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功利性价值取向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必然维度,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贯立场.但是功利性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的“应然”道德相比很显缺憾.为实现对个体功利性道德的超越,我们应该对“现实的人”进行“人的应当”的伦理价值引导,并且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亲属伦理取向是中国传统法律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以用代体、德主刑辅”的法律理念,“义务本位、皇权至上”的立法原则,“有罪推定、论心定罪”的司法模式以及“无讼是求、调处息争”的法律价值取向上。这种亲属伦理取向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鉴于现行《婚姻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制定一部婚姻家庭法已势在必行。从宏观上看,。制定新的婚姻家庭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改婚姻法为婚姻家庭法,使法律名称与其规范和调整的对象相吻合;2.在立法技术上,应当由“粗放型”原则转向“细密型”原则;3.在立法内容上,从亲属身份法向亲属财产法倾斜;4.现实性与前瞻性同时兼顾,做到既有实效的社会基础,又有变革前景的基本导向;5.民族传统性与国际趋  相似文献   

4.
裴笛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6):117-119
“慎独”作为儒家倡导的道德修身的重要方法和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蕴含着丰厚的思想意蕴、哲理取向和价值追求。有效解决现代社会中的网络道德伦理问题有赖于对“慎独”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方面,“慎独”对主体内省、真诚、自觉、深沉式的道德诉求和伦理期待,可以为解决当下网络道德伦理问题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又要着眼于内在局限、外延延伸和内蕴拓展,对“慎独”进行现代转换,实现现代生成,进而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整体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亲属法在民法典定位中的价值取向难题之破解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法是否成为民法典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属法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回归论"还是"独立论",二者都未能从实质问题即价值取向问题加以破解。亲属法的价值取向在于实现个体幸福与家庭和谐,但这种伦理本质的定位并不会影响其"回归民法"。亲属法应在个体主义上注重个体幸福,以优化对民法典的共性;在整体主义上注重家庭和谐,以实现对民法典的个性。亲属法在价值取向上与民法典实现融通的交汇点就是亲属法的"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家庭本位"。  相似文献   

6.
鉴于现行《婚姻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制定一部新的婚姻家庭法已势在必行。从宏观上看,制定新的婚姻家庭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改婚姻法为婚姻家庭法,使法律名称与其规范和调整的对象相吻合;2在立法技术上,应当由“粗放型”原则转向“细密型”原则;3在立法内容上,从亲属身份法向亲属财产法倾斜;4现实性与前瞻性同时兼顾,做到既有实效的社会基础,又有变革前景的基本导向;5民族传统性与国际趋同性兼备,既有民族特色,又容纳外来法的介入。同时,还应注意婚姻无效制度、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及离婚法定条件的变更等。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基督教中大量的神话传说、“智慧文学”等等都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主要源泉,其中的人物形象和经典故事情节渗透到西方文学中,其间包含的道德取向和伦理观念则成为许多西方文学作品的主题,《伊甸之东》就是其中之一.从基督教伦理思想对善恶诠释的角度,对斯坦贝克晚年力作《伊甸之东》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解读,以期挖掘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8.
《乐记》所言之“乐”并非只是单纯的艺术形式。从深层次看,它是具有道德象征功能的文化形态。“乐”作为道德的象征载体,可以对个体人格修养和社会伦理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因这种道德内核,“乐”的价值得以提升,成为一种造就完善人格的重要修养途径;同时也备受君主、圣贤的推崇,被视作维持社会伦理秩序不可或缺的道德教化手段。  相似文献   

