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校高中学生急救培训现状与需求,为开展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德清县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培训需求,了解途径及喜欢的培训方式,结果采用率的构成比进行直观分析。结果:有29.6%的学生未接受过急救培训;67.0%的学生希望得到急救培训;65.9%的学生从老师处获得急救知识;70.5%的学生喜欢理论讲授+观看教学视频或老师示范操作+学生课堂操作练习的培训方式。结论:高中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需求愿望强烈,过往急救培训的状况欠佳,学校应针对在校高中学生大力开展急救培训。  相似文献   

2.
我院为了解2006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切掌握新生心理特点,及时发现新生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并有针对性地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对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相似文献   

3.
我院为了解2006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切掌握新生心理特点,及时发现新生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并有针对性地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对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相似文献   

4.
高洁  高菲 《西藏科技》2013,(5):48-50
目的通过了解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对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对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习的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使用SPSS分析。结果 (scl-90)量表中9个因子的得均分除了躯体化和恐怖以外都大于2,尤其是强迫,精神病性还有显著的饮食和睡眠问题。各因子分≧2分为阳性,提示有轻度及轻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北语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心理状态.结论表明:大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其主要原因与就业压力过大厦人际关系不协调有关.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调节,来提高大学生应对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病率较低。为了解小学生心理疾病流行病学分布及规律,以期为未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资料,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将近3年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36例小学生来访者首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学生求助精神心理问题主要为一般心理问题和儿童期精神障碍。未来教育机构应根据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及发病原因、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学新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我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我校200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对结果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校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2、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困扰、神经衰弱症状、躯体症状.3、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来源差异.4、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对专业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5、各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太平衡的.  相似文献   

8.
王欣悦 《科教文汇》2014,(5):194+207
目的:通过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城市1600名青少年,运用基本调查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展开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根据青少年心理问题种类、发生率,观察心理健康干预前后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包括心理学习班、心理卫生课、心理咨询等,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在对1600例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八个月后,400例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由13.5%下降至5.75%(P=0.000)。400例观察组青少年在干预前心理问题发生率是15.5%,对照组是8%(P=0.002),心理健康干预八个月后,观察组心理问题发生率是15.75%,对照组是15.5%(P=0.786)。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因为生活、学习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进入大学以后表现出多方面的不适应,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日益突出,我们需要进一步地了解新生在校的适应状况,为大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问卷对湖南六所高校的494名2007级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校新生适应整体情况表现为不同专业之间、男女之间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高校针对新生入学适应各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大学新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我警大学要当曹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我校200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对结果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校2006级新专心垩健康量体状况良好。2、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困扰、神经衰弱症状、躯体症状。3、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来源差异。4、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对专业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5、各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太平衡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的分析,揭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必要性、优势及应遵循的原则,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曾婉茜 《科教文汇》2009,(3):36-36,49
大学新生因为生活、学习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进入大学以后表现出多方面的不适应,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日益突出,我们需要进一步地了解新生在校的适应状况,为大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问卷对湖南六所高校的494名2007级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校新生适应整体情况表现为不同专业之间、男女之间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高校针对新生入学适应各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王欣悦 《科教文汇》2014,(15):194-194
目的::通过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城市1600名青少年,运用基本调查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其展开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根据青少年心理问题种类、发生率,观察心理健康干预前后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包括心理学习班、心理卫生课、心理咨询等,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在对1600例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八个月后,400例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由13.5%下降至5.75%(P=0.000)。400例观察组青少年在干预前心理问题发生率是15.5%,对照组是8%(P=0.002),心理健康干预八个月后,观察组心理问题发生率是15.75%,对照组是15.5%(P=0.786)。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乔友  黄艳苹  李玲 《科教文汇》2012,(4):170-171,174
本研究对1200名体育院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查,结果发现,11.67%的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问题,27.76%的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并且女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比率要显著高于男生;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乡镇以及农村学生;体育院校新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在乎他人的看法、对事情需要反复确认、胆小、思想不集中等方面.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提出相应干预方法和策略,为相关院校和部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大学和保定学院221名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率为31.2%,高年级、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高年级、农村以及贫困家庭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任选的76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着重探讨了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诊断心理问题学生并进行心理咨询治疗,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调适技能,保证全体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按照目前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很难达到。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大学生心理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团体。在对心理社团加强专业指导前提下,努力调动其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培养"自助、助人、互助"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调查目的:本研究采用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广泛运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对542名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初步了解,为我国大学生心理保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基本资料。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大学本部、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大学医学部、武汉理工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学校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此次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工作尤为重要,需要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加强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任选的76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着重探讨了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深圳市的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的117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深圳职业院校大学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75%;有中度以上心理障碍者为8.32%;男生有敌对不满情绪意识的高于女生,抑郁性格的女生高于男生;学习压力、情感挫折、父母婚姻、家庭经济、同学关系等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应采取针对性的调节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