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万艳玲 《文教资料》2009,(26):195-197
社会化是个体逐渐适应社会,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大学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通过社会化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面向普通高校所有新生开设,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从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社会化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现状,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大学生健康成长问题为主线,以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为重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一直以来,该课程在帮助大学生转变身份角色、适应大学生活、解决思想困惑和加强自我约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经费、时间、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环节教学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通过教师主动加强指导,党员模范带头,社团牵头组织等途径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助推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有助于大学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培养品格,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考核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在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发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一、“思想道德修养”考核方式探索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外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必修的理论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只是敷然了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深与浅、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主导与主体、有心与无心五个方面加强课程的实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变化,往往容易产生:目标缺失、学习松懈、心理失衡、孤独压抑等诸多不适应和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大学阶段的第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认真讲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课,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亦是此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挑战,切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时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此为依据,以期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普遍存在无所谓,甚至是逆反等心理。而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认同心理是其教学有效的逻辑起点。大学生的认同心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的认同。想要构建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认同心理可采用提升教师的可信度、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以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9.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思考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职业高校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所在以及影响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深刻社会原因和内在因素。对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影响。构建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体系,既顺应了社会发展之要求,又保证了大学教育之质量。构建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应以大学生这一主体为核心,坚持虚拟与现实、自律与他律、绝对与相对、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等原则,围绕基本伦理道德、道德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文化及法律法规等内容,从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三个方面来构建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要想和谐发展,就必须与社会相适应。因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从系统论看,社会应该是一个大系统,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离开了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觉悟、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3.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要求。高校要开展持久、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从提高大学生内在修养入手,创新两课教学、营造诚信校园、建立评价机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信念,塑造大学生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4.
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大学生道德教育仍然存在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缺陷,应该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研究新的培养方法: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需求的层次;培养大学生对公共伦理的敬重心。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由高职教育自身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文章基于职业道德基本内涵的分析,认为高等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德性教育和职业规范教育。高职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从职业自身的特点,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道德的培育和训练、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建构、基于职业规范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打造与开发、基于课程开发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开发和重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需要斟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也要考虑参与评价活动的个体或组织之间行为伦理的合理性、公正性问题。大学作为伦理性实体不仅自身存在着伦理关系,还要以自身伦理的实践为学生和社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担负伦理道德代言人和伦理道德教育家的角色,高校教师作为“学术人”也要遵循一套学术伦理规范。大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所以大学教学内在地具有伦理属性。教学评价是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具有特殊的伦理品格。在实践上,教学评价的目的应为师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评价主体应包含教师本人,评价内容应该全面且侧重师德的发展性,评价过程应公开、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道德素质是就业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企业竞争更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日益看重大学生就业力中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主要源于企业对软实力在企业发展战略中作用的重视;对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心增强的重视.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培养和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工作,既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满足企业用人需要,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基于此,高校应加强学生团队精神教育、职业忠诚教育和诚信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其职业道德的培养,否则我们只能培养出“有,ml的机器”,而不是和谐发展的人。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幼儿教师由于其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我们应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The Ethics of Integrity: Educational Values Beyond Postmodern Eth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diminished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of moral relativism,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 in late modern society, by developing, beyond the problematic contemporary formulations of postmodern ethics, an ethics of integrity as a moral resource for education. This ethics is constituted by the principles of respect for the dignity of persons, and the acceptanc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moral choices. I show how it offers more than the scant resources of postmodern ethics to educators who seek to enable their students to develop a deeply‐founded sense of moral comportment and an authentic identity in the face of the moral complexity of late modernity's globalised and plural society.  相似文献   

20.
I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diminished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of moral relativism,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 in late modern society, by developing, beyond the problematic contemporary formulations of postmodern ethics, an ethics of integrity as a moral resource for education. This ethics is constituted by the principles of respect for the dignity of persons, and the acceptanc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moral choices. I show how it offers more than the scant resources of postmodern ethics to educators who seek to enable their students to develop a deeply-founded sense of moral comportment and an authentic identity in the face of the moral complexity of late modernity's globalised and plural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