9.
学术研究究竟是应当“为研究而研究、为学术而学术”,还是应当选择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术为天下公器,道德为学术之灵魂”[1].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应当从学术主体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维度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术主体的学术研究目的合道德化、合法化,在功利和道德理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提升学术主体的学术道德水平,使其从“面包学者”的现实不断走向“哲学之士”①的理想,从而减少学术主体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0.
优绩主义(meritocracy)是现代社会进行选择与分流的基本原则,“追求成功”是现代社会及学校教育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规范。本文基于一所重点中学高三教育的经验资料,以“成功伦理”概括其凸显的育人价值取向,从高三教育对于“成功”的意义诠释、对学生相关价值观念和性情倾向的塑造、所建构的人际交往规范三个方面,呈现并辨析了案例中学对于“成功伦理”的理解与培育。在个体性竞争的选拔制度的引导下,“追求成功”的价值取向已不仅是学生个人学业上的目标,更是被高三教育深刻地构建成为学生适应融入社会生活时应具备的观念共识。然而,优绩主义内在的理论悖谬使“成功伦理”有违教育的正当价值,高中应当为学生超越“成功伦理”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新《婚姻法》的伦理精神取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对婚姻的伦理基础定位,由原来的单一爱情论转变为爱情与义务统一论。性道德是婚姻伦理的基础,婚姻伦理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性自决权的个体化趋势。新《婚姻法》的性道德蕴涵着最大限度的宽容与人道。  相似文献   

12.
提及"道德论",人们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看上去似乎道德与伦理异名同谓,可是提起伦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人类脑中浮现。从词源上看伦理英文单词为"Ethics",而道德一词的单词则为"Morals",单单从词面上看,两者不难看出一定有着差异,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一是取向不同,伦理是中性词,道德是正面取向;二是大小不同,伦理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权利(权利是道德的前提),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伦理学大家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的有关"道德论"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为大家阐释当今社会下的"道德论"含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对法治价值目标的定位和选择存在着诸多失当现象,主要是当代中国法治生成的主客观条件虽已具备,但并不成熟所致,特别是当代中国在法治秩序的建构过程中仅强调法治的外在价值及外在价值目标的选择,而过分忽视法治的内在价值及对法治的内在价值的选择而产生的事与愿违的结果。因此,必须全面认识法治价值,对法治价值目标进行双重的定位和选择,即不仅关注法治的外在价值及外在价值目标的选择,而且关注法治的内在价值及内在价值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和法律是支撑人类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分别构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虽然这门课程从内容上确立了道德和法律的主题,但是这两大主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以及这两大主题之间的深刻关联性,现行教材缺乏深层次的剖析。道德构成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印证着人在精神领域的超越性,虽然社会契约论的法律思想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重要补充;没有伦理支撑的法律是没有生命力的,法律的伦理诉求体现了道德和法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伦理世界为绝对前提的道德世界和解模式,是对现代伦理世界的现象学考察.现代性道德世界观的和谐是预定的,因而道德意识是以背反式存在的;道德意识这种“颠倒”的存在,即是伦理精神的“对象性表象”存在——伪善.在道德自我的统一中,通过道德语言的中项作用,个体道德的罪过得以宽恕,伦理普遍意识得以现实存在,伦理普遍意识与个体道德行为得到相互承认,达到和解.伦理精神以“理性直观”的形式保存于道德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6.
法律和道德是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法中有德,德中有法。法律是道德的重要指导,法律的产生有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习俗。道德是法律的必要补充,是法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必须坚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和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相似文献   

17.
分三个层面对“道德”范畴的形成及其内涵进行了历史考察 ,认为是道家老子最先将“道”升华为哲学范畴 ,认为“德”作为政治伦理范畴 ,形成于西周 ,较“道”为早。“道德”连用虽散见于先秦典籍 ,但作为哲学范畴 ,当确定于《庄子》。而《老子》之“尊道贵德”、《论语》之“志于道 ,据于德”、《中庸》之“苟不至德 ,至道不凝焉”等论题 ,都是“道德”范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虐猫事件反映出人们道德观念上对于动物保护的关注,突显出法律调整对于动物保护方面的空白,而该事件背后的“网络力量”,更引发了对于法律与道德界限的再思考。法治社会的法律需要具备最低限度的道德精神,法律规范需要反映社会民众的基本道德标准;同时,法治社会必须崇尚法律权威,以法律为社会控制的首要力量,这才是法治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9.
在校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及其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与现行《婚姻法》在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的能否结婚问题发生了严重冲突,在校大学生按照法律规定应该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但是,如果高校放开,那么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相关内容的研究颇多,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且大多是状态性研究,另外,对婚恋观测量工具的开发也有一定研究,不过,现今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