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清华图书馆曾几易其名.在近年来出版的一些相关书籍中,对此问题的记载,与早期文字档案材料记载出入甚大,异议颇多.笔者通过认真研究认为,清华图书馆最早建于1912年,称"清华学校图书室",1916年暑假以后,改称"清华学校图书馆",1928年改称"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1929年1月开始,图书馆对外往来文书,正式使用"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印章.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近代化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保存的第一手资料,对清华大学图书馆初创时期的图书室建立时间、最早的图书室地点、最早的图书室图书、图书室第一任主任黄光、第二任主任戴志骞、图书馆一期建筑工程、"清华学校图书室"改称"清华学校图书馆"的时间等关键问题进行辨析,澄清现有研究中有误或含糊不清的史实、观点和结论。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在图书馆外利用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海地  孟新民 《图书馆杂志》1999,18(2):31-32,29
1995年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入INTERNET.在www界面上建立了自己的 HomePag,(主页),从此清华图书馆就是网上的节点,既可以获取网上信息,又可以把自己已数字化了的馆藏文献汇入网中,IN-TERNET网上的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网址:“http://WWW.lib.tsinghua.edu.cn”访问清华图书馆主页,利用这座图书馆的资源。清华图书馆在这些读者面前,就好像是一座没有馆舍建筑围墙和没有文献信息壁垒的无墙图书馆。1 通过主页了解图书馆的馆舍布局、机构设置、服务项目、规章制度、开馆…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图书馆之一 ,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它所构筑的文化氛围、丰富的藏书、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等孕育了独特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5.
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清华文库”建设中重视收集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藏品,重视积累,在几代文库工作者的努力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工作实践,并简要介绍清华文库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即清华图书部。它在战争年代,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历史合理性,不仅为西南联大图书馆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而且为战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复建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7.
清华学校在中国图书馆近代化初期,资助赴美留学力度最大;最早建立新式图书馆馆舍;最早建立完备的新图书馆管理秩序;最早开办新图书馆讲习会,最早参与建立图书馆专业组织,形成整体实力较强的学术集体,较早提出建立新图书馆学教育体系的构想。清华学校及图书馆、馆员在中国图书馆近代化初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6):104-112
自1915年清华开始出现推荐购买文献的活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以教授决策购买为主体的推荐文献购置制度在清华运行了三十四年。通过对民国书刊文献、校史档案及清华图书馆藏购置文档的深入整理与研究,分析了民国时期清华文献购置工作的运行状况、机制和运转成效,阐述了对现今图书馆采购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清华学校图书馆是中国第一家设置了参考部以专门开展参考服务的图书馆。戴志骞(1888年~1963年)在任职清华学校期间,组织了中国图书馆界第一个参考咨询部,提供阅读指导成为主要职能之一。同时,最早系统化、规模化地开展馆员书评工作,为中国图书馆界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0.
戴志骞执掌清华图书馆期间,通过搜购、捐赠和交换等多种途径,极力增加馆藏,积极筹划扩充馆舍,对清华图书馆一期、二期建筑的规划与建成出力甚大,同时引进了一批优秀馆员,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由此,将清华图书馆从一个小图书室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管理有序、服务上佳的高校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我国共存在过五座国立图书馆,其中,北平图书馆和中央图书馆发展历程相似,历史地位相仿,组织机构相近,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学术研究所作的贡献相当,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立图书馆之双星。  相似文献   

12.
自1915年到1949年,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创立了中国现代图书馆购书预算制度,制定、执行科学的文献购置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逐渐形成了以荐购为主的文献购置制度。该制度在清华的推行是美国现代管理思想与中国本土图书馆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实施理念设计上体现了灵活和商议制,推行方式最终实现了“自上而下”,组织形式采用普遍参与和教授为主相结合,目标上追求入藏高质量专业文献,配套保障方面具有重视书目和访书人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2日上午,清华大学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典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举行.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鲁炜,校长陈吉宁,副校长谢维和、程建平出席庆典活动.陈吉宁高度评价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百年来为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指出大学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场所,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值得骄傲的图书馆.一代代清华师生在图书馆汲取知识的力量,坚定真理的追求,陶冶了深厚的科学文化修养和独特的内在精神气质,积淀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留下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清华大学图书馆不但是人们眼中百年清华的重要标志,而且已经成为广大清华人心中的精神家园.希望图书馆认真总结百年历程特别是新时期发展经验,围绕师生需要和社会需求,把握知识创新和图书信息服务的未来趋势,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研究型、数字化、开放式图书馆建设,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为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引领社会风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图书馆受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影响,在图书分类领域新说不断、百家争鸣。清华图书馆几次富有成效的新分类法的创立也都与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密切相关,经历了从登录号到新书-旧书分类法,到十进制法补编,再到八大类法的发展过程。以民国时期清华图书馆十进制分类法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分类法变革的现实意义,理清了新法创立及废弃的脉络、时间、思想精髓,探讨了分类法变革的契机和原因。论证将清华图书馆从事分类编目的开始时间从1923年提前至1916年。找到了与"补杜法"代表作《杜威书目十进法补编》(已遗失)分类思想最接近的论文《编制中文书籍目录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改革进取走向现代化──前进中的清华大学图书馆顾鋆文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被命名为逸夫馆)于1991年10月落成并开始投入使用,她是清华图书馆80多年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旧馆创建于1919年,扩建于1931年,它古朴端庄的造型,宏丽的内部装饰,精巧的格...  相似文献   

16.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解读清华大学图书馆九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宣 《图书馆》2004,(4):28-29
我非常喜欢博尔赫斯的一句话 :“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天堂一样的图书馆 ,虽然我们离她还很遥远很遥远 ,但捧读一册《不尽边缘———忆清华大学图书馆》 ,我又觉得她仿佛就在身旁。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年头。九十年间 ,她敞开博大的胸襟 ,惠泽每一位清华学子。哺育了一代代英才 ,她的身影也刻在了每一位学子心中。1 “诱人而伟大”———读者心中的清华图书馆杨绛先生深情地说 :“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 ,但最爱的是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里 ,最爱清华图书馆。”她甚至说 :“我敢肯定 ,钱钟书最爱的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评述《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记略》、《百年清华图书馆》等已编馆史著述,指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图书馆馆史的先后问世,奠立了"盛世办盛典,馆庆修馆史"的新时代馆庆活动范式,而一部理想的馆史,不但具有编书存史、资业育人、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表率群馆、楷模业内、进行馆史传统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图书馆古文献的传承、整理倾注了几代古籍工作者的心血。为使这笔宝贵文化遗产得到根本保护,又充分被利用,图书馆正致力于这批文献的数字化:从古籍书目数据库、古籍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到以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化联合项目为开端,借助清华强大的理工科技术优势,引入国际合作,建立清华古文献数字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文库主要收藏本校教师、校友的学术著作和其他作品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资料,这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特色资源。作为高校文库,走出本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建立本校文库网页,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探讨高校文库网页栏目的设计原则,并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文库网页栏目设计中得到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游世界,逛大英博物馆!”这是英国国立历史、考古、艺术及民俗学图书馆和博物馆(即大英博物馆)的招牌口号。在这个世界上,大概也只有这座建立于250多年前的大英博物馆,具有这种一手融合全世界文明的气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