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DF与HTML已成为国际通用的网络出版平台全文发布格式,《中国肺癌杂志》网站向读者提供这两种格式的文章全文.本文介绍了内嵌PDF文档在全文展示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引出的基于OJS 2.3.7实现PDF与HTML全文互链接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网站的用户体验及展示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PDF文件格式与电子期刊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现代情报》2003,23(9):42-4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期刊大量涌现,网上获取全文资料非常重要,但文件的格式多样化,这给用户的阅读带来一定麻烦。PDF文件格式与其它格式相比,有很多优点,为大部分网络出版商所接受,国外的电子期刊大部分采用PDF格式,而国内对此文件格式的应用不多见。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子期刊及其对文件格式的要求,及PDF文件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全面调研国内外优秀科技期刊的XML/HTML出版现状和功能建设,为我国中文期刊应用XML/HTML出版提供参考。【方法】 以第三届百强中文科技期刊为样本(有效样本数为70种),采用网络调研法分析我国优秀中文期刊的XML/HTML出版现状和功能建设情况,并与国际优秀期刊网络平台的XML/HTML出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只有17种百强中文期刊网站推出了HTML全文阅读,仅占总样本数的24%,反映出我国中文期刊对XML/HTML出版不够重视。我国中文期刊XML/HTML出版的内容结构化程度低、知识关联方式单一、多维论文评价数据和补充材料欠缺,与国际优秀出版机构存在较大差距。【结论】 XML/HTML出版是科技期刊实现内容延伸、知识关联和知识重组的必要途径,能够满足读者的碎片化阅读需求,有助于显著提高文章的显示度和传播力,应受到国内期刊出版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完善科技期刊编排校一体化模式,实现全媒体全文阅读。【方法】 将可扩展标示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融入编排校一体化生产流程,将印前形成的PDF文件由XML排版公司利用XML软件转换为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文件。【结果】 对出版工作进行了根本性和彻底性改善。【结论】 利用XML技术完善编排校一体化的出版模式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出版,满足各种新媒体全文、便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同时还能多渠道宣传刊物,提高论文传播水平和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研分析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为提高其出版质量提供借鉴。【方法】 调研期刊的基本情况、期刊采编系统、期刊网站建设、期刊国际出版、期刊出版模式等方面。【结果】 上海市30种英文科技期刊中,90.0%的期刊采用期刊采编系统,93.3%的期刊建立期刊网站,83.3%的期刊实施国际合作出版,70.0%的期刊出版模式为订阅模式,60.0%的期刊被SCI检索系统收录。【结论】 上海市英文科技期刊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亟需增加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和提高办刊质量,期刊发展要更加专业化,新媒体时代下期刊网站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两大综合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收录数据、检索入口、检索功能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提出一些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2003年SCIE收录我国中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3年被SCIE(包括SCI)收录的我国中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比较分析,占全部期刊(4497种)95.6%的中文版科技期刊(4299种)中,被SCIE(包括SCI)收录25种,只占了全部中文版科技期刊的0.58%;而仅占全部期刊(4497种)4.4%的英文版的科技期刊(198种)中,被SCIE(包括SCI)收录52种,占了全部英文版科技期刊的26.3%,即进入SCIE英文版期刊的比例数是中文版期刊的比例数的45倍。因此,中文版科技期刊比英文版科技期刊较难被国际重要的检索系统SCIE(包括SCI)收录,中文版科技期刊实施国际化较困难。最后,对中文版科技期刊如何被SCIE等国际重要的检索系统收录的实施标准和国际化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SCI数据库(Web of Science)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名前6位的岩土类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对1982~2011年间中国作者在SCI收录的六大岩土期刊上的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查清了中国高水平岩土论文的数量、主要发文机构、文章的地区分布和作者分布,为我国岩土类英文科技期刊截留国内优质稿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ubMed Central 的数字化出版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下属的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医学信息领域内容与技术的领跑者,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库。PubMed Central(PMC)是NLM开发的生物医学期刊开放存取(OA)仓储平台,其在OA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技术上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平台。