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性和法国启蒙运动的激进性密切相关。中国启蒙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国迷”,这是当时中国盛行的一种“法国崇拜”的结果,而这种“法国崇拜”其实就是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那种激进革命文化的崇拜。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源自法国启蒙的激进性,其根本缘由是法兰西民族对“平等”价值的强烈偏好。中法两个民族都勇敢地选择了激进革命来摧毁不平等的制度,都愿意坦然面对由此产生的一切负面效应。法国革命后的政治文化革新工程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法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丁林 《学习之友》2008,(5):22-23
通常人们认为,在欧美民主史上,以法国革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是一种激进革命的模式,他们满怀理想地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社会公正等目标;而英美模式是保守的,缓进改良的。可是,如果考察两百多年来欧美各国的政治变迁,考察自由、平等、民主、社会公正等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前后对比,就会发现,英美模式导致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革命突出表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并在这些思想引导下,法国资产阶级和法国人民一次次将革命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主张通过法国式的大革命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国人的自由。这种主张遭到了改良派的反对,改良派一方面认为中国人已经有自由,没有必要以革命为号召;另一方面认为法国大革命提倡自由的理由不适合于中国,中国当时的情势决定了中国人不能通过法国式的大革命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5.
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一个典范,但是法国大革命又带来了沉重的惨祸,杀人流血事件层出不穷,这又使世界各国人民担惊受怕。在中国,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关于法国大革命与自由的争论,它们争论的焦.董在于中国能否进行革命实现自由。这场争论使人们看到了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思考问题的思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2012年。“文综”四川卷第20题: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B)A.高度认同政党政治B.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障平等C.定期召开三级会议D.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  相似文献   

7.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详细论述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并深刻反思了法国大革命对旧制度的彻底否定和完全抛弃所带来的结果。近年来引发世界关注的阿拉伯之春在某种程度上与法国大革命有相似之处,思考法国大革命和阿拉伯大变局的前因后果以及自由和民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和英国大革命的保守性一直是个热门问题,从农村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政治结构两方面进行探究,可找出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农村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要较法国先进得多,并且农民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也比法国农民在大革命中的作用相对微弱,这是造成法国大革命更为激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徐蕾 《文教资料》2011,(34):128-130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是托克维尔写于法国处在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建立和巩固第二帝国的时代,书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革命、自由和民主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专制政权的强烈仇恨.其闪烁智慧光芒的观点依然值得学习政治学的晚辈深思。尽管托克维尔在政治上倾向自由主义,对自由情有独钟,但这并未妨碍他保留着贵族般的情感。托克维尔的政治自由思想正是透过在旧体制与大革命之间、在贵族王朝与民主社会之间存在着的一种既断裂又连续的关系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马拉的政治生涯与他创办的"人民之友"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民之友"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它始终如一地肩负着揭发阴谋和虚伪、教导人民和积极投身于革命的重要使命,是大革命报刊的一个缩影。马拉的宣传活动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化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革命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镇压了国王和贵族。“革命阶级实行的这种政策不能不从根本上动摇整个落后的、专制的、沙皇的、君主的、半封建的欧洲”。这次大革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究竟如何?它对沙皇俄国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对沙皇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法国启蒙思想和革命原则之传入俄国,启迪了俄国先进人士的头脑,成为俄国反封建革命民主思想产生的主要外部根源;(二)法国革命为俄国外交增添了新的内容,除了  相似文献   

12.
面对近代中国信仰与秩序双重转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出于急切的救国启蒙的功利主义目的,纷纷向强大的西方寻求思想资源。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旗号,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他们却仍然没有摆脱中国革命的“实质性传统”,走出了不同于法俄革命、英美革命的“第三种革命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论述作了简要的分析归纳,认为路易十六改革、中央集权和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都促成了革命的爆发,而并不是人民生活的贫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的旗帜,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将自由传播到欧洲各国引起了欧洲革命,而且也传播到东方各国。但是,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惨剧令世人感到恐怖和不安。在中国,改良派认为法国大革命以自由为号召有其原因,虽然取得了很多自由成果,但是仍归于拿破仑专制,而中国不存在用法国式的大革命争取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论述作了简要的分析归纳,认为路易十六改革、中央集权和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都促成了革命的爆发,而并不是人民生活的贫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与同时代的许多著名资产阶级思想家相比,他的政治思想更为激进。卢梭高举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旗帜,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尖锐的批判,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对十八世纪法国革命的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后来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人民反帝反封建情绪日益高涨,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纷  相似文献   

17.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分析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状况,形成研究革命与社会运动的"变迁、结构、话语"三大要素。社会变迁主要集中在关注发展型相对剥夺。大革命前几十年的繁荣刺激了人们的欲望,旧制度无法满足持续上升的需求,人们就产生相对剥夺感而趋向变革。社会结构分为中央集权政治结构和分裂的阶层关系,导致整个国家缺乏中间地带的缓冲和各阶层的整合,革命将君主制顷刻毁灭。话语上,流行的"文学政治"要求自由和平等,激起人们的变革热忱,却因过于理想化而脱离政治实际,缺乏革新社会的切实规划。  相似文献   

18.
法国启蒙运动中的重农学派是一个以推进现代法兰西民族国家建设为己任的经济学家群体。他们认为国家治理必须严格遵从自然秩序,因而在经济上要实行自由放任,在政治上则要切实保障每个人的自然权利。他们还认为中国的国家治理是这方面的最好典范。重农主义学说的形成实际上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启示和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因此也有了一个与亚当·斯密的英国流派有别的法国流派。重农主义不仅涵育过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民主气质,而且还透过法国大革命,影响过并将继续影响现代世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正> 法国大革命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极大:革命的时代精神丰富了他们的文学营养和诗歌题材,激发了他们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憧憬。拜伦生长在大革命的年代里,他对革命的同情和向往始终不渝,并写了好些诗篇以抒发他对那场伟大斗争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激进社会变革模式,与沿袭了200余年的英国渐进社会变革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柏克在抨击前者、维护后者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对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相始终的自由、平等、财产等问题的理解;并在冷静思考了法国与英国的不同社会发展模式后,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观。柏克在上述思想中所蕴涵的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超越保守与自由的气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