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林丽  史军 《资源科学》2012,34(1):81-90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在夏季则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NDVI对气温变化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滞后期除在夏季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外,在其他季节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SPOT-VGTS10产品(1998年4月-2008年12月)以及相应时段东营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年黄河三角洲NDVI时空动态,并探讨NDVI与气温、降水因子的年际、季节、月际响应特征。研究表明:①NDVI变化以良性发展为主,但NDVI长期无变化区及弱持续性中度改善区值得关注,且NDVI弱、中、强持续性退化区面积较广,理应尤为关注,并探讨和寻找原因;②NDVI变化与气温、降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63,若考虑1个月的时间延迟,则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75;③延迟1个月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春季(2月-4月)、夏季(5月-7月)气温对植物生长起决定作用,秋季(8月-10月)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NDVI值变化受降水强度影响较大;不同月份气温、降水对NDVI的影响主导作用不同,延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藏北当雄县区1982~2006年NDVI资料和当雄站的逐月气象资料,分析了NDVI(归一化指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结果表明:25年间当雄草原年均NDVI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春季NDVI表现为一定幅度的增加。影响NDVI年变化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降水和日照,春、冬季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气温,在牧草生长季内降水、相对湿度及潜在蒸散量的相关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朱珠  陶福禄  娄运生  史文娇 《资源科学》2013,35(5):1035-1043
利用1980年-2008年江苏省县级农业统计资料和农业气象站水稻生产观测资料,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揭示江苏省水稻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基于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水稻全生育期内,气温(包括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长趋势,并且最低气温的增长趋势高于最高气温的增长趋势,苏南地区的增长趋势高于苏北地区的增长趋势;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辐射在苏北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而在苏南地区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大部分地区,水稻产量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及辐射的正相关性较显著,与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降水量则呈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在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上较为一致.基于县级和站点两个尺度着重分析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对产量的影响,发现江苏省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对产量影响约为0.77%,而对产量趋势的贡献约为0.21.降水量变化趋势对产量影响约为0.09%,而对产量趋势的贡献约为0.03.平均气温的增长趋势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有利于江苏省水稻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利用藏北当雄县区1982~2006年NDVI资料和当雄站的逐月气象资料,分析了NDVI(归一化指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要素的相关。结果表明:25年间当雄草原年均NDVI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春季NDVI表现为一定幅度的增加。影响NDVI年变化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降水和日照,春、冬季最显著的气候因子是气温,在牧草生长季内降水、相对湿度及潜在蒸散量的相关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了解僵尸企业的分布特征,对于政府处置僵尸企业,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提供启示。利用ArcGIS10.3软件,选择江苏省作为样本点,基于2017年~2019年江苏省13个市的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僵尸企业数量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僵尸企业数量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差异,苏南地区僵尸企业数量高于苏北地区;苏南地区的僵尸企业增长率也大于苏北地区;江苏地区僵尸企业表现出高的地区集聚性,根据江苏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如何对待僵尸企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索玉霞  王正兴  刘闯  于伯华 《资源科学》2009,31(8):1422-1429
本文利用1982年~2002年间AVHRR-NDVI数据和气候研究组(CRU)降水与气温数据,分析了中亚5国21年来NDVI年际与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植被生长季,53%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NDVI/a(无变化),40%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 NDVI/a(增加),6%地区NDVI年变化率<-0.0005 NDVI/a(下降):按照植被覆盖类型,除常绿林、高山草甸年均NDVI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0014 NDVI/a(P0.05=0.001),0.0009 NDVI/a(P0.05=0.001),落叶林、草原、作物、草原化荒漠NDVI没有显著变化(P0.05>0.05);②年均NDVI与降水、温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9.00%的地区年均NDVI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52.33%的地区NDVI与春季降水量正相关,33.69%的地区NDVI与夏季降水量正相关,70.00%的地区年均NDVI与各季气温弱相关,仅17.78%的地区年均NDVI与年均气温正相关;6种植被类型NDVI与降水、气温相关关系为,常绿林、高山草甸年均NDVI与年均气温分别低度、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P0.05=0.05)、0.557(P0.05=0.009);草原、作物与年降水量分别显著、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1(P0.05=0.018)、0,476(P0.05=0.029);落叶林NDVI与夏、冬季降水量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教分别为0.415(P0.05=0.061)、0.461(P0.05=0.035);草原化荒漠NDVI与春季降水量正相关但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415(P0.05=0.061).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光  姚治君  王蕊  刘兆飞  吴珊珊 《资源科学》2014,36(11):2431-2441