PMC在拥有期刊文档标签套件(JATS)标准的基础上,不仅提供了适合传统PC上阅读习惯的HTML、PDF数字出版格式,而且提供了适应科技发展潮流的HTML5和ePub(目前为测试阶段)的数字出版格式,值得生物医学期刊出版人员的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简写为BJ)、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简写为HII CAJ)及SCI 入选期刊名单的变化,为我国顶尖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1—2013年BJ、HII CAJ、SCI入选的中国科技期刊名单,统计分析入选期刊名单的变化和期刊的文种分布,以及其中高校学报的收录情况。【结果】 在2011—2013年,BJ、HII CAJ、SCI入选的科技期刊总数分别达168、233和160种,3年同时入选的期刊分别为45、122和135种;3年中BJ、HII CAJ、SCI收录外文期刊的比例平均分别为2.33%、49.23%、86.93%,入选期刊中大学学报的比例平均分别为8.67%、5.32%、4.28%。【结论】构建国家层面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采取中外文期刊并重同时兼顾大学学报的遴选方案,建立兼具权威性、代表性和稳定性的顶尖期刊群,以引导和促进我国各学科、各专业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SCI期刊”与“SCI论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SCI对中国科技期刊的收录比例极小,在收录上并未完全体现就IF值而言的择优,学科分布又极不平衡,以它所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作为SCI期刊)来衡量中国科技期刊和论文、科研人员和机构的水平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导致判断错误,把中国一些学科领域的论文因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数极少而流失到为SCI收录的IF值并不高的国外期刊上去,从而严重减少这些领域中未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的稿源。  相似文献   

12.
就SCI和中国两家数据库(CSCD、CSTPCD)共同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的IF值分年份做了多种回归分析。虽然SCI与中国两家数据库用作信息源的期刊品种和总数都相差极大,但对它们统计得出的IF值所做的线性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仍多次达到统计上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而可以预期,SCI尚未收录的大量中国期刊中IF值较高者,在以SCI收录的期刊为信息源时其IF值也不会很低,这支持SCI对中国科技期刊的收录就IF值而言择优不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李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1195-1201
【目的】探索中国(大陆)科技期刊的国际引文率受出版语言影响的规律,为促进中国(大陆)科技期刊的高效国际传播提供建议。【方法】 依据JCR的引文统计数据,考察SCI收录的中国(大陆)科技期刊的国际引文率,分析制约中国(大陆)科技期刊国际传播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 SCI收录中文期刊的国际引文率均值为9.51%;期刊名具有“Chinese”“China”“Sinica”等文字的期刊的国际引文率均值为26.74%;SCI收录的其他中国(大陆)科技期刊的国际引文率均值为51.33%。【结论】 中文出版制约期刊的国际传播,而中国(大陆)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大部分采用中文出版)影响着期刊名具有中国(大陆)因素的期刊(包括Chinese Sci bull和Sci China系列等高质量英文期刊)的国际引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学科分布情况,为创办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学科方向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TM(WoS)学科分类,利用InCites数据库对各学科及期刊2016—2017年发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WoS共有252个学科,其中自然科学有176个学科,我国在144个自然科学学科中有相关期刊被SCI收录,其他32个学科还没有相关期刊被SCI收录。在还没有相关期刊被SCI收录的32个学科中,我国学者在其中17个学科的SCI收录期刊的发文量超过1000篇;在有相关期刊被SCI收录的144个学科中,我国学者发文量在2000篇以上且在我国期刊发文量占在全球期刊发文量的比例低于3%的学科有45个。【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科研水平的提升,不足以支撑科研论文的发表,建议加快创办英文期刊的进程,加大创刊力度,填补学科空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中外生物类英文SCI收录期刊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特征,找出国内外作者在宏观语步结构和微观步骤选择方面的显著差异,为国内作者论文写作提供借鉴。【方法】 从生物学领域的权威中外英文SCI收录期刊中分别选取第一作者母语为英语或中文的论文各40篇,根据修正的CARS模型对引言部分的体裁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中外英文SCI收录期刊论文引言的宏观体裁结构相似,但是在微观步骤选择方面,国内作者忽视了中心议题的建立和理论背景的介绍,缺乏从研究背景向现有研究的过渡,未能有效聚焦现有研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论】 国内SCI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应深入了解国际学术社团的写作规约,熟练掌握SCI论文的语篇构建机制和纲要式结构,进一步规范国内英文SCI收录期刊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6.
