。在随笔作散文中,学者散文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少学者从自己的专业领域旁逸而出,以深厚的学养、从容的气度施诸创作,写出一些兼具才情、智慧和学术的散文,成为随笔中最具有内在精神质  相似文献   

18.
许一婷 《东南传播》2011,(12):156-158
电视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界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电视艺术形式。电视散文是文学散文的电视化,也是被电视化的文学散文。它的出现是电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一次绝妙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在文学散文的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是成功的关键,电视散文也不例外。追求美的意境是电视散文创作的出发点和衡量电视散文成功与否的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大众传媒的催生是关键因素。1940年代流行于上海文坛的一种散文文体——杂志文体的繁荣发展即体现了这一特点。论语派期刊关于"杂志文"理论倡导、西洋杂志文译介、杂志文创作等方面,呈现出现代媒体与这一散文文体共生共长的图景。  相似文献   

20.
李连泰 《传媒》1999,(3):35-35
“如何预测新世纪的散文走向,当下散文创作还缺少什么?”这是日前由中国作协创联部和《散文选刊》联办的’99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上各地二十余家报刊的散文编辑家们的共同话题。 散文缺少震撼力 光明日报《文荟》主编韩小蕙等认为,散文应是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