基于1999-2012年的SPOT-VGT数据和相关的降水、温度数据,运用空间插值、逐像元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114年来该区NDVI和温度均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44/10a和0.3℃/10a,降水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81.7mm/10a;2该区NDVI年内变化呈倒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在3月;年际NDV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但2009-2012年有所下降;3像元NDVI变化趋势明显,92.6%的像元呈上升趋势,其中显著上升的占56.1%;趋势系数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水电站周边像元的NDVI趋势系数相对较低;4从年尺度来看,过多降水对研究区NDVI变化有抑制作用,温度是影响NDVI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研究区地表植被生态系统处于逐年改善的状态,但2009-2012年有所下降;NDVI与降水和气温有密切的联系,降水在春季起促进作用,而温度在夏秋季起主导作用;此外,生态修复工程等人类活动对研究区NDVI上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易浪  任志远  张翀  刘雯 《资源科学》2014,36(1):166-174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草原区的超载放牧、乱采乱伐和过度开垦以及能源区的开采开发等现象导致植被NDVI的减少,但正影响要大于负影响,当前在黄土高原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慢慢凸显出它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草原区的超载放牧、乱采乱伐和过度开垦以及能源区的开采开发等现象导致植被NDVI的减少,但正影响要大于负影响,当前在黄土高原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慢慢凸显出它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8-2012年生长季的SPOT-VGT NDVI数据集和气温降水数据,应用最大值合成法、平均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相关系数、偏差和标准差,分析了河北省植被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2012年15年间河北省植被生长季内NDV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小NDVI值为1999年的0.49,最大NDVI值为2012年的0.59。在每年的植被生长季内,6到7月NDVI增长最快,8月达到最大值0.70,9月NDVI开始下降。河北省NDVI空间分布呈现由中部向两边减少的趋势。植被生长季NDVI 15年平均最高值达0.77,出现在燕山山脉的雾灵山附近;最低值为0.01,出现在沧州东部沿海。1998-2012年间河北省植被生长季NDVI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NDVI减少的区域占9.16%,增加的区域90.84%。生长季平均NDVI与平均降水呈正相关,R2为0.7976;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R2为0.2076。1999-2002、2006-2007年生长季NDVI均值低于15年均值,其余年份均高于15年均值。张家口中部大部分地区、承德北部和东部一小部分、沧州东部大部分地区及衡水的中北部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程度较大,其中唐山是由于NDVI下降引起的植被覆盖变化程度较大,其它地区是由于NDVI上升。  相似文献   

12.
伊犁河谷草地植被NDVI变化及其降水敏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张红旗  董光龙 《资源科学》2014,36(8):1724-1731
作为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绿洲,伊犁河谷草地动态监测及其对降水的敏感性研究,对该区域草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伊犁河谷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同期遥感降水数据产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降水敏感性指数定量刻画不同类型草地NDVI的降水敏感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伊犁河谷草地植被整体呈显著的退化趋势,NDVI值下降速度为1.5%/10a,其中高寒草地和山地草甸的NDVI下降趋势显著,而改善区主要为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随着草地改善程度增加,草地覆被变化的降水敏感性越强,表明降水是草地改善的主因。草地植被的降水敏感性与草地类型、降水的空间分异和年际特征有关。较为稀疏、生产力较低的草地类型(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的降水敏感性较强。降水敏感性与河谷降水时空分布有关,主要体现为越干旱的地方草地覆盖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年际特征上表现为越干旱的年份,草地覆被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NDVI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翀  任志远  袁鑫 《资源科学》2011,33(12):2356-2361
利用西北地区1982年-2006年日均温与降水数据和GIMMS—NDVI数据,以时滞互相关法为基础,通过生态区划和植被类型两个层面分析了水热条件的季向变化同半月NDVI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植被覆盖较好且海拔较低的山地区以及河流沿线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响应也较快,而盆地以及海拔较高的高原或山地区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且响应时间较长,初步判定是水热条件好的区域相关程度高且响应迅速,相反水热条件差的区域相关程度低且响应迟缓。进一步以西北地区生态地理区划分析西北地区水热状况对NDVI变化的影响,得出≥10℃积温和降水量大的地区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较大且响应快,相反则相关程度较小且响应慢,并且在半月均温和半月平均降水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半月NDVI平均值的变化;②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植被NDVI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林、灌丛和草原、草甸和草本沼泽、阔叶林与荒漠植被,即由东、西分别向荒漠植被,相关性逐渐减小。某一类型的植被的生长对气温的要求高,则这类植被与气温的相关程度高且响应快,相反植被的生长对气温的要求低,则这类植被与气温的相关程度则低且响应慢,对于降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丘陵山地带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静  王克林  张明阳  段亚锋 《资源科学》2014,36(8):1712-1723
本文利用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i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对南方丘陵山地带2000-2010年间植被覆盖的年际动态、季相变化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结合气象因子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南方丘陵山地带植被NDVI值较高,属高植被覆盖区。2000-2010年间植被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p=0.45)。从不同植被类型的季相变化来看,草地的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灌丛,森林植被变化幅度最小,生长峰值主要出现在8、9月份。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区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区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城镇化迅速发展区植被明显退化。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植被覆盖年际变化与气候因子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区域分异比较明显。降水量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植被生长年内变动的控制,大部分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1个月滞后现象。农业生产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生态建设的重视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空间差异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之下,利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1955年-2004年气温和降水的气象数据,具体分析了拉萨市近50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由分析可知拉萨市在近50年里,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年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且降水变化波动较大,其气候干湿交替频繁。结合1980年-2000年的气象数据,利用日NDVI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拉萨地区的植被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气温。  相似文献   

16.