SCI收录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实质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SCI可以查询到的引用情况,图书馆可查到的发表论文作者情况,选择了3种在国内有广泛影响的化学一级学科的期刊作为样本,对其进入SCI前5年和进入SCI后至2007年的检索情况做了初步统计分析,还统计了这3种期刊最近10年国外作者发表论文的情况.结果表明,SCI的收录,并没有明显地扩大中国科技期刊在国外同行中影响.进入SCI数据库,只是我们宣传期刊,走向国际的一种手段,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任重道远,还需要以新的思路寻找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简写为BJ)”“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简写为HII-CAJ)”及SCI 入选期刊的学科分类,为我国顶尖科技期刊建设中期刊的学科布局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2011—2013年入选BJ、HII-CAJ和SCI期刊的学科分类进行分析,对顶尖科技期刊的建设及其学科分布提出建议。【结果】 在2011—2013年,入选BJ、HII-CAJ、SCI的科技期刊分别有168、233和160种,3年连续3次入选的期刊分别有45、122和135种,45种BJ期刊涵盖10大自然科学学科门类,122种HII-CAJ期刊和135种SCI期刊则分别分属于除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及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外的8种学科;2011—2013年同时2次入选BJ、HII-CAJ的期刊有30种,分属于除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外的8个学科。【结论】 以计量分析数据为依托,加快我国顶尖科技期刊的遴选和建设,并按各学科科技期刊数量进行科学布局,为我国各学科领域优秀稿件的发布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论文严重外流问题,已成共识,但到底外流程度如何,尚无定量研究。为此,探索中国科技论文外流的情况及原因,以农业工程领域为学科范围,被EI和SCI两大数据库收录的国外科技期刊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农业工程领域期刊中,在2003—2012年每年发表在国外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数,及该统计源期刊中的中国论文产出总数。通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发表在被EI、SCI收录的国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的论文数量及外流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农业工程论文外流38篇,外流比例为171%,2012年外流数量及比例上升到721篇和1512%,分别为2003年的189倍和88倍。国外农业工程期刊发表中国论文数及比例整体也呈上升趋势,且影响因子较高。可见,论文大都是流到农业工程领域较优秀的科技期刊。通过对比国内外农业工程领域期刊信息,分析论文外流原因,笔者提出了抑制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的措施,以期为制定抑制优秀科技论文外流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制作并利用Android平板电脑阅读电子科技期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移动阅读时代即将全面到来。利用PC和期刊纸质版出版过程中产生的电子介质,采用方正PDF Creator 3.0、Photoshop CS、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10.0制作PDF格式电子科技期刊,并利用Android平板电脑进行阅读,以促进科技期刊与平板电脑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国内大量优质稿件投向SCI收录期刊的现状,探索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方法】 阐述SCI收录期刊的品牌效应,揭示作者优先选择向SCI收录期刊投稿的动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SCI收录期刊的办刊特点,为高校学报改进工作方法、树立办刊新理念提供参考。对比几所高校主办的SCI收录英文科技期刊与EI收录的高校学报在中国知网已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和下载次数,探讨在同一所高校主办的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后的学术表现。【结果】 高校学报作为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和借鉴价值。学术繁荣的外因来自于研发资金投入、政策导向与奖励;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内因在于主编、编委、编辑等办刊人员集激情、见识、水平、活力于一身精准选稿。【结论】 高校学报是体现高校办刊能力的学术名片,高校办刊效果直接影响学校形象与声誉,“助创新、创一流、扬校名”作为高校办刊的初心,在办刊人的努力下完全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