北方13省1982年~1999年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占据着的重要内容。北方13省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明显,植被类型多样,是我国境内对全球变化反应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地带。研究该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总体特征以及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NOAA/AVHRR NDVI数据,气候和土地覆盖数据对北方13省地区1982年~1999年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年间研究区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植被平均NDVI生长季增加了11.69%。春、秋两季植被增加趋势最为明显。植被变化与气温相关性显著而与降水无显著相关,气温升高引起的生长期提前和生长季延长是植被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活动等非气候因子是影响植被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人类一方面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植被状况,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活动又导致部分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研究区植被像元的NDVI有18.24%的面积显著增加,0.24%显著减少,其中耕地、草甸、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四种植被类型植被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0-2008年浙江省秋季降水资料计算了秋季区域降水指数,基于NCEP/NCAR全球多个再分析资料、SST资料,采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浙江省秋季降水的长期气候特征、水汽输送通道、秋季降水对SST的响应以及和500 hPa高度场的遥相关。结果表明:近49年来浙江秋季降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1990年前后发生突变;太平洋、南海以及孟加拉湾地区是浙江秋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影响浙江省秋季降水的SST关键区域是中太平洋海盆西南部海区,关键期是当年的6~8月,该区域SST突变前后,秋季500 hPa高度场变化显著;青藏高压、东亚大槽、西太平洋副高和印缅槽是影响浙江省秋季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基于SPOT VGT-NDVI数据、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量资料、气候区划图及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同期和前期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8年-2007年期间,中国东部5个气候区和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在全年及四季基本上都增加,其中以夏季增加最多,冬季NDVI增加不显著。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最大相关系数在中国东部由北向南逐渐减小,以中温带亚干旱区相关系数最大,南亚热带湿润区最小。草地NDVI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系数最大,林地NDVI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相关系数较小。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区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NDVI的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曾以平  万春  苏德  杨巍  赵艳华  包扬 《科技通报》2020,36(5):63-70,101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使用250 m分辨率MODIS NDVI遥感数据和中国气象站点数据驱动CASA模型,模拟了井冈山2000-2016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动态变化,并分析了NPP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井冈山地区植被NPP主要集中在420~480 g C·m~(-2)·a~(-1)(面积占比90. 91%);在2000-2016年间呈波动中下降的变化趋势,下降速率为4. 83g C·m~(-2)·a~(-1)。井冈山地区植被NPP极显著减少(占比11. 33%)和显著减少(占比23. 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月尺度和年尺度的NPP变化曲线与气温和太阳总辐射变化较为吻合,与降水的吻合性稍差。年NPP与太阳总辐射之间显著相关;月NPP与降水、气温和太阳总辐射之间均为显著相关,但与降水之间的相关性弱于与气温和太阳总辐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洮河流域植被动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逐象元回归和一致性检验构建1981-2010年间洮河流域NDVI序列,整编同期气温、降水等资料,采用Sen斜率、主成分、相关性及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就洮河流域不同地理-生态区间植被动态的时空特征及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期间,洮河流域植被动态总体增强且空间分异明显,甘南高原植被动态增强幅度高于黄土区。从植被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幅度来看,甘南高原主要表现为植被萌发期提前,黄土区表现为萌发期提前和枯萎期延迟。在气温和降水所代表的水热要素与NDVI之间构建植被动态预测模式,率定和校验期精度良好,能够反映不同生态-地理区间植被动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体来看,洮河流域植被变化由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气候模式输出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洮河流域植被动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显著,气候变化对洮河流域植被活动增强的贡献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